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m 不死,只是逐漸社交化
網路很多東西,都是從實體世界衍生過來,比如說商店街的概念就是把百貨公司放到網路上,比如說本來一封封塞到你家信箱的廣告郵件,很快就不請自來出現在你的電子郵件信箱中。
這玩意( Spam e-mail )可說是所有網路使用者在收 email 時最大的夢靨之一,所以當 Gmail 推出,擋垃圾郵件本領之高強,立刻讓我投入擁抱 Gmail 的陣營。
然後當網路慢慢進入到後 Web 2.0 時代,突然社交網路( Social Network )變成網路界最夯的詞彙,而在經過幾年戰國時期的廝殺之後,現在最夯的社交網路網站,自然是有超過五億個使用者的 Facebook,台灣俗稱臉書。
我開始用 Facebook 時間大約是 2008 年左右,慢慢因為朋友越加越多所以開始有固定去瀏覽塗鴉牆的習慣。
有陣子,心理測驗很流行,你會在臉書牆上看到很多很好笑的測驗結果,但是看一次「你像金庸裡面的誰」、「你的淫蕩指數」還好,看個二三十次你不是很熟也沒啥興趣變熟的朋友像是金庸裡面的蕭峰,淫蕩指數 120% 說真的實在有點膩。
幾乎就是突然之間,大家開始在 Facebook 上玩起遊戲,有玩遊戲的朋友多半都會把遊戲狀態分享在自己牆上,所以我的牆上突然就滿佈了各種遊戲。
我印象中這應該是某次改版之後才發生的事情,因為我是在某一天之後,突然發現我的牆上充滿了這種我不想要知道的遊戲狀態。
但還好沒多久我就發現,我可以按下 X 鍵,選擇隱藏來自「某個應用程式的所有訊息」。於是我的牆又回復了一片寧靜。
後來我經營了我們布魯日咖啡的粉絲頁,託各位朋友捧場,也有個三千多人按讚,於是沒多久,隔段時間就會發現有人貼個廣告連結,說什麼「只要每天努力兩小時,就可以讓你往後每個月額外增加 6-20 萬」這種從網路剛開始就有的垃圾郵件標題。於是我又把這些文章都刪掉,順便封鎖這些人。
接著我又不斷的收到類似這種活動的邀請,我不知道他們是用什麼方式來發送邀請函的,因為我根本不認識任何活動的任何一個發起人,但是我曾經在一天之內收到三封這種什麼保證賺錢的活動邀請。氣到我把所有的活動都從我的活動頁面上刪除,然後不再接受任何來自這位發起人的所有活動。
最近最令人火大的部分,應該是有開發者發現,發佈在牆上的訊息,可能會被使用者直接以「隱藏該程式」方式隱藏起來,所以他們用了另外一種方式,就是把使用該程式的使用者,標記在某張圖片上,甚至是把使用者的朋友標記在某張照片上。這樣一來,這個程式可以擴散到第二層(朋友的朋友,你可能會在牆上看到根本不認識的人玩這個程式而出現在你牆上),而且你無法隱藏該程式,只能隱藏這個朋友所有訊息(但可能他是無辜的,他也只是被標記而已)。
有人在 Facebook 上貼了半解決法,就是教使用者去封鎖該程式,這樣一來你就不會被該程式貼在照片上。但是如果你朋友沒去封鎖該程式,你的牆依然可能會一團亂。另外一種方式則是在隱私設定那邊,那你被標記的照片,只限於自己看到,這樣一來你朋友的牆上就不會出現你被亂標記的圖片了。
但不管哪一個,只要你的朋友沒有做出這些設定,就依然可能會以名為被標記的照片,實則是 Spam 垃圾訊息,出現在你的塗鴉牆上。
就這樣,Spam 不死,只是逐漸社交化。過去我們在垃圾郵件、垃圾留言時代,可以用黑白名單技術,還有 captcha 驗證碼來阻擋,但是這種用社交方式,不管是聰明的用 app 灑在你牆上,或是土法煉鋼的一個個發送邀請或貼留言,目前都不是很容易可以一勞永逸的阻絕掉。
而且我很懷疑,每當有個解決方法後,立刻就會魔高一丈出現新的 Spam 手法,比如說現在的標記法。
所以,當 Spam 社交化之後,如果有人能開發一個 app 幫我聰明的阻擋掉這些不請自來的垃圾邀請、留言、程式的話,我大概會毫不猶豫第一次心甘情願的使用一個 Facebook app。
延伸閱讀:
大家都愛 Smartphone
當 iPhone 4 的 Home Button 掛掉時......
iPad 2 為什麼不是過渡的產品?
老人手機只能簡單又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