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導演的幾道難題,之一:台灣短片怎麼了(上)

新導演的幾道難題,之一:台灣短片怎麼了(上)

作者孫志熙
日期21.01.2015

去年底最後一個週六夜,「年終懺情趴」在古亭小巷裡舉行,幹電影這行的儘管一年將盡,有些事仍不免要再提,有些人也還是得再見,這個晚上我們打算先懺情後同歡,於是有了「2014 台灣短片回顧講談暨新銳影人聯歡晚會」。因為平心而論,這一年度的台灣電影的確有點冷,除了長片差強人意,就連理應最生猛奔放的劇情短片,它的總體表現欠佳也是不爭的事實,講談會以「台灣劇情短片怎麼了?從創作到製作的真誠犀利點評」為題,邀得兩位講者──影評人 Ryan(任 2014 台北電影獎評審、2014 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觀摩單元策展人)與導演徐漢強(任 2014 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單元、2014 南方影展全球華人競賽單元評審),在主辦方強烈請願下,暢談別處聽不到的精實觀點,拒絕摸頭也不說場面話,但求給觀眾一記心靈重擊。

早先,主辦方與主講人聯袂評選出 2014 年各具代表性的短片五強,在晚會上分別頒發「題材好屌獎」、「調度傑出獎」、「劇本精湛獎」、「技術突破獎」、「演員指導獎」,隨後由兩位講者針對以上佳作進行解析。

IMAGE

程偉豪《保全員之死》劇照。

程偉豪的《保全員之死》獲選「題材好屌獎」,該片從主角死因追查到同志疑雲,Ryan 講評:「我記得拍《甜蜜殺機》跟《徵婚啟事》的連奕琦說他覺得真的是太屌了。其中一段找人飾演郭美江牧師,後面緊接一則美江的真實新聞片段,其實是虛實交錯,包括高大成法醫、雞排妹、于美人等名人,有些真的受訪,有些則剪接資料畫面,用雞同鴨講的方式拼湊,以多方說法探討男主角背景。前面看似推理,後來又逐漸走鐘,拍得滿輕佻的,但這裡是褒義不是貶義,使用輕快的音樂也跟大家熟悉的懸疑推理風格非常不同。」從程偉豪兩部短片前作《搞什麼鬼》和《狙擊手》,都能發現他專攻非傳統類型片,且使用獨到手法來反類型,「的確是今年台灣短片裡甚至比長片題材還要屌的,我喜歡這部片裡的輕,輕得很有意境、很聰明。」

IMAGE

黃信堯《大佛》劇照。

「調度傑出獎」頒發給黃信堯的《大佛》,講述一間佛像工廠的管理員,意外發現老闆殺人的經過,徐漢強解釋:「對同是進行影像創作的人來說,最難被複製也最難學習的東西叫做氣質,看阿堯的片子有一種很奇妙的爽感,知道自己一輩子也做不到那個樣子,但仍會覺得很有趣。鏡頭用得非常節制,很多情況都是一場一顆而已,不靠炫技、特效或剪接,完全用場面調度和演員表演進行。

前半部兩個主角有很多像昆汀塔倫提諾那種垃圾話的對白,雖然持續很久,可是你會覺得可以看一小時都沒關係,這是這部片有趣的反差,整體判斷也很好。」為什麼殺人戲選擇使用行車紀錄器的直拍鏡頭?Ryan 曾如此詢問過導演,「他常常講話都是隨便唬爛,所以也不一定對,他說因為第一次從紀錄片轉劇情片,怕有些鏡頭拍不好,乾脆就讓機器擺著,至少減少瑕疵。這樣想也對,因為台灣導演不要說短片或電視劇,即使是劇情長片拍殺人畫面,都是非常貧乏的調度,就是會很窘,人要死了,掙扎的手勢卻看起來很好笑。」Ryan 補充該片設計了很多景框,比如警衛室外的窗框、行車紀錄器裡看見的擋風玻璃框,都是去框住這些人性,影像形式和導演的思考互相配合,可說是台灣電影拍得最黑的一次。

