BIOS選片|帶著一半的父親——《1/2的魔法》親情的完成
皮克斯繼《可可夜總會》後睽違三年的原創動畫電影,《1/2的魔法》上映之路實在坎坷。受武漢肺炎影響,原訂的全球上映時間一再推遲,真正上映後,又因疫情加劇而早早下片。禍不單行,片中一段關乎 LGBT+ 族群的台詞,在中東和俄羅斯引起保守組織的抗議,甚至被抵制;台灣一路從 3 月延檔到 5 月,關注度完全不如過往在台上映的皮克斯電影。
但口碑的無法傳散,或許有跡可循。從《玩具總動員》、《腦筋急轉彎》到最近的《可可夜總會》,觀眾對皮克斯電影的期待,往往是那些腦洞大開卻滴水不漏的世界觀。但《1/2的魔法》中的魔法世界乍看像是流行文化的拼貼:魔法師與麻瓜、神話中的精靈與半獸人,還有貫穿全片的八〇年代桌遊《龍與地下城》⋯⋯,彷彿《魔戒》和《哈利波特》的混搭,探險的橋段也有《古墓奇兵》的既視感。
對於期待原創的觀眾來說,《1/2的魔法》的開局是一手安全牌,製作上有皮克斯水準,概念上卻缺乏驚喜。話雖如此,故事情節還是新鮮的:精靈 Ian 在 16 歲生日當天收到已逝父親留下的魔杖,並附上可以讓他的身體回到陽間一天的咒語,對魔法不熟練的 Ian 卻不小心只變出父親的下半身。為了再見父親一面,他和同為精靈的哥哥 Barley 就這麼帶著父親的半截身體,走上尋找魔法石之路。
不否認電影前一小時套路不斷,又是冒險、衝突到和解的三幕劇,卻在最後 40 分鐘完美收線,用一種出乎意料的反轉將前段的冒險故事精煉成一瓶讓人又愛又痛的成長魔藥。前半段還在感概這次的皮克斯為何平凡如夢工廠,後半段卻猝不及防被榨出滿臉眼淚。許多幕甚至能在個人 2020 年難忘的電影畫面中佔上一席。
如果說中文片名《1/2的魔法》是故事的第一印象,那麼英文片名《Onward》更像點出整部作品的情感核心——前進、上路。我們如何揹上童年的創痛、青春期的不自信以及對已逝至親的悔憾繼續走下去?皮克斯在公路電影的框架中,創造出幾種層次的感傷。
前進裡,看見成人的困境與妥協
電影中的「魔法世界」有個前提:許久以前,魔法尚未上升到「天賦」的高度,人人都懂得在生活中施點法術。直到電力和科技發展成熟,電燈取代了魔杖上的星火;有了汽車,誰還需要獨角獸當坐騎?魔法世界「進步」成郊外的住宅區,獨角獸變成街頭上的流浪動物,半獸人習慣以車代步,精靈的翅膀退化改騎重機,昔日的神話英雄「蠍尾獅」甚至經營起親子餐廳。
冒險路上,Barley 不斷告訴精靈族別把背上的翅膀當擺飾,卻被精靈當作來找碴,你追我跑的笑料中能嚐出一味感傷:沒有人記得我們的歷史,我們也就忘記自己原來可以飛。
魔法的施展與失落,在電影中織成一層又一層的隱喻,既象徵著天賦的失去,也像惋惜舊時代的難以回頭,而成人在大環境的變動下,不得不有所妥協。
精靈兄弟的母親和蠍尾獅這對搭檔因此成為片中與青少年產生對照的一組,就算擁有出眾的膽識和才能,也被時間磨成了凡人。兩人在冒險中短暫重溫年少時的靈光,卻也在冒險結束後選擇回歸日常,繼續扮演母親和餐廳老闆角色。直觀上是「放棄」,但也有另一種解讀的可能:大人們之所以甘心妥協,是因為知道生活才是真正的戰場。
而「前進」對兩位主角也有不同意味。哥哥 Barley 身為家中最無所畏懼、橫衝直撞的角色,卻是因為兒時有過缺憾,讓他強迫自己勇敢;他對魔法和歷史的著迷也像是意識到自己的資質平庸而進行的自我補償。弟弟 Ian 作為電影中最動人的情感暗線,包裝是傳統的青少年成人式,實際上卻是讓仰慕父親的 Ian 因為「想成為這樣的大人」而上路,再步步道出遺腹子的心路:如何接受自己的人生中沒有父親的存在?
Ian 在冒險路上的成長,進一步寬慰了哥哥 Barley 的遺憾,兩人最終在給對方的擁抱中一起昇華。
二分之一:生與死,在場與缺席
對我來說,電影最動人的,或許還是來自那個只變出一半的、父親的肉體。如果說「肉身的存在」作為一種「在場」,已逝的父親曾存在 Barley 的前半生,如今通過魔法回歸 Ian 的人生半途。但僅有一個下半身,眼不視物又無法言語,又能不能算是一種「共同度過」?電影的最高潮是 Ian 終於發現那些想和父親一起共度的事,都和哥哥一起完成了。
父親缺席的一半,哥哥早就一肩扛起。也是在那一瞬間,他對父親「不在場」的遺憾終於從「挽留肉身」轉化成「寧願缺憾存在,也要繼續上路」,表面上是手足之情的顯影,真正談的卻是「我之所以成為我」這樣的態度轉變與創痛和解。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故事的開始,是病逝父親留給兒子的魔杖和復活咒語,這個概念來自編劇兼導演的 Dan Scanlon 真實經驗。他在家裡一卷錄音帶中聽見父親錄下的「Hi」和「Bye」,於是寫出這個「只有一半」的父親角色,一半是身體,一半是「因為想見兒子一面而鑽研魔法」的思念與執念。雖然不完整,卻足夠讓留下來的人反覆在回憶中打撈,撈到了什麼就放進口袋裡,一輩子都帶著走。
從《可可夜總會》到《1/2的魔法》,包括即將在暑假上映的《靈魂急轉彎》,皮克斯不斷用各式各樣的視角去談論死亡、詮釋死亡,這個意圖本身就讓人感動。像是提前說給兒童聽,也像不放棄撫慰成人心中的傷痛,告訴我們在生離死別面前也能保持溫柔:不用迴避痛苦,我們可以一起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