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徐徐,牧神徜徉的午後 ── 拜訪 4F Cooking Home
「說經營理念有點太沈重,我們其實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打造一個舒服、簡單、沒有壓力的料理空間。」
鄰近永康公園,街道上滿是熱鬧的商家與遊客。避開陣陣喧囂,轉進一座小公寓,沿著滿佈歲月痕跡的樓梯往上爬,在看似不起眼的四樓,潛藏著一方幽靜與美麗。這裡是 4F Cooking Home,深藍色的牆面,四周錯落有致保有自然風格的家具與擺飾,廚房裡傳來陣陣食物香味。彷彿離水換氣,從永康街區的熱烈轉換為心靈沈澱的寧靜。這邊沒有什麼銷售的物品,沒有標價與條碼的包圍,你就像是來到熟悉的地方,多年好友的獨身小公寓。於是你很自然地想要喝杯茶、吃些點心,就像回到家裡,讓腦海的鐘點戰停火休兵,好好休息……
以上這番敘述聽起來像是介紹某間新開的下午茶店(這在永康街上其實並不少見),一點都不像是廚藝教室──至少,不是我過去想像中的廚藝教室。
「因為我們想要藉由這種氛圍的營造讓大家了解,做菜不需要很多的外在限制、背負著壓力,你可以選擇一個舒適自在的地方,好好享受下廚的樂趣。」接受訪問的是目前 4F Cooking Home 的總監 Soac 劉永偉,「我一直覺得廚藝教室只是我們 4F 理念的開端:當你開始享受下廚的樂趣,開始會去買各種食材回家料理,開始喜歡待在自己家的廚房,當這些事情成為一種美好的習慣,你就會逐漸地在其他細微處發覺生活更多的可能。現代人除了上下班、跟朋友聚餐、出去逛街看電影這些事情外,還有很多不一樣的、值得嘗試的事情可以去做,讓生活充滿更多不同的樂趣。」
4F 視覺風格的形成
從一開始看到 4F 風格獨具、手作感強烈的網站設計,到《4F 料理生活家課程精選》這本書,每一份親手製作的菜單,以及這次終於有機會親身造訪的廚藝教室實體空間,豐富但不壓迫的視覺呈現,匠心獨具的設計感,這幾乎構成了 4F 對外給人的第一印象。這種不同於坊間廚藝教室的形象,Soac 表示,這與 4F 團隊長期以來鎖定的目標客群有關。對於這些三十歲上下、未滿四十歲的的年輕人來說,通常都是「不必那麼早就學會做菜」,因為上有會做菜的媽媽(或爸爸),而且走下樓不用幾步就有便利的小吃攤或店家,以至於成為上班族步入社會後,多半就當起了「外食族」,這其實是非常可惜的。4F 團隊的目標,就是希望能把這些人找回來,重新學習料理、體會下廚的樂趣。而為了吸引這個族群的目光,在整體的視覺呈現上就非常重要,必須具備獨特的設計美感。
以頗受好評的網站與食譜書設計來說,4F 對於攝影跟插畫的要求完全超越了坊間一般廚藝教室的格局,幾乎是以專業設計的角度來看待這些事。「我一直都不覺得攝影只是單純地『拍下食物的照片、放在網路上或書上給人家看』這麼簡單。我覺得每張照片都是獨一無二的攝影作品,不只是單純地讓人家看看上面有什麼食物或擺盤。所以我們才會(失心瘋地)找了全職攝影師來上班,只為了拍攝所謂的「食物照片」。就像之前我們出的那本書想要使用插畫來製作,就找了全職的美術來上班一樣,我覺得應該要讓大家感受到,那種用心設計過的視覺呈現可以烘托出料理整體的美感與氛圍。所以為了一堂西班牙料理課,我們會發了瘋地去找尋各式西班牙餐具與桌巾配色;為了做傳統日本料理,我們跑遍台北大大小小的店家,只為了收集完整搭配的陶瓷器皿。希望藉由我們的用心,在視覺上的設計呈現,讓大家能認識到料理不只是盤子上的那些菜餚,更包含了整體的搭配與氛圍的注重。」
除此之外,在廚藝教室實體空間的部份,2011 年四月之前是走比較溫暖的風格:鵝黃色的牆面,原木的家具,比較少深色、冷調的東西。後來大家覺得這樣的風格可能走到了瓶頸,需要做出改變,所以毅然決然地更動整體的設計。目前是走比較深色、沉穩的配色風格,而家具部分就是直接呈現木頭自身的質地,不刻意去調成一樣的顏色。「過去我們使用的鵝黃色系風格有種封閉式的完美,但看久了就覺得有種『易碎感』──好像只是不小心擦上一點髒汙,就得整個重新粉刷過,這樣看久了其實會讓人疲累。重新設計過後,現在的感覺就比較『堅韌』些,讓各種東西呈現出各自應有色澤,即使是出現一點髒汙,那也是很自然的。而且過去的鵝黃色會『吞噬』掉家具自己的特色,但現在的深藍色,可以讓家具『跳出來』,形成一種不突兀的反差感,很好看。」