IMAGE

陳永錤《跳下去活下來》劇照。

陳永錤《跳下去,活下來》獲得「劇本精湛獎」,徐漢強認為它的勝出突顯一個重點,「台灣短片經常忽略短片的特質,就是它必須在非常密集的 10 到 20 幾分鐘內講一個小故事,在此前提下,頭跟尾不是那麼重要,反而是當下的情境。這部片很快就讓觀眾進到一個容易明白的情境裡:一名上班族要跳樓,遇到一個中年人試著勸阻他。簡單又充滿張力,理想的短片就應該直接切入到核心,然後在幾分鐘內推到最高點。陳永錤是個很厲害的導演,一年可以生好幾部短片,而且每一部都製作精良,很想知道他怎麼辦到的。」

Ryan 則點出該片採取對話來敘事的關鍵性,他坦言現在只要看到無論第一人稱或莫名其妙的旁白,都會很受不了、想把它轉無聲,「台灣短片不知道為什麼都會在一開始用旁白,如果這部一開始是吳可熙的旁白說為什麼要自殺,片子就毀了,還好是從高捷的觀點來推動。我們給它劇本獎,是因為它示範了一個比較類型片的做法,對話要讓角色之間擦出火花、真的產生作用。」

IMAGE

王希捷《划船》劇照。

「技術突破獎」由王希捷《划船》獲得,Ryan 表示在他心中,這是台灣今年最美的電影,甚至勝過很多長片,「偷講一下,北影初審時大家就覺得它算今年最特別的一支短片,劇情留白非常多,比如當他們划船划得很開心,女生忽然露出她的疤痕,可是沒有解釋疤痕的由來,男生跟女生後來怎麼了也都不曉得。我自己的解讀是,我覺得不斷划船的畫面很像在做愛,其實是很意淫而且有性的暗示,本來濃情蜜意,但划到高潮就停了。我看完已經過了 9 個月,但一直很回味,短片有時候不是在說故事,能有一個狀態、一個畫面讓你記得就夠了。」

徐漢強此時輕淺一笑,說自己以創作者身分出席有點奇怪,婊別人的同時好像也在婊自己,「剛剛 Ryan 談到要避免使用旁白,我在以往作品也用過,有時候是賭氣,大家都說不要用,我就偏要用,果然就變成災難。以這部片來說,很驚艷的是雖然講過短片要在短時間內營造張力,但本片完全是另一個極端,故事一句話就可以說完,劇情也沒有峰迴路轉的發展,而就只是很簡單的情境,其中最飽滿的一段戲,幾乎所有情感跟轉折,都是由無聲的漂亮的鏡頭組織起來,從技術面來講,要在船上做場面調度,想到要對焦、要導演員,就覺得頭好痛。」

IMAGE

吳季恩《他好嗎?》劇照。

回顧反省了本地表現,觀摩國外創作也同等重要,Ryan 與徐漢強之所以是本次講談會最佳人選,正是因為他倆今年在擔任國際影展評審的過程中,看了上百甚至破千部的作品,以此經驗來談現今全球短片的創作趨勢,最適合不過,他們各自帶來值得台灣創作者借鏡的兩部作品,依序與觀眾分享。吳季恩的《他好嗎?》獲選「演員指導獎」,同時是五強中唯一的學生作品,而因他師承易智言,加上本片兩女一男的組合與女同志元素的故事,不由得讓 Ryan 聯想到《藍色大門》,「其實雄影的評審都很喜歡,最後一場戲很簡單,可是把演員的表演和走位,包括中間用了一張網子、手提攝影,設定和分鏡都非常穩。有時候我們看對話會很受不了,因為不像是角色講得出來的話,可是這部片就讓你覺得真實有說服力,已經不像戲劇,而像真實情況的演練,這是比起其他學生電影還要突出很多的重要原因。」

徐漢強補充,就連自己寫對白時都很容易寫不順、怎麼寫都不像人話,或怎麼寫都像同一個人說出來的,「但這部片從第一顆鏡頭,兩人隔著廁所對話,就已經完全令人信服,我覺得是非常難得的事情,是今年看到真的非常沒有痕跡、自然的表演,再加上每顆鏡頭的構圖和場面調度都很驚人,甚至結尾收得非常漂亮。我擔任高雄電影節的評審看了很多歐洲短片,本片的 tone 跟氣質非常像歐洲作品,就是短、鏡頭準確,也幫助情節發展,最後收在一個恰到好處的地方,讓人覺得非常舒服。」

