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難民潮的第一手消息(三):面對國際議題,攝影師應該做的事

歐洲難民潮的第一手消息(三):面對國際議題,攝影師應該做的事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7.11.2015

攝影師張雍旅居斯洛維尼亞多年,在難民潮發生之後,多次前往邊境拍攝,一次待上兩至三天,在現場觀察這些過境斯洛維尼亞的人與故事。他和許多在場的攝影記者不同,不是為了電視台、雜誌社或報社拍攝報導素材,「我沒有長鏡頭,也不是站在封鎖線外拍照。對我來說,這裡沒有一群難民,只有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每個人身上有不同的故事和逃離的理由,可是這一路上好像沒有人願意聽他們說,把他們當作真實的生命來看待。」這是張雍一如既往的拍攝習慣:你所拍攝的人,遠比你拍的照片還要重要。

因此,張雍避開一般攝影師的拍攝地點,不以遠距離「獵捕」的方式,去擷取警察與一群難民的對立畫面。他繞過封鎖線,從人潮的後方走進難民的隊伍之中,去聊天、去認識陌生人,「媒體對於難民的誤解太深又太多了,一不小心,報導畫面就會讓難民暴民化、邊緣化,這對那些人並不公平。我只想在被攝者心裡覺得舒服的狀態下拍照,甚至不拍照,單純聊一聊也是難得的學習,但不能隨意拍出刻板的難民照片。」

IMAGE

Rigonce, Slovenia - 23. 10. 2015 © Simon Chang

除了自己前往第一現場,張雍也寫信給在大學修他的攝影課的學生,「我告訴他們:很期待在難民營看到你們。不管是拍照,還是在現場幫忙、擔任志工,都無所謂,觀看就是攝影師最好的功課。難民危機當前,逃難現場需要更多幫手與帶有同理心的眼睛,此時若學校依然把大家綁在課堂裡,教你怎麼拍靜物和光影,是一種逃避。畢竟攝影者關懷社會的本能,此刻只會慫恿你帶著相機到現場,親自瞧瞧這個世界正在如何料理艱難的議題。」他知道,媒體轉播和現場的實際情形往往是兩回事,只有親自進入那個環境,才能真正開啟一個人的雙眼和心靈,去感受關於人的情緒。

「你會有種跑進片場突然拍起電影劇照的錯覺。這裡有直升機、探照燈、一大批步行的民眾,如果有人脫隊,警察就會趕緊把那個人給抓回來。我住在斯洛維尼亞的首都盧比安納,假日去參觀攝影展、和朋友飲著紅酒慶祝,但隔了一、兩個小時車程的地方,正送來一批批的難民。這種心情,難以言喻。」他還記得某次拍攝完回家,隔天帶著女兒參加孩童式的馬拉松。孩子們在起點準備好,槍聲一響就向前衝刺,「但同時我卻想到警察用裝甲車封鎖了邊境、限制難民入境的數量,大家為了率先擠進國門,一下火車就奮力奔跑,免得被關在境外。」這兩幅畫面都發生在斯洛維尼亞,且相距不遠,因此在張雍的心裡形成巨大的對比,「這就是人生真實的樣子,你無法假裝就在不遠處的那些悲劇沒有發生。」

他再次強調,這次的難民潮,不可能和台灣人完全無關。「台灣到歐洲的距離,不過就是飛機航程 12 小時,沒有你想像中的遠。而且這次難民潮導致西方門戶大開,你根本不知道什麼人已經進到了歐洲,裡面可能有敘利亞的秘密警察、ISIS 的成員,加上那些對歐洲土地產生陰影的難民小孩,未來的歐洲會產生哪些變化沒有人說得準。我們能做的就是嘗試理解和關心。」

IMAGE

Spielfeld, Austria - 01. 11. 2015 © Simon Chang

這次越洋連線後不到兩週,巴黎發生近代史上最嚴重的恐怖攻擊,在同一天接連發生槍擊案與爆炸案,罹難者超過 120 人,法國總統奧朗德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恢復邊境控管。讓人想起張雍在訪談中的懇切提醒,「在很短的未來,難民潮造成的人口結構改變,就會影響整個世界。」

我們再度聯絡上張雍,他說在訪談過後,歐洲又有了不少變化,包含斯洛維尼亞政府雖然願意對難民開放,但為了更方便掌握難民移動的路徑,在南部與克羅埃西亞的邊界築起兩米高的鐵絲網;奧地利政府也在與斯洛維尼亞的邊界做了相同的措施;瑞典政府已經正式啟動邊境控管⋯⋯。「目前的歐洲,無論從恐怖攻擊的傷亡人數,或是面對難民潮的緊張狀態來看,不正像是處於戰爭?只是沒有人願意承認而已。」

IMAGE

Rigonce, Slovenia - 23. 10. 2015 © Simon Chang

從目前全球緊張的情勢裡,不難看出我們所處的世界正朝向極度對立、甚至相互排擠的深淵走去。「但是隔離、分化、恐懼、或者報仇的心情,不會對複雜的情勢有任何的幫助 。」張雍坦言,這個世界與好萊塢電影情節不同, 眼前的世界絕不是非黑即白、英雄對決反派那般簡單。如果人們可以多一點耐心與好奇,不只著眼於彼此不同的價值觀,而願意試著去理解人性當中那些共通的需求與情感,這個簡單的念頭很可能會讓世界變得更友善。

他引用一位收容敘利亞難民家庭的德國人,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及的話。“Fears leads to anger, anger leads to hate, hate leads to suffering.”(恐懼導致憤怒,憤怒演變成仇恨,仇恨只會造成苦難。)張雍相信,現在歐洲的邊境間立起再銳利的鐵絲網,或者再嚴格的機場安檢,都只是暫時的止痛劑,唯有透過各種形式的理解,恐懼才有可能被釐清,也不再有敵對的憤怒,以及牽連眾多無辜百姓的苦難。

IMAGE

Dobova, Slovenia - 25. 10. 2015 © Simon Chang

 

張雍 / Simon Chang
攝影師,1978 生於台北。台灣輔仁大學影像傳播系畢業,2003 年起旅居捷克,就讀於布拉格影視學院(FAMU)攝影系碩士班。 2010 年開始以巴爾幹半島上的斯洛維尼亞(Slovenia)為創作據點,目前工作地點為台北及歐洲兩地。

長期以深度人文故事及人們在不同環境裡的反應為其創作主軸。曾在台灣出版作品《蒸發》、《波西米亞六年》、《雙數 / MIDVA》,最新攝影散文集《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是張雍旅歐十年所體會的攝影信念——攝影不只是項專業,是一種骨氣、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一張照片,是作者面對當下生活最誠懇也最直接的證據。

#張雍 #斯洛維尼亞 #難民 #攝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Layu
圖片提供張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