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ckenflap 音樂節|
Boven 周筵川:「在音樂節聽到沒聽過的音樂,會更直接感受到樂團表演的感染力。」
經營 Boven 雜誌圖書館的周筵川,因為愛好雜誌與音樂藝文,多年來歷經音樂與雜誌等相關產業的工作,在 Boven 雜誌圖書館開花結果。習慣每到一個城市就先逛書報架,從機場開始、到飯店附近、或到景點周邊尋覓,因為「書店像是文化、社會的反射,可惜香港的報攤文化漸漸沒落,觀光客很難了解當地文化。」儘管紙媒逐漸沒落,香港仍有幾本雜誌在八卦週刊之外奮力生存,周筵川推薦了以下五本雜誌:
《100毛》
用另外一個方式或是較詼諧的方式去講香港現象,讓讀者對香港文化產生有趣的觀點,因為雜誌有時候會用人像或拼貼的方式去講一些議題,是周筵川還蠻喜歡的雜誌。
《突破書誌》
探討社會議題還蠻深入的,內容很有深度。
《號外》
很常報導香港文化,像是藝文、新聞等,很多重要事件都會刊載,也算是除了八卦週刊之外,想要了解香港很重要的一本刊物,從二、三十年前就是香港很重要的文化雜誌。
《MILK》
因為內容以潮流為主,不管潮流品牌服飾、公仔,還有一些流行文化,香港的潮流文化可以說在華人地區算是蠻強的。
《武剛車紀》
主要講車子,但裡面也有講述天文、興趣收藏等,寫的觀點都很特別。
除了透過雜誌了解香港文化,周筵川的香港記憶與許多人一樣,那裡總是狹小擁擠。因為歷史背景,香港過去經常作為亞洲商業中心,許多亞洲總部設立之地。回歸之後變化巨大,現在二十歲至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世代應該是最受影響的一輩,如同音樂也因為聆聽方式改變而大不同於從前。從小聽港臺流行音樂,周筵川說,「以前歌詞都是比較有記憶點的,現在所有新的音樂都比較難有記憶點,編曲上以前只要聽到前奏就知道是哪首歌,可是現在很多要聽到副歌才會知道。可能是因為現代人不會花太多精神好好聽一首歌,所以現在音樂才會做成這樣。以前會有鋪陳、前奏,歌詞也都寫得很棒,會跟生活、工作有些連結,讓人投射到歌曲裡面。」
因為改變,參加音樂節反而是最能夠好好聽音樂的時刻,到現場聽,「才能直接感受到表演者與樂團整個設計的氣氛,再加上現場同好們的熱情,使得看現場其實是最能直接感受音樂的,跟聽 CD 不一樣,也許聽黑膠已經很接近那個臨場感了,但還是不一樣。」
周筵川對某次英國 Muse 樂團表演印象深刻,歸結出原因,「看本地樂團、和國外樂團、世界級樂團,一樣的音響設備,但到世界級樂團出來就整個升級,Muse 就是很明顯的例子,一樣的喇叭,只是換了他們自己的樂器,但整個音場就不一樣,給我很大的震撼。尤其是世界級的樂團,每一段演出都有精心設計,像今年有很多人去看瑪丹娜,花台幣一萬都覺得很值得。」一看到今年香港 Clockenflap 音樂節的樂團名單,周筵川也直呼值得,「有 The Chemical Brothers 和 Sigur Rós 就夠啦,還有 Die Antwoord。」
因為網路傳播聽到音樂,還沒有機會看過現場演出,於是更想要把握這次的機會。「以化學兄弟的出道年代,之後可能會很難再有機會看到,之前在台灣也看過 Underworld,唯獨化學兄弟沒來過,現在應該只有大型的音樂節才會出現,他們自己辦的巡迴也很少,因此一定要看。」甚至是台灣歌手陳綺貞,「像這樣音樂節的演出,我相信她還是會做不同的設定。」