《絕命女廁》部分片段

Ryan 選了一部話很多與一部沒有對白的短片:2011 年英國的《絕命女廁》,有如陳玉勳為「Q place 表演教室」拍攝的形象短片(張孝全、林美秀主演),用四個夜晚、典型的三幕劇去鋪陳,衝突,解決,一名單身 OL 連續四個週末下班去 PUB 跳舞,接著上廁所時看到牆壁上的留言,下次去又發現牆上留言好像在跟她交談,再下次則開始覺得留言者是不是跟蹤狂,從頭到尾沒有對白,懸疑感強烈;另一部是去年雄影得獎片,德國的《柏林轉角遇見愛》,架構近似《戀夏 500 日》,使用男生觀點敘事,遇到女主角之前的宅男不停發牢騷,話多到讓人開始厭煩的時候女生出場,全片重點便進入錯覺攝影,用很簡單、很手工的效果呈現,男主角的台詞寫得非常有魅力,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如何透過一個角色去看另一個角色,還能讓兩個都非常鮮明討喜,一部城市愛情片卻沒有出現著名觀光景點,是 Ryan 讚賞的高明之處。

雄影推薦《沒有嫌疑人的家庭調查》

徐漢強首先帶來 2014 年雄影首獎,來自俄國的《沒有嫌疑人的家庭調查》,情境非常簡單,講述社福機構要調查單親媽媽是否善盡職責,幾乎所有戲都發生在房子裡,小女孩的表演非常驚人,片長也只有 20 分鐘左右,不難想像前面小女孩努力表現這個家有多正常,後面一定會告訴觀眾其實不是這樣,等於謎底就算揭曉,也都在預期之內,然而從被拆穿那一刻起,每個角色的情感都開始轉折,也讓最後的高潮非常感人,鏡頭很節制地跟著戲走,而非切得很碎、打破戲劇節奏。

另一部巴西的《網球甜心》把情境做得更極簡、講得更少,一鏡到底的形式輔助了短片身為時間切片的特性,從女生匆忙進出廁所開始,不知道她在煩什麼,好像要打給誰又不知道怎麼做,一直到結尾都沒有講清楚,訊息只透露了五成不到,但是女主角經過跟同學、媽媽的說話、吵架、去上網球課、跟網球教練的互動,就發現師生之間很曖昧,已經可以拼湊出事情的全貌,而不用真的說出他們發生關係或懷孕,而是透過反應與互動來建立焦慮不安的張力,這是短片極重要的一點,不需要交代太多前因後果跟角色背景,但這也卻是台灣短片常會發生的問題:半小時片長的前後 10 分鐘都純粹在交代,觀眾真正關心的中間發展,反而做得非常平淡。(待續)

 

【新導演的幾道難題】 

過去從媒體與出版工作開始,逐步窺見台灣電影產業的真實內裡,之後在此策劃了「於此與我的導演你」專欄,得以更直探進年輕創作者的心靈;深覺著歷史上的輝煌已淡去,而嶄新的浪潮未到來,我們這一輩是破滅後急待重建的世代,好像卡在餘燼的末端尋找下一顆火種,正由於要面對的困境很相似,才必須有更多的談話、更多的激盪,電影或者文化,終究得先凝聚眾人之志,才可能有不同局面被開創而出。

2015 年起,我與小路上藝文空間晶體影像製作聯合發起的「折射計劃」,旨在透過整年度的系列活動,聚合當代電影青年的能量,用以自力救濟、自立自強。本專欄將刊載每一場對談紀錄,台灣電影的難題太多,我們只能先幹再說。

 

孫志熙

曾任《CUE電影生活誌》、《SCOPE電影視野》主編。現從事專欄與文案寫作、短片推廣、獨立製片、跨國當代藝術組織台北組頭、地下電台主持人等,擁有多重身分與很多款名片。

#大佛普拉斯 #他好嗎? #划船 #跳下去,活下來 #大佛 #台灣短片 #新導演 #黃信堯 #保全員之死 #孫志熙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孫志熙
圖片提供各短片劇照、南方影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