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 選書|廢文高級酸——伊丹十三《歐洲無聊日記》

BIOS 選書|廢文高級酸——伊丹十三《歐洲無聊日記》

作者BIOS 選書
日期20.10.2020

讀伊丹十三《歐洲無聊日記》有點像在讀臉書廢文。當然,是好看的那種。書中集結 1960 年代伊丹前往歐洲拍攝電影《北京五十五日》期間的旅遊生活隨筆。短小的篇幅,率性口語的文字,流露出傳奇人物的獨特魅力。

不一樣的是,一般人認為廢文反映著厭世犬儒的時代氣息,但伊丹其實一直抱持入世的價值觀,從八〇年代起演而優則導,不斷以更完整的長片作品建立論述,對社會文化提出質疑。1984 年的出道作《葬禮》諷刺日本的喪儀文化、《蒲公英》將日本拉麵文化與性慾結合,晚期的《民暴之女》講述被黑道迫害的證人的故事,甚至讓伊丹遭到恐怖攻擊。

1997 年,伊丹墜樓身亡,許多人懷疑他因為揭發日本醫療廢棄物弊端而「被自殺」。妹婿大江健三郎以晦澀的長篇小說《換取的孩子》哀悼摯友的死亡。相較於過於沉重的晚年,回顧他早期的散文作品《歐洲無聊日記》或許是一次輕盈而珍重的紀念。透過那些親切的文字,我們能夠重新想像伊丹孤傲的身影。

像是書中某一篇文章裡他批評片場的佈景太豪奢浪費:「日前第一次看到佈景,我整個人陷入一種放空狀態。」大概是六〇年代版的眼神死。另一篇介紹英國交通,文章結尾莫名冒出一句:「似乎大部份的狗也會走斑馬線穿越馬路。」後勁很強,若有似無散發一股英國式的高級酸。

從內容來看,其實這本書一點也不廢。文字發表在戰後的日本,在那樣國際交通不發達、影像傳媒尚未興起的時代,人們還是藉由閱讀認識遠方。伊丹十三將新奇的見聞帶回日本,在這批專欄文章中提供許多實用旅遊資訊:怎麼講得體的英文、去法國要買哪些名牌、怎麼在香港餐廳點菜(這一段很萌:「近日有要去香港的人不妨裁下此頁,到指定的餐館後不用說話只要出示紙片即可。」)⋯⋯。書中穿插許多作者的素描示意圖,讀者可以從伊丹對於細節的種種要求,看出他的龜毛與品味。

伊丹對於紳士作風很執著,讓人想到《長日將盡》裡的管家,言行中有一種古板拘謹的喜感。在書中他批評美國文化與中產階級的品味低劣,甚至大罵美國小孩長得醜,刻薄偏頗到有點好笑的地步。另一方面他教讀者如何捲義大利麵、如何風中點菸、如何從腰帶掏錢等等教養指南,像是很擔心讀者出國丟臉,好心地耳提面命。書中有一篇文章就叫〈預先知道較好的一些事〉——不知道也不會怎樣,但還是先讓你們知道比較好——篇名很能表現作者寫這本書的苦心(不過那篇文章其實在談切腹自殺的正確方式,有一種伊丹式的黑色幽默)。

這本書之所以被許多人當作旅遊書,除了實際資訊,或許也是著迷於伊丹旅行者的眼光。雖然名為歐洲無聊日記,但伊丹筆下的無聊有種孤獨怡然的意趣,不斷觀察旅途中的瑣事,平鋪直敘地寫出來,是一本適合放鬆時候讀的小書。作者不欲透過書寫傳達什麼哲理、回應什麼議題,就這方面來說,確實很有網路廢文的特質。

即使看遍世界,心中卻始終有一些跟世界過不去的地方。刻薄挑惕的心眼,或許就是伊丹十三書寫拍片的靈感與動力。眼神死之後,他用創作活過來。

 

《歐洲無聊日記》

 

 

 

 

 

 

 

作者|伊丹十三
譯者|張秋明
出版者|大田出版
出版日期|2020.09

 

#伊丹十三 #歐洲無聊日記 #拉麵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馬揚異
攝影洪以樺 Chair Hong
責任編輯李姿穎 Abby Le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