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計畫】含笑的小花綻放──專訪隱匿
一個陽光和旬的下午,我走在淡水老街上,經過一間又一間的小吃店,河岸水面波光粼粼,觀光的人潮喧鬧不斷,卻在我走進有河 Book 樓梯臺階時嘎然而止,彷彿進入了遺世獨立的一個空間。臺階兩旁貼滿了各式海報文宣,《頹圮花園》也在其中。樓階頂端,推開店門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整片書牆。這裡的書不如一般書店的廣,卻比連鎖書店獨特,你知道在這裡挑書可以很放心。
隱匿就是這間店的女主人,2006 年成立了有河 Book 這家獨立書店,開店之前,她為有河 Book 寫下了一首詩〈我想我會甘心過這樣的日子〉,「有一間書店,緊臨著河岸邊\我為祂,守候著時間」。詩裡的字字句句傳達出她對這個空間的感受和意念,就這樣整整守候了 8 年。在這裡的日子裡,隱匿不只寫詩寫得更理直氣壯,她收藏了更多詩集,為人挑詩、為詩舉辦活動,讓更多的詩充滿人們的生活。
然而,她不喜歡稱自己為詩人,她說自己是「寫詩的人」。
「剛開始有人介紹我是『詩人隱匿』時,我總是驚慌失措,彷彿像是醜事被揭發一樣。雖然後來已慢慢習慣,知道這只是一個方便的稱呼而已,但我仍然不可能自稱詩人。好幾次有人來找我,開口問:『你就是詩人隱匿嗎?』我總是這樣回答:『我是隱匿。』」
看似如貓一般優雅安靜的隱匿,或許是深藏著火一樣的性格,如同她不願自己被「詩人」這個頭銜所綑綁,不願遭受刻板印象輕易的定義。被問到是否需要獨立的創作空間,隱匿這樣回答,「當然有獨立空間是最好,但有時一首詩像火山爆發那樣噴湧而出,我即使在吵雜不堪的環境之中,也依然能夠堅忍不拔地寫下去。」在張娟芬對她的訪談中,討論到創作《怎麼可能》這本詩集,隱匿說,「《怎麼可能》就是我徹底沸騰起來的過程。有點像是我突然從詩裡面,得到了真正的自由,結果卻發現,那種自由很接近瘋狂。差不多是一種很安靜的狂喜。我默默的了解到一些事情,比方,如果有一件事它是這麼的美妙、有趣、無與倫比、無上甚深,那麼,它是無法被外力奪走的。我的心安定下來,比較少被枝微末節所干擾,追求的東西也更確定了,我並且更勇於犯錯了。為什麼不呢?反正只不過是寫詩而已,反正只不過是爛命一條。我什麼也想試試看,並且明白應該放棄什麼,留下什麼。多麼好,我心裡是充滿了感激的,感激不知道是誰送給我的,詩這個禮物。」(註2)
以這樣的心境面對詩的創作,遇見承載著〈故鄉的小花〉的音樂盒,隱匿說,「根據過去的經驗,通常受邀寫某個限定主題,對我來講都是艱難的,但這次卻是輕鬆愉快的!我想應該是因為,一開始我就被這個主題所打動了。」故鄉在彰化,從小在阿嬤的陪伴下長大,「我阿嬤的名字是:含笑。含笑花這種不搶眼的米白色小花,總是在角落默默散發出清淡的花香,因此對我來講,她就是故鄉的小花,也代表了我和阿嬤的情感,還有我最主要的童年回憶。」透過在不同的介質上轉動音樂盒所產出不同的感受,「靜靜地聆聽她發出完全不同的聲響,那好像將花香和阿嬤的歌聲結合起來的旋律,很快流動於我的體內,我整個人就像是樂器一樣地震顫了起來,文字便自然而然地泉湧而出。」因為寫得又快又長,隱匿不放心的想要隔天再重新檢視修改,然而「完全無法修改,它已經完成了。而這真的就是榆鈞的作品和我內在某處產生共鳴的結果,是一次很美妙的經驗!」
(漂=漂流週報,隱=隱匿)
漂:妳的詩作〈活著寫詩〉之前曾被榆鈞改編成歌曲,當詩成為歌的時候,請問妳的感受是什麼呢?當詩成為歌的時候,對妳來說,還是詩原本的樣子嗎?當妳知道妳的詩作將會成為一首歌的時候,妳會對歌曲的音樂有想像嗎?
