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壓的肉隙,插畫家 dig a hole:生活裡表達不出來的,都在這些膨脹裡了

紓壓的肉隙,插畫家 dig a hole:生活裡表達不出來的,都在這些膨脹裡了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9.11.2022

從簡單樸質的線條、奔放鮮活的彩色插畫,到金屬質地的 3D 繪圖,作品中圓潤膨脹的人形與肌肉質感,帶有呼吸張力,像持續變化的夢境。以 dig a hole 為名,她說是因為她很常挖洞給自己跳。觀看 dig a hole 的作品,確實也像遁入一處奇異的洞穴,在誇張化的肉身姿態中,放大那些她正在鑽研的微小情緒與深刻思量。很奇妙地,有一股療癒感從肉與肉的縫隙漫開。

Q:早期以 draw at home 為創作粉專名稱,現在則是 dig a hole ,好奇以 DAH 作為名,而不使用本名的原因。名稱的改變跟妳的創作脈絡有關係嗎?

A:現階段不想要作品與人被連結在一起,覺得用什麼名字不是很重要。一開始用 draw at home 是因為當時剛出社會,在當上班族,非常渴望能當自由的接案創作者;後面真的成了接案人,就覺得好像可以換一個跟創作內涵比較有關的名字。

Q:在妳多變的創作風格與媒材中,不變的是呈現人體膨脹的各種姿態。不斷繪畫這些「胖胖人」的原因是什麼?創作上有沒有特別的習慣構圖或呈現手法?

A:圓潤的型態很紓壓。畫圖是我自我溝通的主要途徑之一,因為個性偏內向,我很少在生活中展現誇張的表情或豐富的肢體語言,因此圖像表達是我的鏡子,能夠讓我投射內心的情緒及渴望。

現階段,我喜歡一口氣完成一張圖,會盡量將作畫的時間侷限在幾個小時、一天內。通常是抒發當下的情緒,將所有想法濃縮在一張圖上。我習慣用簡單的構圖去襯托顏色(或動作)的強烈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Q:出版品《SUN AND MOON》以《易經》為主題,為什麼選擇以它來談自己與創作?

A:當時覺得很有趣。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包含時間的定義、空間的佈置、面相、人的命格等,我們都能用日與月的關係來解釋。

我認為深刻的自我了解能夠幫助創作或設計。這個未完成的作品算是一個剖析自我脈絡的過程,小至有意識的做每一個決定,大至反思自身的文化背景。

Q:《    》則是妳在疫情期間於丹麥隔離時,創作的三篇夢的極短篇漫畫。漫畫的創作與敘事方式是妳熟悉的嗎?為什麼選擇以「夢」抒發對疫情的感受?

A:漫畫是我在丹麥碩士論文的產出,也是我第一次嘗試漫畫。漫畫跟「夢」給我類似的感覺:片段感、潛意識能夠自己掌握的節奏、好像有聲音但又好像是全然寂靜等。

在 2020 初那段被迫隔離在家的期間,也被迫花更多時間與自己獨處,無法透過與外在、他人交流反射自我,只能與自己的內在、過去對話。「夢」在這期間,凸顯了它促進自我溝通的功能。於是我開始思考「溝通」的本質,及「夢」有可能的其他功能,並試圖透過三個短篇故事呈現我的想法。

IMAGE

《SUN AND MOON》,2019

IMAGE

《SUN AND MOON》,2019

IMAGE

《   》  ,2020



 

IMAGE

《CRASS GOODS》,2022






 

IMAGE

《CRASS GOODS》,2022

Q:今年的出版品《CRASS GOODS》則以兩冊成套的刊物,請分享這份以「零碎小事」為主題刊物的發刊緣起。創刊號以阿公阿嬤的老屋改裝為主軸,請分享妳與這棟建築物和物件的故事。

A:我從小就很喜歡讀書,也非常喜歡雜誌,一直幻想有一天也能製作自己的刊物。改裝阿公阿嬤的老屋是開始規劃此刊物的契機。

小時候在這房子裡住過,成長的過程也總是三天兩頭往阿公阿嬤家跑,裡面充滿對阿公阿嬤的回憶。老屋的一樓以前是阿公做義眼及假牙的診間及工作室,於是我也總想著哪一天也可以有類似的工作空間。阿公阿嬤過世後,房子閒置了不少年,我一直想著要好好維護、重新賦予房子生命。終於在去年,取得親戚同意,讓我整理房子,並且將一樓借給我作為工作空間。

刊物 Vol.2 正在緩慢進行中,將會是以素食者的角度、漫畫的形式討論飲食多元化以及飲食自主性。

Q:在 Instagram 上可以看見妳的創作媒材、方法的多元,電繪和 3D 繪圖,也有些實體物例如陶藝的創作。好奇妳創作起點是從什麼媒材開始?媒材之間的轉換如何影響妳的創作主題、風格?

A:有點難定義創作的起點,因為我覺得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在創作,雖然不見得是狹義的藝術。媒材的起點應該是紙跟筆吧?

我覺得能夠有機會認識並且試圖熟悉一個新的媒材,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事。但短時間內還是會選擇以 iPad 為主要創作途徑,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不想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但還是會一直嘗試學習新事物。風格應該也會隨著我的人生繼續前進跟著轉換吧!我覺得風格是一種溝通方式的嘗試,不會總是一成不變,就像認識不同人、與各種人相處,總是有很多種可能性可以持續探索。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Q:妳曾經說過在家工作是妳很嚮往的未來,現在妳達成這份嚮往了嗎?請妳分享現階段工作與生活型態。

A:目前算是有吧!目前工作多以 email 溝通,時間也很彈性,但偶爾會為工作日夜顛倒。理想的工作型態是一半的時間接案、一半的時間做自己的 projects。

近期開始努力維持健康飲食及良好的運動習慣:因為吃素而更了解自己身體的各種營養需求、努力少吃碳水化合物;一週打兩個小時桌球、上三次健身房,有空的話會去游泳。之前因為疫情很少出門,最近開始努力恢復正常的社交生活。

Q:請分享影響妳的創作者,或是妳特別喜歡的作品。

A:Louise Bourgeois、Charlie Kaufman、René Laloux、Tara Booth、Joakim Ojanen、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dig a hole #插畫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廖昀靖
視覺統籌潘怡帆 Crystal Pan
圖片提供dig a hole (@da__h_)
責任編輯溫若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