「有時候參加音樂節,逛的時候聽到音樂,沒聽過的就會被吸引過去,我覺得這是有趣的。像有一年台北的野台開唱請到日本樂團 Envy,那時候我去擺攤,因為不認識他們一開始沒有去聽,但聽他們彈到第二首的時候我就忍不住了,直接跑去看表演,從此喜歡上他們的音樂。」因為在音樂節這樣的場合更有機會發現自己沒聽過的音樂,「會更直接感受到樂團表演音樂的感染力。有時聽 CD 可能沒感覺,像一些後搖團,或 Sigur Ros 這種,需要到現場感受整個氣氛。
因為現場演奏不管是音量或是視覺,在音樂的鋪陳上,很多都會是現場的狀態,CD 可能五分鐘,現場可能會到七分鐘,所以現場的感受是很不一樣的。」除了音樂之外,周筵川也相當期待搭配藝術節的形式,「像這樣結合實驗劇團或藝術裝置在台灣好像比較少,台灣比較多是純音樂。在那樣的氣氛裡面做出來的東西,不管是表演者或是觀眾,我相信會跟專門去看室內實驗劇場的表演不太一樣。」
如今現代人的生活型態被電子設備包圍,光是坐在沙發上滑手機就可以度過一整個下午。「體驗變得很重要」,周筵川提到日本小學使用平板便利教學,但卻因此使得年輕世代少了實體翻書的體驗。「有了平板之後不管圖像、攝影作品,每次都只能在一個十吋大小的螢幕上看,比起看一幅畫、大開本的攝影集,或是設計作品,因為作品會有空間感,於是在觀看過程不斷累積對空間直覺的判斷。若每次都只有用一個小小螢幕看,看一些細節還要一直放大,看不到整個其他空間的比例。我相信如此長期使用數位載體來看的,跟看實體不管是書或雜誌的使用者,他們對於這些美感的累積是有差別的,這些養分會啟發創作者,反映到他們的作品上。」
因為如此體悟,周筵川相信圖書館是城市裡必要的存在,即使如社區圖書館的小型規模,「因為人會在閱讀過程裡去做更多的沈澱跟思考」。因此他與夥伴共同打造 Boven 雜誌圖書館,其重要性在於雜誌保留了許多採訪者和受訪者聊出來的內容,「它不會變成書,也不會放在網路上,只會變成採訪,其中創意的啟發,不留下來就沒有人看得見。」
「其實以前沒有電腦時大家也都活得好好的,世界運作沒有那麼快。像我們小時候跟同學約,比如約今天早上,前一天晚上就會打電話約好,不會一直 line 來 line 去,已讀不回再來生氣(笑)。我覺得人整個生活狀態都改變了,應該要回到自己生活的步調,不要被這些東西綁住。其實這些工具只是方便,但不要依賴,變得太依賴就會被控制,很多當代研究也都提到人逐漸被電腦控制。」音樂節或許就成了一個和朋友相聚最好的理由,一起把眼球移到螢幕框框之外,打開耳朵,接收整個世界的精采。
參加音樂節該帶什麼?周筵川特別設計「音樂節求生包」, 分為「一般生存版」和「極限衝撞版」,參加音樂節必備物品,樂迷們,準備好了嗎?
一般生存版
1. 濕紙巾
2. 行動電源
3. 遮陽帽
4. 太陽眼鏡
5. 水
6. 扇子
極限衝撞版
1. 樂團 T 恤
2. 臉部塗鴉
3. stage diving
4. circle pit 繞圈衝撞
5. 一打啤酒
【關於 Clockenflap】
Clockenflap 是亞洲首屈一指的戶外音樂及藝術節,亦是香港的年度文化盛事。Clockenflap 旨在培育及宣揚創意思維,匯聚本地和海外的文化人才,期望透過一個無與倫比的音樂及藝術體驗啟發每一位參加者。作為一個國際級的文化盛事,Clockenflap 提供無數經精挑細選及多元化的活動,並鼓勵所有人放開胸懷,共同擁抱文化及想像力。2016 年將於 11/25(五)~11/27(日)於香港中環海濱舉行,詳情請見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