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中的末日意象與時代焦慮(二):飛車黨橫行、猩猩統治地球
1970 年代的科幻片充滿能源耗盡的恐懼,沙漠與水資源匱乏,並且以較負面的方式呈現人類在這種情況下會有什麼極端的社會現象。這樣的末日意象可能反映的時代焦慮是環境浩劫與人類文明的消失。但也呈現了某個世代的年輕族群什麼都不在乎的價值觀,這類電影最具代表性的大概就是梅爾吉伯遜主演的《衝鋒飛車隊》系列,也就是近期上映的《瘋狂麥斯:憤怒道》的前身。
《衝鋒飛車隊》(Mad Max)系列
《衝鋒飛車隊》系列總共有三集,第一集拍攝於 1979 年,其視覺元素是三集中最貼近真實世界的,呈現反烏托邦式的澳大利亞。敘述在能源短缺、道德良知淪喪的後科技時代,幫派橫行的世界中,警官麥斯如何維持正義與顧全自己的生存。
電影中的反派由一群飆車族為代表,他們駕駛着改裝的摩托車,穿著龐克風的皮衣,在公路上恣意犯罪。公路旁荒蕪的景象看不見任何繁榮的痕跡,電影開頭的罪犯看來就像普通人,只是喊著瘋狂的言語,似乎暗示他們為犯罪而犯罪,因為末日的接近而價值觀扭曲。
在末日來臨的壓力下,人們的黑暗面被引出來,資源不足故也無法維持社會的安定。人人只能求自保,連需要支架支撐雙腳的老祖母都得拿起槍。而反派的兇殘手段也極其誇張,例如飛車黨首領率領一幫人馬在光天化日下強暴一對男女、以及將對手困在車內使之活活燒死的瘋狂手段。正義的維持則只靠巡邏隊(MFP)來維持,表面上是正義的一方,但實則公信力正慢慢減弱。
當巡邏隊再也無法維持一定程度的正義時,正義的實現轉由私刑與報復來解決。例如麥斯最後選擇離開巡邏隊的警政體系,帶著妻小離開,卻因飛車黨緊咬不放,兒子慘遭殺害。最後麥斯正式走入體制外的復仇,雖然還是駕駛著鳴警笛的警車,卻以同樣兇殘的手段殺害了飛車黨首領與其手下。
也許我們可以說,在《衝鋒飛車隊》的末日裡,暴力才是面對問題的方式。
《決戰猩球》(Battle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系列
70 年代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科幻電影系列,是共有五集的《決戰猩球》系列。其中 1973 年的《決戰猩球》(Battle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為系列的最後一集,場景設置在西元2670年,對未來也有更大膽的想像。在五部電影中,發生過多次神奇的時空轉換,情節複雜到讓觀者精神錯亂,環環相扣,不停生出新的劇情漏洞,於是每一部似乎都沒辦法單獨分開解讀。
第一集作為背景建構,是人類男主角到達由猩猩統治的不明星球,被人類視為原始的猩猩成為統治階級,將人類教育成不會言語的原始人,整個星球已不見人類文明。而當男主角終於脫離險境,卻發現這個猩球就是未來的地球,由一個影始著名的鏡頭所呈現:自由女神像被埋在沙堆中,只露出頭。
第五集中主角凱撒是一對具高智慧的人猿所產下的孩子,帶領猩猩與人類在星球上和平共處,在經歷政變之後卻再次獲得人類與猩猩的支持,最後帶來和平盛世。其中的反派包括猩猩將軍,和曾經在第二集出現的──地球人在經過核武災難之後突變的「新人類」。「新人類」為了怕被猩猩統治於是先發制人發動戰爭,在第二集中也有相當精彩的集體膜拜核武武器的畫面,極盡諷刺人類的醜陋。
以上兩部電影以不同的方式建構了未來的想像,都呈現了人類文明、倫理不同程度上所遭受的危機,以及人類的各種退化。儘管十分難以與現實對應,但也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科幻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