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到了這一刻,很美,很滿足──專訪「眾神花園」共學團,農場裡的親子生態學
拍攝現場,五歲的 Star 騎著腳踏車在農場石子路上狂飆,騎行間不經意露出小腿上蚊子咬的一小片紅豆冰,旁人看著心癢,Star 和爸爸卻是習慣成自然。大概天天被樹林和稻田包圍的孩子,早已學會和大自然的「小禮物」和平共處。
兒子騎腳踏車時,爸爸 Dio 就在一旁溫柔注視。這座生機勃勃的生態農場,正是兩人平時一起上課的教室——兩年多前 Star 正準備上幼兒園,Dio 和太太幾度尋覓才找到這座隱藏在都市裡的綠洲,除了農場裡豐富的動植物外,走出圍牆更能被整片青綠稻田環抱。後來 Dio 和太太更在因緣際會下接手校園,以共學團的模式創辦「眾神花園」親子生態聚落。
和家庭總是親密相關,麥當勞在許多新世代父母身上看到的渴望,開啟了我們這趟眾神花園之旅——如果不再希望成為樣板父母,我們該如何當孩子的朋友?又該如何學習生命新的歷程?組織共學團的 Dio 對此有感,他說,會答應麥當勞【麥麥童樂會】的邀約,也是想讓更多著急的父母了解:「 It's okay,你就是在犯錯,然後孩子也在犯錯,理解這件事情就不會給自己壓力。」
一朵自然開出的花
拍攝空檔,Star 隨手拾起路邊的一蕊花苞,把還未熟成的花瓣細細翻開。他端詳那朵用雙手折開的花朵,再看看一旁花叢,默默說,「還是自然開的花最漂亮。」
長在自然裡的孩子,才能看懂自然真正的美。
在農場裡上課,課程就地取材,每個禮拜固定的農場生活課,農場主人會帶著孩子們參與實際的日常工作:颱風天過後整理吹斷的樹枝、見習用馬糞堆肥植物,或是在鵝媽媽剛生小鵝時,在一旁看著小生命被照顧哺育的過程。「這都是農場正在發生的事情,所以這樣的學習就變得非常真實。」
如此真實地貼近,讓 Star 對身旁的生命總懷著一份關愛和親近。Dio 在臉書上記下感動的生命體驗時刻:一天晚上 Star 真誠地謝謝老天爺,送給他一顆珍貴的心,「我的心可以感覺到動物,所以我可以跟動物說話。」
能跟動物對話的孩子,當然不必爸媽再費心引導「愛護環境」、「尊重生命」,對 Star 而言,隨手撿起路邊的塑膠袋、日常節省水電,都只是為了讓他的動物好朋友過更好的生活。「當他有了身體的連結,這些概念就不會只是道德上的勸說,他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他應該要做的事情。」所謂生命教育,本就該是在親身親近之後,自然而然對萬物生起的珍惜之心。
長時間浸泡在自然裡,一顆心除了變得柔軟,還能夠因此澄淨。
Dio 回憶起從前在祕魯旅遊時的奇遇:當時開著車進入深山,一片荒郊野地停車上廁所時,一旁玩沙的當地孩子突然抬頭對他大笑。Dio 說,那對笑眼裡有一整片星河:「當時我真的被嚇到,因為他的眼睛非常地亮,你可以看得到,他的靈魂就在那裡。在大自然底下長大的孩子,他的靈魂可以這麼純粹。」
那對眼睛裡的光,他始終沒有忘記。現代科技下成長的眼睛常被各種資訊制約,「在我看來 Star 是頭腦很強的孩子,但也因為他的思考很快速,所以常常劈哩啪啦一直講,可是其實很多都沒有意義。」
但當 Star 開始以大自然為教室後,往往到戶外漫步一圈,浮躁的心緒能夠得以沉穩。這或許就是土地的放電奇效,可以排出腦中不必要的雜念,安定原本懸浮的心靈,因而專注於當下。他用「grounded」形容 Star 狀態的改變,現在他是真的踩在土地上的人了。
最需要改變的,原來是我自己
在學校裡,孩子們親近的不只有自然,還有一批看護著大家的叔叔阿姨們。在 Dio 眼中,教育從來不只是老師的事,就像他常常掛在嘴邊的那句:「養育一個孩子,需要整個村莊的力量」,最初共學團的構想也由此而來:在這裡,家長們不再只是「誰誰誰的爸媽」,而是能彼此支援補充的大家庭一員。
