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政彰:影像流水席記不住一張好照片?不如去旅行(上)
郭政彰會是所有我採訪過的人物中相當難忘的一位,難忘代表有影響力,他的照片讓我開始相信黑白,就像整個樂團在接到下音樂指令時齊一發出的粗獷呼吸聲,瞬間在體內注滿氧氣的力量。
這麼說好了,要詮釋一位攝影師是件有點危險的事,攝影師拍出他的主觀意識,採訪者再順逆時針旋轉、zoom in、zoom out 圖像和受訪人的想法,調出自己的筆調,其實已經一層過一層了;就好比劇照師拍的不是導演拍出的電影,而是攝影師自己怎麼看這部電影的拍攝過程。是不是看了很想去流浪?覺得身邊空空沒有也不是要緊的事,因為生命就在前方?(嘿,小心別把文章寫得玄虛了,雖然看攝影作品容易酒醉。)
先起飛再說了!
郭政彰|政彰影像
郭政彰畢業於世新大學電影組,現為「政彰影像」負責人,為專業攝影師,攝影作品類型跨足劇場、電影、電視劇、雜誌專題攝影、空間攝影、商業攝影,以及報導(紀實)攝影與影像創作,曾出版多部影像寫真書,舉辦多場國內外的攝影展。
如果你愛電視電影,看過《聽說》、《台北星期天》、《波麗士大人》、《冏男孩》、《最遙遠的距離》、《五月之戀》、《20.30.40》、《孽子》……等影劇,那你絕對看過郭政彰的作品。
氣氛十足的「政彰影像」工作室
郭政彰的工作室和我們集團在同條路上,那天風大,走在寬闊馬路上,一邊透過樹葉篩落的陽光細碎讀手上啪嗒嗒飛的簡歷,整串採訪記憶色澤相當斑斕。
一走到入口馬上就感受到濃厚的藝術家氛圍,從窄門爬上大紅空間裡的木樓梯,前方的銜接平台懸了一盞極為華麗的燭台吊燈,陶醉得回頭張望,赫然發現一幅大劇照掛在對牆上。後來我們聽郭政彰說朋友來找他都會帶瓶酒,也許他們也曾坐在這個樓梯間喝酒聊天也說不定?
進來這間工作室,大紅色系安排坐在正中央,兩邊透光的空間則延伸出純白色調。我們坐的木桌子和旁邊吧台都是郭政彰自己 DIY 的,長方大木桌只有左側站了兩隻腳,另一邊以纜線沿 45 度角釦在天花板,因為工作室兩隻狗兒在採訪過程中不時在桌底下跑來跑去的,低頭看狗時又發現正中央支撐的正是相機腳架。
15 年劇照師,從底片機開始
讀電影組很輕鬆自在嗎?郭政彰表示當時學校教授課程偏向理論和藝術電影,真正引發他對平面攝影興趣的是讀「電影拍片分鏡」。
「我從 2005 年開始用數位,2006 年成立工作室。用底片相機拍照自由多了,拍完誰都看不到;用數位拍,不管是自己或客戶,拍完都會想看,圍在電腦前大家都有意見。找一個攝影師來拍,你要相信他,可是現在在職場上很多人都怕自己變成沒有講話權力的人,常常只出一張嘴。」
1999 年,還是大學生的郭政彰因公視紀錄片《流離島影》系列記錄片之《我的綠島》有了劇照師初體驗。
「一個禮拜拍了 40 捲底片,現在真的很難去體驗一個禮拜拍下來都看不到你拍的東西。回台灣那天,我花了整整一個晚上把所有照片都沖出來,40 捲黑白底片,每張 8X10,洗了 5~60 張。」
「拍劇照最累就是等待、熬夜、翻班、日夜顛倒。」
郭政彰表示,因為電影是個極大的團隊,拍片現場很難保證這一大群人中誰不出錯,加上拍片現場的外在因素,拍戲時間相當漫長也不固定。
「劇照師是相當浪漫的工作,只要完成自己負責的工作,你什麼時候到或要走都可以,不會有人干涉。我喜歡在拍片當下就拍到我要的畫面。」
還是誠實一點吧!攝影師的絕對主觀
郭政彰特別提起他的老師——張照堂(據說南藝學生都叫他哆啦 A 夢老師),張照堂老師在郭政彰考慮離職時曾告訴他,不管動態還是平面,拍到最後會發現其本質都是一樣的。熱愛拍照的郭政彰於是立下決心選定平面,「對自己要誠實一點!」
「因為我唸的科系比較好接觸到這個圈子(電影),劇照師有各式各樣不同背景,也從不同管道進來。同個場景,每個攝影師的反應、拍的方法都不同,這跟你的生活有關。譬如說拍大環境(回身指《最遙遠的距離》劇照),有些人喜歡拍大大的防風林裡一個小小的小鎂,我就變成特寫。」
「攝影師不分好壞,重點是你感動的人有多少?這也和時間點有關,攝影師最重要的是誠實面對自己的東西,那個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