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樂團放大鏡|簡配還是全配?看團需要什麼配備?
記得我第一次在日本看跑跳系 Dance Rock 大團—— The Telephones,是在一個東京可容納兩千人的中大型 Live House 場地,叫做 Tokyo Zepp。當時,我穿著低筒帆布鞋,搭配能露出光裸腳踝的船型襪,雙肩後背包裡有的沒的塞一塞也有些重量;衣服多層次穿搭,精心搭配,妝容完美。
到了現場,發現除了人潮比想像中多上好幾倍之外,還有一件事情,叫人無法忽視地在意:無論男孩女孩,都打扮得一副要去健行的模樣。頸掛毛巾,手帶護腕,團踢短褲厚長襪,腳踩運動鞋或登山靴,把腳踝包得嚴絲合縫。並且,他們正在拉筋。熱身來著。
當時只覺得疑惑,完全沒想到這些表象背後意味什麼,實在可以列為本人的天(ㄩˊ)真(ㄔㄨㄣˇ)時刻前五名。
表演看完曲終人散,我的時速跟喪屍差不多,眼神也是。後腳跟的帆布鞋完全踩爛,日本人踩的。爛掉的不止是我的鞋,我的皮也破的破紅的紅流血的流血,瘀青自不在話下。特意搭配的背心透過汗水加持,與身體完美緊密粘合,背包體感重量大約增幅五公斤左右。妝感驚悚。
好不容易把自己的身體挪移到出口外,隨便找個地方坐下,就這麼癱著二十分鐘以上。後來有一段時間,我看日本人的眼神都怪怪的。
經驗是用來傳承的,重度看團該有的配備,不敢說絕對,但以此為基礎打底,總不會錯。各類型實用週邊介紹,來喔來喔,參考看看,喜歡都可以帶。
1. 毛巾
最顯著的功用為擦汗,其次為用來配合 circle pit(註 1)甩動,依據不同訴求更換毛巾顏色及主題,更佳。帶上表演樂團所發行的毛巾,能雙手高舉對舞台上呈現一片癡心;若有主題性,例如以反核為主題的音樂祭,反核相關出品物及其代表色黃色,或著至少社會運動相關周邊,都是十分得宜的打扮。遇到外國朋友,還可以藉此拉近距離,畢竟國國有本難念的經,經文內容也沒那麼不同。
2. 雨衣
這項單品在日本職棒和獨立樂團圈經常可見,台灣較少有樂團或主辦單位推出相關周邊,多是由於天氣型態以及使用習慣差異的緣故,取而代之反倒是帽巾的崛起。帽巾是一種結合毛巾與兜帽兩者概念的產品,近年來,帽巾這項單品不再讓日本專美於前,台灣各大音樂祭也可以看到相關周邊的蹤影。既能有效保護嬌嫩的後頸和肩背肌膚,達到遮蔽防曬的作用,也能夠擋雨,還兼顧外觀可愛,有越來越受歡迎的趨勢。
3. 護腕
有鑑於第一篇(註 2)所闡釋,看團事實上是一種運動,身為一個運動員,隨身穿戴護腕也是很合理的一件事。 護腕也如同毛巾,皆易於對台上樂團展現忠誠度。從台上往下望去一片人海,最能辨識出的,除了樂迷閃亮雙眼所發出愛的射線,就屬舉高雙手揮舞最為明顯了。每個樂迷都一定明瞭的那個「天啊他真的和我對看」時刻,比出你最特殊的專有手勢之外,手上的樂團周邊護腕或手環,絕對是你奪得注目的最佳利器。
4. 背包
可以的話,能夠兩手空空是最好;身上負重時,長時間久站和活動,會逐漸消耗寶貴體力。再者,背包甩來甩去是很惹人厭的,你懂。如果非得帶包包不可,貼近身體的輕薄後背包,或是跨肩背的小型包包,放入鑰匙錢包手機就好,不妨礙他人,身心皆舒暢。
5. 鞋子
任何牌子都沒問題,只要謹記,絕對要穿耐踩、耐髒、防滑、方便活動、破損不心疼的鞋子。盡量挑選材質硬挺並包覆腳踝的鞋型,推薦鞋款為橡膠大底硬皮短靴,最硬蕊的山林音樂祭也好用。自從開頭所提及的那一役之後,看團時只要有任何一點激戰疑慮,穿上十孔馬汀鞋應戰永遠是我的最佳選擇。來啊來啊,看現在是誰踩誰。(燦笑)
6. 衣著
套上你的團踢吧!沒有?去買一件。穿著喜愛樂團推出的踢恤前往觀看演唱會或參加音樂祭,絕對是不會失敗的定番款:舒適,合宜,就算台上正在表演的不是該樂團,也只是凸顯出你的風格以及忠貞不二。大多數樂團會在每年推出不同款的樂團踢恤,甚至標註上該年各項巡演大小事件。因此越是年代久遠的圖案款式,越能彰顯出你的尊爵不凡。依據年份散發身為資深樂迷的愛與驕傲,越稀有,越帥。
介紹至此,相信大家心中都已經有個底,以這些基本款式為基礎,如何穿搭出各種變化型,人各有志,就看各位的造化了。共通不變的是,下次看完表演/參加音樂祭,多去樂團周邊區走走看看,購入搭配單品,活絡樂團圈經濟吧!
註 1:請參考前篇〈四種玩法讓你的看團經驗更難忘〉。
註 2:同註 1,請參考前篇。
【獨立樂團放大鏡】
台灣小清新 / 後搖 / 文青系樂團已經夠多,關愛眼神早把他們烤到發燙,但鮮少人把眼光放在除此之外的地方;專業非專業樂評人滿為患,不差我一個木耳來逞口舌。本系列書寫出發點 並非樂評亦非樂手,而是僅僅身為觀看者的不中立觀察:看別人表演,看別人玩團,看大局。聊聊鮮有人關注、樂團圈獨立到不能再獨立,各種小人物上籃的姿態。
【CHU】
做過美編,當過書編,賣過文案,玩過 VJ,徹底不務正業的臺北人。寫宵夜文但不吃宵夜,樂團圈局裏局外看不完。發了個在臉書上天天寫、連續寫一年的願,然後就來到這裡了。
部落格:根性與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