共學團裡,家長們以專長參與學習——有的家長擅長手作,於是便有定期的手作課程;也有的家長專長研究植物,剛好就農場的地利之便帶著孩子來趟認識植物之旅。每週五下午還有固定的家長共遊日,家長和老師們一起安排校外的小旅行,「家長對這個地方會有歸屬感,而不是把孩子放在這裡、放學再帶回家。久而久之,這裡的每個孩子都會變成你想照顧的對象。」
孩子們共學,爸媽們也以教養上的經驗交流共學,特別是挫折。明白了不是只有自己做不到,因此能更放鬆:「其實那是好的,爸媽會更自在一點。」Dio 說,許多教養上的共識和反思,也需要爸媽自己靜下來才能討論,「否則很多時候就是在處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情。」
他一直記得 Star 一歲時的一個畫面,是他抱著孩子輕輕唱歌哄睡,唱著唱著,心於是也靜下來,「你在陪他睡覺,很難頭腦再去想別的,你的腦波他是會感受到的。經驗會告訴你,你自己也要安頓下來,他才能好好睡著。」那股平靜於是在他身上長出力量與滿足:「好幾次我自己唱著唱著就會流眼淚。你會覺得生命在這一刻很美,很滿足。」
共學至今,Dio 發現成長最多的竟是自己:「其實你說要教孩子什麼、改變孩子什麼,最後真的需要調整跟改變的,大部份都是爸媽。」
曾有親子教育專家告訴過他,孩子的表現其實都是對父母行為的模仿。兒子逐漸長大,有時 Dio 在他身上竟也看見自己:「Star 是個比較求好心切的人,如果他覺得這件事沒辦法做得很好,就會比較想退縮或放棄。但後來我跟太太發現原來我們也是這樣,反映在處理家中大小事時,Star 在旁邊一邊感受,也一邊養成同樣的心態。」
Dio 有感而發,這或許就是麥當勞鼓勵「當孩子的朋友」的珍貴之處,畢竟朋友不只是相互陪伴,也是一起成長。「很多的爸媽會說孩子是自己最大的禮物,是因為在關心孩子的過程中,你看見自己的缺點,所以你才有機會改變自己,讓自己活得更好。」
爸爸們,享受與孩子的關係吧
Star 小的時候,Dio 正好遇上事業空檔,因而也有許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社會對於家庭照顧者時有輕視,他語重心長:「我真的覺得,沒有任何一份工作是比帶孩子來得辛苦的。沒有任何一份工作。所以任何覺得自己出去賺錢、家裡伴侶『只是顧小孩』的想法,我覺得都不真實,因為這真的是很困難的事。」
「特別是學齡前的孩子,要真的知道他的需求,是要用『心』去感覺的,不是知識就可以。你要同時擁有那種直覺,又需要體力上的付出,而孩子的需求一直在轉變⋯⋯這又是一項需要多工處理的工作,這對很多男生來講特別困難。至少我覺得,對我而言是很困難的。」
如今教育現場,更多依然將教養歸屬在媽媽的責任與分工,Dio 認為,這樣分工狀態下的爸爸們若是真的體會了帶孩子的一切,會更珍惜伴侶的協助。但如果可以和新世代爸爸們分享心內話,他想說的是:「與其說帶小孩很辛苦、你要多承擔一點,我覺得倒不如說——這雖然很辛苦啊,但也是這輩子目前為止,我收穫最多的事情。」
見證孩子無規則地成長,打破了理性思考的慣性:「生孩子之前,你會用理智去思考很多事,要賺多少錢才能養孩子、我的時間我的工作該怎麼辦⋯⋯可是一旦有了孩子,你對這個存在的那份愛已經沒有辦法改變,這份愛會帶著你突破你原本以為的東西。你會開始經驗到:原來當你付出這麼多,你得到的反而更多,那是很真實的。」
伴侶間的分工,並不存在必然,但他也想鼓勵受限於「一定要如何」性別分工狀態的人們,特別是替渴望家庭關係的爸爸加油。如同麥當勞【麥麥童樂會】想分享的,每個家庭可以各自擁有不同的教養觀念,爸爸和媽媽也都可以更自在地,享受與孩子的關係。
「如果爸爸們有機會多體驗到對孩子的付出,跟從中得到的滿足,你會變得更樂於做這件事情。而不是說因為帶小孩很辛苦、另一半很辛苦,所以我要再扛一些。換個角度想就是說,其實那個甜蜜是很多的,何不自己也有一些?」
