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掉媽媽的小孩,嗚咽的狗——《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非典型童話繪本
今年播出的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後稱《精神病》),在一片韓劇海中雖未引起太大波瀾,但相較於大部份羅曼史影集,《精神病》推進劇情的方式卻很脫俗。徐睿知飾演的女主角高文英,職業為繪本作家,編劇因此安排劇中角色每集道出一則童話,故事的情節高度扣合當集主角的際遇,童話的體裁也讓善惡批判軟化下來,讓觀眾真正看進「反派」的生命創傷,補足了畫面無法呈現的深意。而這些故事如今也被出版成實體繪本書。
許多觀眾也好奇,劇中的童話有改編的原著嗎?事實上,這些故事都出於《精神病》編劇趙容之手。五本童話書《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喪屍小孩》、《春日之犬》、《手,琵琶魚》與《找尋最真實的臉孔》,和高文英的反社會人設如出一轍,主角不是公主王子或可愛動物,而是魔女、喪屍、失去自由而嗚咽的小狗⋯⋯,這樣非典型的童話,敢於討論壓迫方與被壓迫方是如何互相制約、雙雙沉淪。雖然聚焦人的陰影面,卻迸發出讓人心熱的化學反應,既告訴孩子,也說給大人聽:你我都一樣,心受過很重的傷。
《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講述一個不斷做惡夢的少年,乞求魔女消除那些不好的記憶,讓他過上幸福的人生。漫長的歲月流逝,長大成人的少年不再做惡夢,生活依然不幸。「我所有不好的記憶都刪除了,為什麼沒辦法變得更幸福呢?」書中透過線條感的單色畫面,讓人更體會主角紊亂的心境:無論歷過多大的痛苦,唯有面對才能獲得救贖。
「魔女按照約定拿走他的靈魂, 並告訴他:痛苦難受的記憶、深感後悔的記憶、傷害他人和被人傷害的記憶、被拋棄的記憶⋯⋯,唯有將這些記憶埋藏在內心深處過活的人,才能變得更堅強,更熱情,更有韌性。」——《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
相較之下,《喪屍小孩》故事更殘酷一些。某個村莊裡誕生一個孩子,隨著他逐漸長大,他的母親慢慢明白了這個孩子是只有食慾、沒有情感的「喪屍」。為了滿足孩子的食慾,母親甚至獻出自己的身體,倒下的那刻分明是訣別,卻讓喪屍小孩初次感受到媽媽身體的溫度。簡單卻哀傷的結局,輕易就點出父母與孩子供需的錯位:即使自己是多麼怪異、與眾不同,我們都想得到父母的愛。
如高文英在戲中提到:「童話不是承載夢想的迷幻劑,而是喚醒現實的清醒劑。」除了架空一個美麗新世界,我們還能說什麼樣的故事給孩子聽,讓他們清楚現實,卻又從中找到解放自己的勇氣?劇集播畢後,《精神病》裡的繪本故事也成為留待觀眾延伸的反思題。今年 11 月,《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與《喪屍小孩》實體中文版即將在台出版,書中也收錄女主角高文英作家的印刷簽名,像是完結篇後的小彩蛋,等待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