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坎城影展|那些得獎榮耀以外
第 76 屆坎城影展得獎結果爭議不大,雖然評審團向來有默契將獎項頒予不同影片(影展方也會鼓勵評審團,獎項盡量不給同一部影片),畢竟獎項有限,遺珠在所難免。
陶德海恩斯的《五月的你,十二月的她》 (暫譯),故事源於二十多年前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案件。茱莉安摩爾片中飾演葛瑞絲,二十年前因誘拐 13 歲男童發生性關係入獄,出獄後的她不僅沒有選擇離開,還與當時的男童留在當地共組家庭。如今她仍是八卦小報關注的焦點,而電視台正準備翻拍他們的幸福生活。娜塔莉波曼則飾演演員伊莉莎白,為了完美詮釋新戲裡的葛瑞絲,她來到葛瑞斯身邊,並刻意接近她的家人朋友。
雖然取材於爭議事件,道德批判從來都不是海恩斯的重點。一如繼往,他關心的是鏡頭底下的女人。
他讓電影裡的娜塔麗波曼研究並扮演戲中茱莉安摩爾的角色,而摩爾在劇裡的角色也試圖扮演完美的葛瑞絲;劇本不僅充滿後設趣味,在身份扮演與角色模仿之間,兩位女演員的分際逐漸模糊,也不禁讓人想起了柏格曼的《假面》。
《五月的你,十二月的她》儼然是陶德海恩斯更上層樓之作,也是今年的前段班電影。若無緣金棕櫚至少也值得女主角獎項,可惜於坎城顆粒無收。
另外擁有不少擁護者的義大利導演艾莉絲羅爾瓦雀,今年令人訝異的也是空手而回。
《La Chimera》請來英國演員喬許歐康納飾演謎樣的亞瑟,他魂不守舍、狼狽落魄,失去摯愛的他再度來到她的家鄉,與一幫閒散的盜墓小賊打混度日。他擁有不尋常的能力,盜墓賊靠他尋找地下留給亡者的財富,他則試圖找尋死亡以外的東西。
八〇年代的義大利,盜墓行為猖獗,《La Chimera》卻像是乘載了兩個不同的世界——藏在地底下那些屬於逝者的,是這裡曾經的輝煌;然而華麗的過去一旦被發掘,也逃不過被競價變賣的下場,這是地面上現實的悲哀。
《La Chimera》有著羅爾瓦雀電影裡一貫人文關懷及脫俗氣質,散發其中的狂歡、頹敗氣味,尤其考古挖掘場景的意在言外,讓人聯想起費里尼的《羅馬風情畫》。全片混合使用十六、超十六及三五釐米膠捲拍攝,影像流暢切換於不同質地粒子、光線、鏡頭比例之間,也巧妙勾勒出了亞瑟徘徊於兩個世界之間宛如夢囈的真實。如詩如畫、亦夢亦真也彷彿繼承了費里尼電影的詩意氣息。
如同每屆影展,今年的坎城不乏眾多老將回歸。執導生涯近六十年的英國導演肯洛區,回到坎城的《The Old Oak》是他的收山之作,也是他三度回到英格蘭東北角小鎮拍攝。(前兩部作品《我是布萊克》、《抱歉我們錯過你了》,也在這個地區拍攝。)
這個曾經的煤礦發展重地,如今礦場關閉,小鎮凋零。「老橡樹」雖然破舊卻是鎮上唯一還開著的酒吧,來這裡喝酒的居民,自小一塊長大,他們都是被政府遺棄的礦工之後,他們也跟著父親經歷過八〇年代的大罷工。2016 年歐洲面臨難民議題,英國也開放接收中東難民。當一群敘利亞難民被政府安置到鎮上的空屋,卻不是所有居民都展開雙臂歡迎。
英國礦業的瓦解使得許多地區的經濟支離破碎,也替導致英國脫歐的種族主義態度埋下種子。電影裡的破舊的「老橡樹」酒吧,就像是英國社會縮影;而它在戲中遭到少數歧視移民的憤怒居民攻擊,急需修復的模樣也反映了英國的社會現狀。
一樣是肯洛區拿手的社會題材,他這次卻更加點出英國境內排外、缺乏同理的種族歧視問題。雖然電影中的難民角色遭批無法份代表敘利亞人民,且兩方衝突對立的和解顯得過於容易,影片沒能獲獎,其實不讓人意外。但看到快 90 歲的導演對社會的關懷、政府批判(尤其針對英國現任保守政府的仇外移民政策)力道未減,而老先生幾十年來如一日,懷抱的都是相同對底層群眾的憂心,不禁令人肅然起敬,為之動容。