隱:對於自己的詩成為歌,我的態度是很輕鬆的,從未有過預設立場。因為我認為改編後的詩,已經不是原來的作品了,它應該有另外的生命。但是我很幸運,目前為止的歌手創作我都很喜歡,因此聽到的時候都很開心!將來萬一有我不喜歡的改編出現,我想我也不會在意的,因為詩在我寫完那一刻起,已經離開我了。我但願我的詩在讀者的閱讀與理解之中,被改編成各式各樣的面目。
漂:請問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創作詩的呢?或是一開始創作詩的時候,有什麼契機嗎?
隱:我十四歲就開始寫詩,契機我相信是從非常遙遠的地方而來,簡單講,則是感情和大自然給我的啟蒙。
漂:一直到現在,妳認為創作對妳來說是什麼?
隱:我只知道如果不創作,人生實在太長又太無聊了。
漂:作為詩人,並且經營有河 book 作為以詩集為主的書店,妳怎麼去看待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隱:若我不寫詩,就不會有這家以詩集為主的書店。而既然有了這家書店,我寫詩也就更加理直氣壯了。
漂:在淡水河旁待了這麼久的時間,書店也以河為名,河對妳來說有產生出不同的意義嗎?
隱:有的,在河邊住了這麼多年,我的確已成了一個體內有河流過的人,河也成為我最常書寫的題材,河已成為我真正的故鄉了。我並且認為,等到將來要回顧一生的時候,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畫面,必定是淡水河和觀音山。
漂:有河 book 是一家獨立書店,我相信在這個世代經營獨立書店相當不容易,妳怎麼看待經營獨立書店這件事呢?
隱:這時代經營書店都是不容易的,就算連鎖書店也是一樣,在削價競爭、惡性循環的市場機制運作之下,沒有一家販賣新書的書店,可以光靠賣書維生,總要找出其他的附加物。像有河就不得不販售飲料,而經常讓人以為是咖啡店,並且詢問我們書是否有在販售?這不是我們所願的,但也無可奈何。 我認識許多經營書店的朋友,大家都有各自的理念,共通點應該是:大家都喜歡這樣的生活模式。因而不管多麼艱難,仍願意咬牙支撐下去。以我自己來說,這八年來有好幾次,我心裡萌生了放棄的念頭,但無法做到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在這裡照顧的流浪貓,每個時期都維持在二十隻左右,我無論如何,不能放棄牠們。我的理由應該和其他人完全不同,也因此我更敬佩那些為了書店的理想而繼續堅持的同行們。
漂:除了流浪貓之外,有河 Book 的另外一個特色就是玻璃詩,我很喜歡這個想法,請問是怎麼開始的呢?
隱:開店之前在網路上發現,澳門的邊度有書這家書店的小窗上,總有詩人題詩、簽名在玻璃上,但親自去到邊度有書時卻沒見到。後來在籌備書店時,看著面對淡水河與觀音山的這片落地窗,我想如果在風景前面寫詩,那感覺一定很棒!於是就這樣開始了,第一首詩是我自己寫的,接下來就找認識的詩友,如此一個、一個不斷地寫下去,到現在變成有點正式了,每位詩人都必須安排檔期,邀請他們來有河寫下一首詩。每一首玻璃詩我也都很慎重地拍下各種照片,並且寫下紀錄。目前已出了兩本玻璃詩集,都是我自己編輯的。後來有朋友告訴我,現在有很多個性小店也都有玻璃詩了,這算不算抄襲我?我說,如果這算抄襲,那我也是抄襲邊度有書的啊!至於邊度有書,極可能也是抄襲自某處的呀!哈哈~~
註1:隱匿《寫詩的人》, 102年2月9日刊於《自由副刊》,取自http://goo.gl/Y2cQWy。
註2:張娟芳,《隱匿從「怎麼可能」到「怎麼不可能」》,原文發表於《新北市文化》季刊,取自http://blog.roodo.com/book686/archives/17448141.html
(完整作品及更多內容請見:《漂流週報》第三期)
【漂流計畫】
由二拍子音樂發起,包含《漂流週報》的線上發行及《2015 漂流計畫音樂會》等現場演出。計畫概念來自於王榆鈞與時間樂隊此次創作《頹圮花園》專輯的核心精神,期望用質樸純粹的方式,傳達人與土地的深層聯繫以及對生命本質的思索。選擇以簡單機械原理運作的音樂盒機芯,旋律節錄自專輯裡的〈故鄉的小花〉,展開「音樂盒漂流計畫」,讓音樂盒輪流傳藝術家的手中,感受它帶給藝術家的任何想法,創作出不拘形式的作品。
【二拍子音樂】
以「二拍子」為名,取自音樂用語,而心跳的頻率也是二拍子。彷若是一直一直跳動著,不斷地向前走去,跳動著、跳動著,極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