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過動畫也聽過的動畫歌,背後是 J-Pop 進軍海外的一盤大棋
你可能也是如此——明明沒看《國王排名》,卻已經被演唱片頭曲〈BOY〉的 King Gnu 洗腦數月;不一定熱追《鬼滅之刃》,LiSA 的〈紅蓮華〉和〈炎〉卻都在歌單裡;熱愛 YOASOBI 的〈怪物〉,卻不知道〈怪物〉其實是動畫《BEASTARS》第二季的 OP ——
既定印象中與動畫作品緊密聯繫的動畫歌曲(アニソン,Anisong),逐漸脫離動畫本身,成為獨立被品味、被行銷的存在。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貓眼,1983
當談及日本動畫作品與流行音樂的歷史,一個時常被回溯的時間點,是 1983 年。那年,改編自安達充漫畫的《美雪.美雪》動畫播映,片尾曲採用了雙人演唱團體 H2O 的歌曲〈滿滿的回憶〉。這首歌讓 H2O 大紅,也成為兩年後首度解散的他們唯一知名的作品;同年,改編自北条司作品的動畫《貓眼 CAT’S EYE》OP 邀請歌手 Anri 杏里演唱。這位往後成為 City Pop 標誌性歌手、原先有點抗拒演唱動畫歌曲的唱將,藉著這首〈Cat’s Eye〉拿下公信榜單曲榜首位,也因而登上當年的紅白歌唱大賽舞台。
從這年起,人們知道,演唱動畫歌曲的並不只有,也並不只是「動畫歌手」。
這個認知,開拓了日本動畫音樂作品的思維:動畫歌曲的歌詞不見得要與作品劇情掛鉤,演唱者也從角色聲優、動畫歌手的範圍拓展到流行音樂歌手,歌曲朝向「不只是動畫附庸」的方向前進。這個思考一路發展到九〇年代,造就了所謂「Being 熱潮」——
1990 年到 1994 年間,音樂製作公司 Being 策略性與動畫公司合作,奇蹟似地留下無數經典:《灌籃高手》的〈直到世界盡頭〉(WANDS)、《名偵探柯南》的〈轉動命運之輪〉(ZARD)、〈情義之印〉(B’z);作品無法備載的柯南歌姬倉木麻衣,身屬 Being 廠牌 NORTHERN MUSIC 旗下;甚至,動畫版《中華一番》,台灣直播聊天室裡網友必生留言串的〈空〉、「神曲」〈君さえいれば〉,演唱者都是 Being 的歌手:大黑摩季和 Deen。
進出口關係
即便 Being 盛世已去,動畫公司與音樂製作公司聯手的商業潛力已經足證。再下一步,自然是兩者的整併。
近年最成功的例子,當數開頭提到的《鬼滅之刃》。LiSA 所屬的音樂公司,是日本索尼音樂娛樂旗下的 SACRA MUSIC,而參與《鬼滅之刃》企劃與銷售業務的 Aniplex,也是索尼音樂旗下的動畫子公司。
有趣的是,因《國王排名》而走紅的 King Gnu,也是索尼音樂的藝人;而人們知道 YOASOBI 的特色是小說音樂化,但可能不曉得他們的音樂化小說原作出自索尼音樂的小說及插畫網站「monogatary.com」。這些近來與動畫作品積極合作並取得成功的音樂人,都與某間公司有關。
Sony 默默在下一盤動畫歌曲的大棋。
其實也不默默。索尼音樂總經理長谷川洋輔在 2021 年 BBC 報導中,便公開主張要將動畫音樂作為日本音樂推廣至世界的先鋒。報導中指出,Spotify 統計 2020 年在海外播放次數最多的日本歌曲是〈紅蓮華〉,LiSA 也是海外日本歌手排行榜第一名;而排名前 10 的日本歌曲中,有 8 首與動畫有關。
長谷川受訪時以淺顯的比喻,說明日本動畫歌在世界立足的狀態:「這與貿易的進出口關係是一樣的。本國沒有的音樂就會從其他國家購買。」
89 秒法則
而對歌手/音樂創作者而言,這又意味著什麼呢?
在日本動畫界,流傳一項「89 秒法則」:大部分的 OP 都是 89 秒。這個法則是電視時代的遺緒,乃因動畫檔期通常為 30 分鐘,扣除廣告和故事,僅給 OP 和 ED 90 秒時間;之所以不是整數 90 秒,是因為開頭結尾要各留 0.5 秒無聲空白,據說是經驗法則下得出對觀眾而言最舒朗的節奏。
知名動畫音樂創作者神前曉,曾在社群上分享自己為了吻合 89 秒法則,如何將自己創作的《幸運☆星》OP 添加 5 秒的台詞引子;音樂人椎名林檎為動畫〈昭和元祿落語心中〉創作的兩首主題曲〈薄冰殉情〉與〈臨終的死神〉,更進一步偏執地導入其過往作品曾採用的「秒長 BPM」概念,讓這兩首歌的 OP 版本不但是 89 秒、甚至每一秒正好分別是 4 拍與 3 拍基礎的一小節。
除了時長,也流傳著「OP 收尾若是上行旋律,更能激起觀眾觀看欲」的說法;亦有音樂人在節目上討論將整首 OP 做全為副歌感的編曲、讓 89 秒的體感長度延伸等作法。
如何在種種限制與商業考量之下展現作為音樂人的創造力?動畫歌曲的框架顯然不見得是創作者的鐐銬,也能是一種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