最後要提的,是西班牙傳奇導演維克多艾里斯(Victor Erice)。82 歲的他,作品量少質精,最為人所知的還是他於 1973 年拍攝,驚豔國際的首作《蜂巢的幽靈》,而這次入選坎城的《Close Your Eyes》僅是他拍攝的第 4 部劇情長片,且距離上部劇情長片電影已經有 31 年之久。且片中主角女兒的關鍵角色,請來的亦是 50 年前主演《蜂巢的幽靈》的小女孩安娜托蘭(Ana Torrent)演出。
《Close Your Eyes》裡的主角米格爾(Manolo Solo)如同維克多艾里斯一樣,也是幾十年都沒作品問世的資深導演,起因是最後一部作品他的知交兼男主角胡立歐(Jose Coronado)在拍攝過程中人間蒸發 ,警方協尋未果只好將此案以落海意外終結;而這個事件不只中斷了當時的拍攝,也終止了米格爾的導演生涯。二十年過去,隱居的米格爾突然受邀上電視談論這起懸案,因此不只塵封在膠捲內的舊影像被翻找出來,連同被遺棄多年、瀕死、屬於舊時代「電影」這件事情的美好,也一起隨著情節前進被慢慢帶出。
必須承認,發現影片篇幅近三個小時,心裡直接倒抽一口涼氣。但維克多艾里斯以悠閒的節奏細火慢熬,讓觀眾在渾然不覺的情況下,被帶往他的目的地。其「電影中還有電影」的結構,最後也成功讓戲外的觀眾同時與戲中主角一起被喚醒對電影的記憶,從而生起的感動儼然是對電影最優雅又有力的致敬。
坎城首映與競賽之外
影片在坎城映演的動人時刻,在燈亮時觀眾一邊鼓掌一邊圍繞著起身謝幕的演職員來到高點,但導演卻未出席自己作品的世界首映。起因是《Close Your Eyes》此次被規劃在「坎城首映」這個觀摩單元。導演控訴坎城影展藝術總監蒂耶里福茂(Thierry Frémaux),未曾正面回應他影片是否在主競賽單元的提問,而導演自己也是在年四月坎城片單公布記者會之上,才得知影片被選入的是「坎城首映」觀摩單元。
在此之前此片已有收到盧卡諾影展、威尼斯影展及坎城平行於官方之外「導演雙週」的競賽邀請。到底是刻意隱瞞還是溝通失誤,真相大概只有藝術總監福茂自己知道。
疫情這幾年發生許多事情,2020 年坎城因為疫情停辦,以不分類的方式公布了部分片單。2021 年也是因為疫情,坎城延後到 7 月才舉辦——而「坎城首映」這個單元就是 2021 年才出現的。
以新片來說,坎城一直以來的規劃,除了「主競賽」、「一種注目」兩個競賽單元之外,其餘都屬於觀摩單元。而像午夜類型影片、開閉幕、或是比較熱鬧、會需要紅毯伺候的非競賽大片(像這次的《印第安納瓊斯:命運輪盤》、馬丁史柯西斯的《花月殺手》),就會被規劃在「競賽外」單元。
於此之外還有一個「特別放映」,則是安置其他的觀摩影片,這次王兵另外一部一個小時的紀錄片《Man in Black》、阿莫多瓦的短片《Strange Way of Life》或是名不見經傳但演完口碑極好的動畫片《Robot Dreams》等。
這三年看下來,「坎城首映」這個年輕的觀摩單元看起來收的影片也不小,就算不是大導也會是名導之作。不管怎麼看都會覺得是拍得很不錯,但無法擠進競賽單元的影片。
而「搶片」這件事情,在各個影展之間時有所聞。除非像是遇到 NETFLIX 出品,這種受限於平台發行策略無法參展這種先天不利條件(像當年艾方索柯朗的《羅馬》去了威尼斯無法進坎城),不然可想而知,人人都想進坎城,不管怎麼比,贏家都會是福茂。
所以明明已經有「主競賽」跟「一種注目」,兩個加起來總共能夠容納四十幾部新片的競賽單元,總是搶贏的坎城影展,這幾年卻又多出了「坎城首映」。雖然福茂嘴上說是要服務各種好電影,但怎麼看都像是別有居心,對平行單元及其他影展的不懷好意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