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的城市裡,成為有愛的大人──2023 臺南七夕嘉年華
臺南是一座被愛神鎮守的城市。
1933 年出版的《臺南州祠廟名鑑》裡,記載了府城的第一批愛神們:全臺祀典大天后宮、臺灣首廟天壇、八吉境寧南坊重慶寺、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四聯境普濟殿普濟殿,有著這座城市最早的月老。近百年之後,月老的足跡遍佈臺南二十餘座的寺廟之內,走到哪裡,都有愛的祝福。
被月老祝福的城市,每年最重要的日子,是農曆七夕。從 2011 年開始舉辦的「臺南七夕嘉年華」,由臺南市政府主導,多年來不只延續府城的七夕傳統,更在近幾年變幻出文化的新意——2020 年開始的「愛情三部曲」,分別七〇年代的台式戀愛文化,以及昭和時代的愛情歷史為主題;而在 2023 年,接棒府城下一步戀愛敘事的,則是「愛力啦啦隊」。
與 Sidoli Radio 小島裡文化合作,今年的七夕嘉年華以「為愛應援」為活動概念,來自過去的愛神們,也要跟上 2023 年談情說愛的流行方式。
城市裡的愛神:月老與桃花女
戀愛加油團的第一棒,當然是月老。
臺南舊有「府城四大月老」之名,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全臺祀典大天后宮、臺灣祀典武廟、八吉境寧南坊重慶寺的四位月老彷彿愛情長老,管理城市裡求愛的男男女女。後來四大月老加入北汕尾媽祖宮鹿耳門天后宮、南鯤鯓代天府和正統鹿耳門聖女廟,擴充為響亮的「臺南七大月老」,願力更盛。
要加入月老的啦啦隊,先得認識府城的諸位月老們。「七夕發聲所」以小島裡擅長的聲音策展出發,以「七夕 Podcast』的形式,邀請榕幫、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黃文鍠館長、文史工作者謝奇峰等人獻聲,採集了 12 則和臺南七夕傳統相關的聲音故事,不只重現那些發生在臺南的愛情故事及音樂,也介紹城市裡各司其職的月老們:祀典武廟專擅斬爛桃花、大觀音亭長於說媒、大天后宮可將姻緣上報天聽,而重慶寺則能解男女相思⋯⋯。
為愛情加油,也要為愛情裡的平權努力。
過往提到傳統中的愛神,大多數人的膝跳反應都是月老——但能夠為愛情帶來保佑的,自然是越多越好。今年的七夕嘉年華活動中,首度有愛神新角色新登場:身為玄天上帝護法神的桃花女。
桃花女的首次登場,出自《桃花女鬥周公》的傳說故事,精通命理的桃花女以占卜法術化解周公的姻緣詭計,是傳統文化中難得追求婚姻自由的女性形象,而故事中含藏在占卜中的嫁娶習俗,也成了後世最好的民俗補帖。
臺南市文化局長謝仕淵説,「我們認為男女平權下的姻緣神明,除了傳統家父長形貌的月老,還有法力無邊青春洋溢、好壞姻緣操之在己的桃花女。桃花女的故事與形貌,具有獨立女性的諸多特質。」
為愛應援代表:牛郎與織女
在「愛力啦啦隊」之前,為愛應援本來就是府城流傳百年的七夕活動,而應援對象,當然是最苦情的牛郎和織女。
過往府城婦女七夕夜乞巧,在月下設案祭拜牛郎織女,不只為兩人的愛情獻上加油,也祈求自己能夠得到織女的好手藝。延續傳統習俗,小島裡為乞巧找到屬於這個時代的新樣貌:「巧手製作社」以乞巧中關於手工藝的想望為核心,將手工剪紙掛在團隊設立的「開花大樹」上,祝福排成愛你的形狀,然後開花結果。
巧手製作社邀請曾遠赴西藏學習剪紙的藝術家楊士毅帶領,在節氣、節慶和民俗故事中,找到屬於愛情故事的樣子,透過剪紙藝術的轉化,將七夕乞巧的傳統展開不同的模樣。
而這顆乘載愛意的開花大樹,也是「月下讀書會」發生的地方。古早的府城居民在月光下一遍又一遍重複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而場景搬移到現代,月下讀書會則重回過去,重溫古早的美好:專業收藏 78 轉蟲膠曲盤的黃士豪,帶來日治時期珍貴的音樂史料;牧歌音樂工作室的陳景昭分享台語歌的文化故事。而出身地方的謝奇峰和黃文鍠,則將府城的歷史,重新帶回這棵花樹下。
是愛人,也是大人:府城成年禮
成為愛人,也代表成為了大人。
「做十六歲」本就是府城獨一無二的七夕風景,在滿十六歲那年的七夕,向多年來照顧自己的七娘媽表示敬謝之意,從此成為有愛的大人。
而早已成為大人的我們,也能為這群十六歲的準大人獻上關於愛的祝福:「十六應援團」邀請臺中的給孤獨者的書店,將傳統做十六歲的習俗轉化為文學的探索,將人生劃分為四個愛的階段,並選出十六本選書,有關於青春的徘徊與成長,也有成為大人的摸索與疼痛。而貫串起選書的是——這些祝福禮都有愛。
為這份大人之愛書單收尾的,是蜜雪兒庫瓦斯的《樺樹與鴿子》,提醒每一個長成大人的十六歲少年少女,不要忘記愛最初的樣子:「愛就像雨水,我記得它落在背上的感覺。」
府城的七月,是愛神的七月。在愛人裡成為大人的我們,在愛的城市裡,也看見城市的愛。
2023 臺南七夕嘉年華「愛力啦啦隊-整座城市為你加油!」
日期:2023.08.21(一)-2023.09.10(日)
地點:西竹圍之丘文創園區 (臺南市東區育樂街197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