他笑說:「我覺得那份滿足,甚至會大過很多你在工作上的成就感。」
怎麼為孩子說故事?從平等對話開始
在成為共學團團長前,Dio 就已經是 TEDxTaipei 的說故事訓練師——和兒子拍攝時他信手拈來,要拍 Star 打開 Happy Meal 麥麥盒,他立刻即興發揮引導:「你來猜猜看裡面有什麼?是花還是樹葉?」
在他們的日常對話裡,處處都可以有故事發生。最近 Star 開始對經營管理產生興趣,時不時問爸爸擺攤銷售之類的事情。爸爸於是自編一個兔子賣紅蘿蔔汁的故事,在床邊上起了企業管理課:從前有隻叫巴菲特的兔子,因為愛喝紅蘿蔔汁,決定自己擺攤賣果汁,規模逐漸擴大需要團隊、最後甚至開起連鎖店⋯⋯「你對什麼有興趣,我就講相關的故事給你聽。」這就是說故事訓練師的自信霸氣。
從前訓練成年講者說故事,到現在為年紀小的孩子說故事,其中不變的準則,是平等相待的態度。
Dio 談麥當勞「當孩子的朋友」,那是落實在他們生活方方面面的基本價值觀。兒子成長至今,Dio 和太太幾乎不曾用常見的童言童語或疊字和他溝通,那種沉穩又不疾不徐的語氣,更像是與另一個成人在對話。
仔細回想,Dio 認為自己其實也沒有刻意避免童言童語,只是:「我覺得我們是對等的關係,你希望他理解你,但你不是在他的上面。」在 Dio 的心中,他始終清楚孩子和自然萬物一樣,是獨立的個體,也時時檢視自己的意念:我是真心為孩子好,還是只是希望他聽我的?
每晚睡前,父子倆會一起做簡單的瑜珈放鬆身心,最初只是 Dio 想在睡前活動筋骨,但 Star 旁觀爸爸伸展時看得有趣,他也就順理成章邀請兒子加入。「我不覺得是『你應該要做這件事』,而是我自己想做,於是他也跟著一起。」
在麥當勞裡,找到自己喜歡的樣子
這次麥當勞【麥麥童樂會】邀請 Dio 分享父子間的自然體驗,對他們一家來說,麥當勞正好也是一家走進自然時的必備旅伴。全家人出遊在外,溫馨的車上時光裡總少不了麥當勞,餐點成了讓旅行儀式感更加分的重要角色。
每一個有麥當勞陪伴的週末旅遊,都讓他回憶起小時候珍貴的家庭記憶:生在六年級尾巴的他,成長過程中正巧遇上麥當勞進入台灣市場,放假時爸媽帶著兄弟兩人到澄清湖旁的麥當勞,在當時新潮的店面裡,一家人不只分享鷄塊和冰淇淋,也分享在餐廳裡快樂打鬧的回憶——回想起來,麥當勞和家庭時光,從來都是一起發生的。
如今再吃麥當勞早已不為追求新潮,取而代之的,反倒是一份長久陪伴的安心感。有時在不熟悉的城市旅行,或是當太陽都還沒露臉的大清早,只要能走進麥當勞,內心就踏實了起來。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選擇,這邊開心吃著麥克鷄塊和麥香魚,另一邊則享用蛋捲冰淇淋,同時還不忘一起讀著 Happy Meal 裡的雙語讀本,這個親子時刻才得以圓滿。對這對愛說故事和愛聽故事的父子而言,麥當勞不僅包容各種不同的口味,還總能為每個家庭創造獨有的專屬記憶。
與家人一起隨心所欲,自由自在。新世代的父母帶著更多與孩子平等成長的心願,期待有一天,每個人都能在家庭裡,養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
【麥麥童樂會,陪你當孩子的朋友】
當孩子的朋友,就是要一起做快樂的事、分享喜歡的東西!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喜好,爸媽要如何加入陪伴,一起找到共同的樂趣呢?麥當勞將陸續邀請四對親子分享他們的 #FeelGoodMoment 及最獨特的親子互動祕方,和大小朋友們在 2022 年的春夏秋冬找到生活的驚喜!
第二波邀請到共學團團長 Dio,有關夏日的植物拓印教學,請關注麥當勞【麥麥童樂會】臉書粉絲專頁:https://bit.ly/3rmrW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