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陳規,真相探尋者的崛起──專訪《羊毛記》作者休豪伊

打破陳規,真相探尋者的崛起──專訪《羊毛記》作者休豪伊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0.02.2014

無論你看不看科幻小說,你都一定曾在各大書店的暢銷排行榜上看過《羊毛記》及其完結篇《塵土記》這兩本書。這部膾炙人口的小說以未來為背景,描述一個地表上充斥毒氣、人們只能窩居於地下居處「地堡」的世界。以末世為主題的科幻小說並不少見,但作者休豪伊(Hugh Howey)筆下「羊毛宇宙」出人意表的設定,及其中對人性貼切的刻畫,卻讓《羊毛記》系列在眾多作品脫穎而出,創造自費出版的數十萬銷量奇蹟、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更吸引名導雷利史考特著手電影的改編。

2014 的農曆新年剛結束,作者休豪伊因台北國際書展來台宣傳《羊毛記》完結篇《塵土記》,濕冷的二月天,他一身短袖 T 恤及牛仔褲,裝扮輕便,比起暢銷書作家,看起來更像一位尋常歐美背包客。正如他筆下的人物,休豪伊從來不是隨波逐流之輩,他生性愛好自由、熱愛旅行,大學時輟學以帆船為家,航行探險於加勒比海,其後數年更以遊艇船長為職。結婚成家之後,他搬回陸地,利用書店店員的工作空檔閱讀、寫作,並自掏腰包將作品放上 kindle 自費出版平台,開啟日後的作家之路。

打破牢籠,創造新世界

在堅持自費出版電子書時,休豪伊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將打破傳統出版業運作模式,成為傳奇人物。《羊毛記》世界的原型濫觴於休豪伊用來悼念一位友人的短篇小說《羊毛》,僅有一萬多字、篇幅短小。在寫完後,他依照慣例將其在放上 kindle,卻出乎意料地大賣了一千多本。自此,休豪伊開始著手擴大整個「地堡」故事,毅然決然辭去工作、專心寫作,完成從《羊毛記》到《塵土記》一系列完整小說,在短時間內風靡全美,搖身一變成為暢銷作家。

在名氣水漲船高之時,休豪伊並沒有像其他素人作家一樣選擇和出版社簽約合作,他不願受到任何束縛或箝制,堅持繼續自費出版,主導自己的事業,破天荒讓全美第二大出版集團「Simon & Schuster」甘願放棄電子版權,只出版紙本的《羊毛記》。專職作家的生活不如大家所想的那般輕鬆簡單,新的生活帶來了新的責任,休豪伊一手包辦寫作、編輯及出版,還得在全世界參加書展宣傳,讓他的生活比過去更加忙碌。「你或許會以為我現在都待在家,但我大半年的時間都在世界各地旅行、參加書展,刺激反而變得更多了。我非常喜歡旅行,尤其是坐船旅行,因為那等於是帶著家一起行動。事實上,我和太太已經在準備賣掉房子,搬回帆船上居住。」長遠來看,自行出版不但賦予休豪伊更多創作的空間,更讓他無須壓抑內心遊子的血液,完全切合他愛好自由的天性。

科幻小說,寫真實人生

休豪伊筆下深達一百四十四層的「地堡」,處處可見早年航海生活對他創作的影響──地堡恰如遊艇,是一個以樓層為單位的封閉空間,越靠上層環境越佳,越往下則越是污穢;正如航海者無法離開船隻,地堡人民一旦觸犯天條、被送出地堡外充滿毒氣的世界,便是死路一條。除了年輕時的生活經驗之外,大量閱讀的習慣也影響了休豪伊的創作。「我天天看紐約時報,此外,歷史、心理學、傳記等非文學類的書籍我也讀。綜觀歷史,可以發現過去獨裁當權者做了許多恐怖的事,例如史達林和希特勒受權力驅使,殘酷地殺害了不少人民。人們研究歷史,是不想犯和過去同樣的錯誤,但許多人是從來不讀歷史的,因此我寫小說,試著用另外一種管道傳達這些故事。」

在休豪伊創作《羊毛記》時,正值「阿拉伯之春」風起雲湧,年輕人利用智慧型手機及社群媒體互相串連抗議行動,促使中東地區展開第三波民主化。深切體會到資訊流通對由下而上的革命之重要性,休豪伊在地堡的制度建構上特別強調政府對資訊的封鎖。除了新聞中的伊拉克、俄羅斯集權政府賦予的靈感之外,他特別提及洛杉磯時報記者芭芭拉·德米克的《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一書對他的影響,在這本報導文學中,六位成功逃離北韓的脫北者娓娓道來北韓當局如何由上而下洗腦、控制人民,和地堡中掌權者隱瞞真相的故事,恰可互相對應。《羊毛記》和一般科幻小說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不只敘述了另一個時空的探險故事,更寫出與當代世界相同的人性──專制權力使人腐化、受迫者不滿而起義革命,因此它除了滿足讀者的想像力之外,亦能和當代小說一樣在我們心中引起共鳴。休豪伊創作的故事恰似現實人生,他從不按牌理出牌,甚至讓重要角色接二連三死亡,天外飛來一筆的情節發展,常令人瞠目結舌。「這就是真實的人生──沒有人像超級英雄一樣能夠長生不死,當你知道每個角色都有可能會死的時候,你便會對他們投入更多情感。而暴動的題材之所以會吸引人,就是因為世界上真的有同樣的事情在發生。」

用理性探尋真實,尋找自由穩定的平衡

《羊毛記》的主角茱麗葉出身底層機電區,擅長分析問題、探求真相,不畏懼任何上位的權力。在地堡看似平靜的生活下,她隱約察覺體制的不對勁,並鼓起勇氣直視殘酷的現實,終成為地堡中發現秘密的第一人。在被當權者送出地堡外充滿毒氣的世界後,她憑著智慧與決心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向當權者宣戰,繼續挖掘關於地堡的真相──《羊毛記》便是這麼一個關於戳破假象、尋求真實的故事,

有時候「真相」並不美好,甚至可能帶來一連串麻煩。在「不知者」的單純幸福,及「知者」的憂慮煩惱之間,茱麗葉選擇了後者,事情的真相並不利於社會穩定,甚至恐摧毀地堡現有世界觀,在《羊毛記》的最後,少數知情者陷入了是否將真相公諸於眾的爭執。我們是否仍該不惜一切努力發掘真實,儘管真相可能醜惡無比?