讓料理走入日常生活裡
以異國料理為主打的 4F Cooking Home,陣容堅強的外國廚藝講師群是重要的賣點,但是在口味的調整以及風格的呈現上,與他們的溝通就成為 4F 團隊的工作重點。
從異國料理的本質上來說,在料理口味上自然希望以廚師自己的家鄉道地口味為主,但如果遇到與台灣人習慣口味相差太大的情況時,就需要做出調整。「例如『紅酒燉牛肉』這道菜,正統的法國勃根地口味,會帶著紅酒明亮的酸澀感,單寧味道較重,但台灣一般習慣的口味就是比較溫順,會使用大量高湯去調和紅酒的比例。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就會跟學員解釋前者是比較正統的法式作法,但後者大家比較習慣,所以如果家中有小孩或長輩吃不慣法國口味,那就還是以調和過的口味為宜,並且告訴大家要怎麼調整料理口味。其實,口味道不道地是其次,重點是不要跟生活習慣相背離。所以食材部分也是一樣,雖然我們會盡量滿足廚師的道地需求,但有些食材確實就不是傳統市場或一般超市可以買到,這時我們就會建議替代食材,讓學員們回家後還是可以做出這些料理。」
「過去 4F 團隊也曾經找過一些知名大飯店的主廚來擔任講師,但這些名廚會比較想要做一些華麗、fancy 的料理。說真的,這些高難度料理一來會打擊學員們的信心,更重要的是,無法被帶回大家的生活裡。你不可能在自己家的廚房使用氮氣瓶做菜,或是以六十度低溫熬煮湯頭 25 個小時之類的,這些距離我們的生活太過遙遠。所以我們就必須向他們溝通,希望他們做一些家常的、自己家鄉的傳統菜餚,來分享給我們的學員。後來我們找的講師就比較偏向素人,找一些待在台灣、喜歡做菜的外國人,請他們來分享自身的經驗,這其實就比較符合我們最初想像的風格,也跟我們 4F 團隊的理念跟很貼近,所以後來在料理風格的溝通上反而沒太大問題。」
從料理風格、食材選擇、到教學過程,4F 團隊要提倡的理念很簡單,就是「讓料理走入日常生活裡」。料理不該被光鮮亮麗地包裝在封閉隔閡的環境裡,從親身到市場去選購便宜易得的在地當季食材,回到家裡親身下廚,慢慢地做出料理,然後邀請朋友們來家裡吃飯,一起分享自己努力的成果,流動的不只是美味,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濃情,生活的甜蜜樂趣。
「我記得有一次的料理主題是《光影回味》,當時我挑了王家衛的《我的藍莓夜》為題,設計了一道藍莓派。有位年輕女生學完之後跟我分享她的心得,她說她不一定能把這道甜點做得很完美,但是身為一個料理的初心者,她發覺下廚其實沒那麼困難,更重要的是與朋友們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樂趣與感動是難以言喻的。我覺得這就是我們想要帶給大家的東西:你來到 4F Cooking Home 上課,可能一次學了幾道菜,但重點不只在於你所學到這幾道菜的做法,更重要的是你學到的精神以及感受到的樂趣,你要把這樣的學習成果帶回自己的生活,開始喜愛下廚,喜愛待在自己家廚房,喜愛去觀察、捕捉生活裡種種過去可能沒發現的美好細節。在 4F 你學到的不只是一道道的食譜,更重要的是生活態度。」
經營甘苦談
從 2008 年 4F Cooking Home 成立時,團隊成員一致地決定要跟當下強調大量媒體曝光、快速走紅、速食型態炒作的模式畫清界線,而採取一種慢慢來,比較低調、沉穩的方式開始。這種經營方式當然也得到很多人的「建議」:應該要做什麼、什麼加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如何走上一條必然成功的途徑……,就像許許多多的「前輩們」對於新進創業者的建議一般。
