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單車新美學:Sense 30 與復古紳士車

城市單車新美學:Sense 30 與復古紳士車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30.05.2011

提到「腳踏車」,你會聯想到什麼呢?是環法賽道上阿姆斯壯振臂歡呼的身影,ESPN 頻道轉播的極限運動沒有極限,《練習曲》裡頭男主角那句「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就不會做了」,或者過去記錄影像中北京街頭下班時分的單車人潮?甚至不必那麼遙遠,房間裡的那架小折,以及你上週末才騎過的河堤自行車道……搭著近年綠色生活的主張,越來越多人重新騎起了腳踏車,無論是為了運動或通勤,也可以是單純的隨意遛達。

在台北城東的一條小巷內,由小葉(Sense 30 發起人,插畫家,也是國內著名古董摩托車收藏家)、Joe(Sense 30 設計總監,亦為國內著名設計工作室「好氏」設計總監)、Issa(Sense 30 品牌總監,亦為創意服飾品牌「Pizza Cut Five」設計總監)三人共同主持的「Sense 30」,是國內唯一一家訂製復古紳士車的專賣店,並藉由藝廊與店面的結合、靜態的古董車賞車會、與例行性的單車騎乘活動,嘗試將英倫傳統的紳士車品味融入這個城市。成立於2008年底,Sense 30透過網路經營起品味紳士車的愛好族群,但有鑑於在單車王國的台灣,要尋找復古紳士車似乎難度頗高。於是 Sense 30 成員推出「Sense 30 Project」企劃,打造屬於自家品牌的紳士復古車。

「因為近年環保、樂活的風氣開始盛行,國內騎腳踏車的人口變多了。剛好我們都是做設計的、畫畫的、攝影的,想說就來把這些美學的元素加到腳踏車裡面。我們幾個人都喜歡老東西,例如偉士牌的機車,但我們並沒有要完全複製歐美的單車美學過來,而是加以匯集改造後,融入台灣特質。我們不會說我們傳承了什麼英國百年歷史,我們強調的是『適合自己』。所以我們也常常舉辦活動,發掘更多隱性的愛好者來推廣我們的產品。我們也不是甚麼特別專業的人士,也不是真的前衛到喜歡穿著奇裝異服,說起來就是比較復古的風格,有點美學教育的意味吧!」
在台灣主流的腳踏車市場,運動、競速、強調性能的單車文化根深柢固的影響了大家對於腳踏車的認識與消費選擇,甚至整體的穿著搭配。而  Sense 30 推廣的復古紳士車文化,以訂製個人化紳士車作為主打訴求,恰好位於光譜的另一個極端,也成為這片單車風景裡頭獨樹一格的指標。
「現在的腳踏車幾乎都是量產的,強調又輕、又快、變速多、穩定性高,但我們的就不是這樣,我們強調的是好看、美觀,至於車的功能或性能,那些其實夠用就好。腳踏車重要的不只是快不快、或舒適不舒適的問題,還有其他設定功用和週邊配備上的差別。像我們強調的是融入城市生活,所以一些日常性的機能考量就很重要,例如檔泥板的設計,可以避免雨天騎車時泥水不會濺上來;或者像我們將手把做成上揚的樣子,因為騎車這樣握著會比較舒服。有人說我們的車騎久了屁股會痛,可是我們的車就是適合在城市裡面騎,不是讓你出去運動越野用的。另外,台灣有些人會買什麼防彈鏡片,好炫!可是你在台北騎車戴這幹嘛?而且鏡片防彈鏡框也沒防彈啊!像這就是過度追求配備的升級,卻完全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事實上像在歐美或日本,日常生活用的單車跟運動用的單車就分得很清楚,在台灣兩者就有點混淆。」
Sense 30 不同於其他單車專賣店的特色,一是依據顧客的需求與想法訂製個人化的單車,二是追求復古風格。除了到處收集古色古香的老零件來作組裝之用,甚至自行設計了幾款復古仿舊風格的特色零件。利用台灣生產的車架與零件、搭配費盡心思蒐羅而來的老零件,成就了一輛輛獨一無二、Sense 30 風格品味的復古紳士車。

「我們會依據每輛車的感覺來製作、或搭配零件。當然老零件會比較貴,維修或尋找都比較困難,所以也會因為客戶的預算來衡量與設計。會來我們店裡的,通常就不是那種會騎競速車或追求各種新穎功能的人,說真的有時候變速啊風阻啊什麼的其實沒這麼重要,你去買車會考量的通常第一個是外觀,第二個是實用,第三個就是價錢。
我們的設計風格比較偏向二三零年代的粉色系,這方面小葉是專家,他非常會搭配!因為單車配件真的太多了,有時候選一選,就會不小心迷失在機能導向裡。所以我們很重視在訂製、組裝單車時,跟消費者溝通的過程。小葉很懂得怎麼找出合適的配件跟顏色,把這些組在一起後,客人往往就會高興的說:『喔!這就是我要的!』所以我們一方面是針對買車人的考量,但同時我們也有自己的品味堅持,所以最後的組裝成果,其實就是雙方溝通協調後的創作結晶。」
對於生活態度與品味的堅持,是 Sense 30 在推廣復古紳士車文化時的關懷核心。當主流價值追求更精良的性能、配備,或者強調能快速收納組裝的小折,Sense 30 不只是在車輛的設計與考量上反其道而行,更將這樣的態度融入自己的店面。於是全台北獨一無二的自行車店結合藝廊的設計,除了展示 Sense 30 設計的單車,更不定期舉辦畫展或攝影展,讓單車文化與藝術品味結合,成就了這片城市風景中難得的典雅與閑適。

「我們這幾個人本身都還有別的工作,但就會覺得現在人的生活好像都過得很急,不能慢下來享受美好的事物。所以我們其實在做的,或是想要推廣的,就是希望人們去注意一些自己生活週遭的美好。我們用很生活的方式,讓你開始注意自己的生活──穿著注意一點、用的東西稍微講究一點。文化是無法突飛猛進一蹴即成的,就像我們常講中國大陸的城市一夕之間成長很快,但那只是硬體,軟體還是需要很多時間來生成。我們主要是希望大家去思考生活美感這件事情,多花上一點心思。
其實生活美感可以反映出很多事情,譬如台灣喜歡在牆壁上貼磁磚,這在其他國家是很奇怪的,就算跟台灣同樣潮濕的國家也是。但台灣也沒有像西班牙那樣發展出好看的磁磚文化,這可能就會連結到一些政治議題,像是承包商文化什麼的,總之就是弄得很醜,而顧客也不會思考到底好不好看,只要快,只要省。鐵窗文化當然也是,這讓整個城市的視覺景觀上很醜、很無聊。
如果你可以選擇漂亮,幹嘛要選擇醜的呢?」
是啊,如果可以選擇漂亮,為什麼要選擇醜的呢?但是話說回來,對於美感的認知,除了經驗積累,更是需要長時間沈澱淬鍊後,讓美的範式在認知裡逐漸形成。這也像是文化的生成,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耐心等待。這就是 Sense 30,以及一輛日常生活裡騎乘的單車教給我們的事。
也許下個週末你騎車去河堤兜風時,也可以好好想想這些事。
#Sense 30 #店家 #單車 #台北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溫為翔
攝影歐哲綸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