「言語所構成的傷害不下於和刀劍,如果告知真相將傷害到眾人,那便不是一個好主意,但這是很罕見的狀況。多數時候,即使事實是醜惡的,我仍寧願告訴人們真相──舉例來說,你絕對不會假裝全球暖化不存在吧?我們說出令人不悅的事實,然後試著改變我們的行為,讓生活繼續運轉。善意的謊言只在極少數個案中才適用,為了讓人們感到安心而去欺騙,本來就是不合理的。」

IMAGE

IMAGE

直視問題本身,努力找到解決方法,並堅持不懈地完成,具有領袖特質的茱麗葉,彷彿是休豪伊本人的化身。或許正是這種不畏懼困難、不逃避問題的堅毅性格,讓休豪伊能在出版業中扮演先知先覺者的角色,堅持自己原則,成為傳奇人物。「人們之所以會喜歡茱麗葉,在於我們都渴望成為像她一樣的人──她不畏懼嘗試新事物、不害怕去新的地方探險。我一直相信,所有作家筆下的角色都是作者自身的一部份,我們渲染、放大自己內心邪惡的部分,投射在反派人物上,對正派人物也一樣是如此。透過書中的人物,我寫出我的信念,也正是同樣的信念,讓我選擇堅持繼續走自費出版這條路。」

對於任何不合理的現存制度,休豪伊認為人們該勇敢去對抗──對抗,並非純然暴力的衝撞,而是理性的變革。「我在小說中特別強調地堡的『暴動』是不斷循環發生的,每個世代的年輕人都因為對制度感到不滿而起義,但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這一切早就發生過了。」面對過去的錯誤,如何引以為誡、不重蹈覆轍,是《羊毛記》中想傳達的重要課題。暴動或許能摧毀令人不滿的一切,但如果沒有釐清問題癥結,無法重建更好的制度,一切就沒有改變。

「在爭取自由與改革制度之間,我們必須更謹慎地取得平衡,這就是我在書中想傳達的警訊。」

弱勢崛起,樂觀放眼未來

《羊毛記》主角茱麗葉出身地堡的底層機電區,成天與油汙和機械為伍,從事類似「黑手」的工作,為什麼這一個無論性別或階級都處於相對弱勢的角色,最後卻成為故事中的先知先覺者?

「透過茱麗葉這個角色,我想表達我一直以來的觀念:比起上層的政治權力,影響民生的農業及機械知識其實更重要得多。此外,我以女性為主角,便是希望女人能從劣勢的一方崛起、征服、脫離困境。我一直認為女性比男性更適合扮演幫助人們的角色,或許是因為女人具有撫育的天性吧,她們比較能用創造力解決問題,而男人則傾向使用肢體性、侵略性的方法達到目的。書寫現實社會中較弱勢的第二性──一個女人帶領人們獲得自由的故事,也是我對現實世界的隱喻。」

在言談中,不難看出休豪伊對弱勢族群的關懷,他主張打破刻板印象,反對任何由上而下的權力操控。你或許會想像休豪伊是個帶著叛逆氣息的悲觀主義者,但談及我們身處的當代,他卻是出人意料地樂觀肯定。

「過去的政府是相當集權的,在君王統治時期,英國國王改變了自己的宗教,便可以下令處決擁有不同信仰的人,王室也可以為所欲為、甚至搶奪民女,這些在現代的民主社會中,都不可能發生。當代的生活環境比以前好得太多,女性及弱勢族群也比過去擁有更多自由,資訊的流通相當快速。維基百科便是最佳的例子,任何人一旦找到新的資訊就可以馬上更新;而維基解密的出現,打破了資訊透明化的限制,促使政府更小心翼翼地完成任務,我認為這些都是好事。」

提起未來的創作計畫,休豪伊穩重平靜的雙眼中第一次出現了如孩童般的興奮。

「我喜歡做不同的嘗試,不想一直寫一樣的東西。目前我已開始著手新的作品──一本關於雲的繪本童書,故事描述一朵因為不能隨意變換形狀而感到自卑的雲,如何學會敞開心胸做自己。」目前文字創作已經全部完成,休豪伊正與藝術家溝通插畫的呈現方式,未來將自費以電子書及紙本的方式分別出版。

親身與休豪伊接觸,不消五分鐘便能感受到一股強大的氣場,令人感到舒心及篤定。他追求實際、堅持原則,言語句句樸實無華,卻堅定而激勵人心,正如《羊毛記》的冒險故事,讓人在不知不覺間受到鼓舞──或許,我們都不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是缺乏面對真實的勇氣。休豪伊對自己原則的堅持,促成了他的成功;而也正是這樣的信念,賦予他筆下人物鮮活的靈魂,讓他的作品在讀者心目中不只是一本暢銷小說,更是一部能激勵人心的傳奇故事。

 

#國際書展 #奇幻小說 #休豪伊 #塵土記 #羊毛記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李孟灝
撰稿李孟灝
攝影潘怡帆 Crysal Pan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