「其實這些我們都知道,你只要怎麼做就可以大撈一筆,收支馬上打平,但……怎麼說呢,那就是跟你當初的理想不一樣。舉個例子來說,我們一直到現在,料理課程還是單堂單堂地出售,這樣做當然是很麻煩,會搞死自己,如果像一般的料理課程一系列十堂,一次就強迫要全買的話,看起來對於我們、甚至是學員們都比較方便。但是,這樣不就像是坊間的補習班嗎?你一次繳了一大筆錢給我,接下來我要塞什麼給你就是我的事了,與你無關。但我們不想要這麼做,所以還是選擇了比較麻煩的方式,一堂一堂地規劃,一堂一堂地出售。而且因為我們自己也是上班族,很清楚現在大家的生活狀況──要事先確定例如每個週四晚上七點半之後的時間都有空,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我能夠確定明天或後天晚上的時間就已經是最好的狀況了。所以對於我們鎖定的上班族客群來說,這種單堂出售的課程對於他們來說反而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我覺得一路走來,最困難的還是堅持原初的理想。就像你可能知道接受了某些媒體採訪後,整個下半年的業績大概就不用擔心,但是呈現出來的形象呢?會不會又變成一個賣弄異國風情、專門匯聚閒暇貴婦的廚藝教室呢?那真的是自己能夠接受的嗎?或者因為這樣的媒體報導而跑來的人,會不會因此跟他們所期望的不同呢?我總覺得最好的傳播方式,還是透過朋友間的私密分享,真正有興趣的人再過來,這樣會比較符合我們的初衷,以及這裡所營造出的整體氛圍。其他當然也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難處,例如找了多國廚師來上課,語言溝通總會是個問題,還有就是如何構思、設計出我們想要的課程與氛圍,這一路走來都是會不斷遭遇的。」
寫在下一本新書之前,還有舒芙蕾
訪談進行到尾聲,再次翻閱著 4F 引以自豪的第一本食譜書,Soac 總監說,其實這本書的原初理念就如同 4F 廚藝教室般,是一本「不只是你進廚房料理時會看的食譜書」。目前市面上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食譜書往往太過工具性,雖然實用,每張照片每一步驟都清楚明確,便於按圖索驥地一步步完成料理。但那不算是一本完整的書,或者說,不是一本好的讀物。
「我們想做的是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閱讀的書,在等車時、在書房裡、在睡前、在任何你喜歡的時間或地點,都可以閱讀的書。這個想法其實一開始是源於我自己的生活習慣:我喜歡在睡前翻閱一些國外的食譜書,那些食譜書不只是有料理步驟的介紹,還包括了每一道料理或食材背後的故事、精采的視覺設計,會讓人愛不釋手,一看再看。因為有這樣的刺激,想著為什麼台灣沒有類似設計的食譜書呢?於是就成為我們的努力方向。」
另外,很多讀者也在問為什麼書裡沒有放料理的每一步驟圖,Soac 解釋說,除了不想在視覺上與坊間食譜書一般地呈現外,更重要的是大家怎麼設想排版、都找不到能夠把這麼多步驟照片放進去的方法,或者說一開始這本書所設定的方向與風格,就不那麼適合放入大量的照片。(所以說4F其實是以專業設計公司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成品,其實一點都不為過啊!)像現在這樣以大量的文字和插畫為主,至少是達到了最初想做一本具備高閱讀性書籍的目標,而且市場上的驚人反應也多少證明了那樣的堅持與改變是對的。
那麼在第一本書廣獲好評後,今年預計出版的下一本書還是會走同樣風格嗎?Soac 總監表示,目前還在構思階段,不過相較於第一本,在菜色挑選上會再更初階一些,而很多讀者建議使用的步驟圖,4F 團隊的立場還是一樣,如果視覺上不能找到好的排版方式,那麼可能還是維持目前這種偏向文字讀物的方式來呈現。
「其實我們根本還沒開始寫啊,真要開始寫了才能作數,就像我們一貫的作業方式,邊討論邊開始做,慢慢做慢慢改,再逐漸找到我們最想要的樣子。」
身為 4F 廚藝教室講師群的一員,Soac 總監自己也是個料理高手,訪談結束後他立即進廚房現做了一道舒芙蕾招待我們。以一篇訪談來說就這麼結束了好像有點讓人意猶未盡,但是在那個吹著徐徐微風的午後,用現做的熱騰騰舒芙蕾畫下造訪的句點卻是再完美不過了。
文字:溫為翔
攝影:趙永寧、4F Cooking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