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啾喜,大叔,與 おっさん】日子已經夠苦了,哪裡還需要反派?|封面故事 2020 輯六

【阿啾喜,大叔,與 おっさん】日子已經夠苦了,哪裡還需要反派?|封面故事 2020 輯六

作者
日期16.12.2020

關於影劇作品,我應該可以算是一個濫情的人。

忘了是在哪本編劇書看到,書上寫著觀眾看故事,不是要看角色過得有多爽,而是要「他能有多慘」,就像他代你受苦受難,把所有災難事都遭遇了一次,觀眾心裡會覺得爽快許多。不過,我是個容易受外在氛圍及情緒影響的人,所以比起像是客觀地看生態缸裡一舉一動,有時看影劇作品,其實求的就是一種代入,求的就是一種同理。

這不是說我比較抖 M 就是了,而是在某種程度上,我是客觀地清楚這些虛構角色的當下處境、站在十字路口前的迷惘與心境,透過創作者虛構的苦難,在編排裡突然閃現的某個細節、某個瞬間,我就知道有共鳴了,我知道自己被打動了,我已經融入他們的故事世界裡,與他們同甘共苦,有喜有哀——我常覺得,這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可能也是年紀漸長,小時候看校園劇,覺得那些帥哥美女的閃亮青春(多半是戀愛或運動什麼的)與我這個宅宅無關,但這幾年看影劇作品,取得的共嗚是越來越多,大概是 2016 年看了宮藤官九郎的《寬鬆世代又怎樣》吧,當時再過幾年才會懂得三十歲焦慮的我,看著劇裡的三十歲面臨的家庭、職場以及愛情問題,太日常了,比方說要回老家接事業、女朋友比自己有成就⋯⋯。那是我第一次在日劇裡,真切地體悟到我身上及身旁人們的處境——直到今年,自己跨越三十歲就發現,現在看影劇作品最有感觸的,是「大叔」處境。

IMAGE

《寬鬆世代又怎樣》,圖片來源

幾年前我看韓劇《我的大叔》時,突然能理解李善均為何在劇裡這麼寡言的原因。

沒看過劇,單看這劇名,大概會覺得這齣戲是以少女視角在看「我的大叔」這個人,不過從這四字中文劇名就可以多重解讀,《我的大叔》實際上是一分為二:「我的」是年輕、身世悲慘的李至安(IU 飾) 視角,「大叔」是事業家庭看似一切美滿、但早就充滿危機的朴東勳(李善均飾)視角。一位是身處地獄底層翻滾著,一位是看似在天堂但其實陷在自己地獄裡的中年男子,透過企業權力鬥爭的劇情安排,讓他們彼此救贖,原本生性都沉默的兩人,在彼此身上找到共通點,並傾聽對方的心聲,互相幫助。

IMAGE

《我的大叔》,圖片來源

IMAGE

《我的大叔》,圖片來源

這其實是一種很玄妙的狀態,因為《我的大叔》並不用愛情或友情,來解釋這樣的情誼,看來複雜,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純粹的善念、如此而已——從年輕但受苦的靈魂、與中年疲倦不堪的身軀映照出黑暗中尚存的信念,這正是《我的大叔》最動人的部份。故事刻劃「朴東勳」這個大叔角色也讓人們更貼近這個年齡層的男性的哀愁:高不成低不就的萬年部長、看盡鬥爭不想參與的中年心境、同床異夢的妻子、身肩原生家庭重責的困境⋯⋯,所謂中年男子,也許說的也是一群只求中庸安穩的男性。而鏡頭也帶觀眾看見這樣的普世男性一人時泣不成聲的樣子,那些並不正面直視哭泣五官、反而是掩面哭泣的分鏡捕捉,更顯壓抑。

今年很有意思,亞洲不少熱門影視作品的主軸都扣在中年人身上,韓劇《機智醫生生活》的主角五人眾在設定上是滿四十歲、事業忙碌有成的醫生,一言以蔽之,其實是包著醫療劇之皮的職場劇及愛情劇;台劇《做工的人》是改編自林立青同名散文集,講述勞動工人藍領階級的生存發財夢,用輕鬆喜劇調性拍出現實社會的悲劇。《做工的人》描述的大叔是一群台灣庶民常見景象,因此當那些充滿幹譙的生猛台詞躍然紙上時,觀眾感受這些大叔實為我們的叔伯、父親、鄰居:雖然年屆五十仍天真的以為自己可以養鱷魚、一生幫人蓋房子但買不起房、沒事就跑去買樂透⋯⋯捕捉出台灣一代父輩的生動表情。 

IMAGE

《做工的人》,圖片來源

IMAGE

《做工的人》,圖片來源

而今年一片淒風苦雨的日劇市場,則是出了一部收視甚至超越四年前同檔期的熱門劇《月薪嬌妻》的《我的家政夫渚先生》,講述年近三十歲、不諳家事的單身女子,僱用了一位家政夫大叔,而這位溫柔可善的大叔,不只整理了她的家居環境,也改變了她的人生。說起來是日本典型三十社畜女子輕鬆喜劇方程式,但透過大叔視角,骨子裡談的仍是職場,仍是愛情。《我的家政夫渚先生》也反映出劇本隨時勢關注的「男主角」樣貌已經改變,《昨日的美食》《我的家政夫渚先生》裡大叔熱愛下廚、照護居家的家政夫形象,一方面解放男主外的秩序,也讓人重新意識到操持家務的價值並不低於職場。 

IMAGE

《我的家政夫渚先生》,圖片來源
 

不過,這三齣不同國家、但核心都放在大叔身上的連續劇,有一個微妙的共同點:那就是它們沒有因為要戲劇化而置入的「反派角色」。白領、藍領、受薪階級,都在各自的職場遇到各種難題苦處,故事無需反派,那是因為這些站在中年十字路口的「大叔」處境,是在背負著壓力及各種事物之下,平常充滿狗屁倒灶鳥事的日子已經夠痛苦了,哪裡還需要實體化的反派。

也許是亞洲社會氛圍吧,被視為「大叔」的四十歲到六十歲階段的男人們,已經在社會裡打滾翻騰二三十年了,離閃亮青春很遠很遠,累積了點自己的人生故事,但這世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問題,年輕人有年輕人的事要解決,大叔也有自己問題要處理。

可站在年輕人的立場,覺得未來還很長很遠,不可限量,但大叔們,即使身邊充滿狗屁倒灶的事情,積攢下來的不只是壓力,還有自己已經累積了幾十年不知是好是壞的過去。背負著這些,像是被限住了,被壓住了,能對誰說呢,誰能聽呢,所以極少開口,許多心事就放在心裡,只能沉默,所以寡言,時常是這些大叔們給年輕人的既定印象。而當劇本也對大叔們做了更多田野調查,也讓觀眾對這個陌生的族群有進一步理解的可能。

韓國大叔大口灌著綠瓶真露燒酒,台灣大叔用十元銅板打開二十八塊的金牌啤酒,日本大叔下了班去居酒屋總會先點泡沫滿溢的 KIRIN 啤酒來喝,這些人,語言不通,但共通點是他們幾杯下肚,才能道出自己被生活壓力擠壓得早就不成人形,只是努力維持人形。

每次想到這裡,想到這些劇,想到這些大叔,我就越來越能同理他們的痛苦、他們的苦悶。

#日劇 #韓劇 #台劇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封面統籌李姿穎 Abby Lee
視覺統籌潘怡帆 Crystal Pan
撰稿重點就在括號裡
封面設計黃詩婷
標準字設計森田達子
責任李姿穎 Abby Le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