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攜手點水樓、在欉紅打造蔬果盛宴,聊後中年愛情
以暴食聞名江湖、有「飲食文學教父」之稱的作家焦桐,繼有「臺灣小吃聖經」的《味道福爾摩莎》後,去油解膩般推出以六十餘種臺灣蔬果為主角的《蔬果歲時記》。二魚文化選在新書出版日於點水樓南京店舉辦「後中年的愛情餐宴」新書發表會,知名作家小野、美食家葉怡蘭、文化部政務次長楊子葆、廣告天后余湘、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資深媒體人陳國祥、趙少康等齊聚,共同見證一本「蔬果經典」的誕生。點水樓及知名臺灣果醬品牌「在欉紅」也提供多道精緻的蔬果料理,芒果、芭樂等都入菜、搖身一變成為可口佳餚。
點水樓、在欉紅聯手打造《蔬果歲時記》蔬果盛宴
眾人皆好奇,無肉不歡的焦桐,怎會在耳順之年出版這本《蔬果歲時記》?餐宴主題「後中年的愛情」或可窺見端倪。此次發表會特邀小野和楊子葆分別選擇一種蔬果,分享自己對後中年的愛情看法。小野自述八歲的時候曾經覺得人生沒意思,不如自殺,但在實行前吃到了非常好吃的關東煮「蘿蔔」,平實的美味讓幼小的他重新感受到生命之美好。而曾任外交部次長、駐法大使的文化部次長楊子葆,同為筆觸細膩的飲食文化觀察者,選擇以「鳳梨」引領出後中年的情感體悟:「鳳梨吃起來刺痛,但又有甜蜜。那股刺痛感來自於『酶』,代表你吃鳳梨的同時,鳳梨也在吃你。愛情正是如此,不可能沒有損傷;以前我雖然也聽過這道理,但還是要到後中年才真正領悟。」
焦桐則說後中年的愛情,像檸檬。日本詩人高村光太郎作〈檸檬哀歌〉哀悼亡妻,甚至在她遺像上供奉檸檬。其妻生前愛吃檸檬,詩中寫她在病榻上猶等待檸檬,咬下去芳香四溢,有輕淡的哀傷。焦桐憶起照顧病妻的最後一段時光,有次妻子想吃肉圓,他說醫院四周荒涼,夜深了找不到肉圓。妻子口語模糊,彷彿責怪自己任性。直到妻子逝世後,他悔恨自己不駕車全臺北為她找肉圓;這樣深刻的悔恨、帶一點酸,正是他「後中年的愛情」滋味。三人在說完各自的「後中年愛情故事」後,原先準備一同將蔬果打成獨門果汁,卻手忙腳亂,發現皆不會操作果汁機。楊子葆和小野笑稱:這樣的「後繼無力」可能才是後中年男人的真相。
此次餐點由點水樓與「在欉紅」攜手,共同實踐《蔬果歲時記》的美學。配合書中提及的臺灣蔬果,點水樓精彩推出:梅汁番茄、塔香半天花、樹子苦瓜、九層塔拌香干、蔥油芋頭、芝麻醬黃瓜捲等盆菜集錦。焦桐誇讚:「一般中菜館的小菜少有用心,但點水樓的盆菜皆是大廚以獅子搏象的精神、傾盡全力製作,從小菜中可見一間餐館的等級。」主菜則有:翡翠小籠包、九層塔小籠包、薺菜鍋餅、香芒蝦球、金沙綠竹筍、綠竹筍燒肉等,菜單上並佐以焦桐充滿情感的文字。如半天筍(檳榔)勾引著味覺:「我知道吃檳榔過量會產生中毒反應,它迷惑人,卻極具危險,像不正常的親密關係,像禁忌的遊戲,嚼多了會有墮落感,罪惡感,越陷越深。可它那麼清香,那麼容易上癮。」主菜則如芒果般是熱戀:「如果世間有一見鍾情、終生不渝的情意,那麼我對芒果庶幾近之。我每天都想要它。夏天的味覺,夏日的感官,因它而存在,甦醒」,將蔬果入菜、藝文飲食互文的形式及美學發揮到極致。
為此餐會畫龍點睛的前菜及甜品,則由在地果醬品牌「在欉紅」演繹,共推出三道:振保的心頭好(紅心芭樂果醬佐木棉豆腐)、沁人心脾妃子笑(荔枝果醬、蜜香紅茶與愛玉)、甜蜜現在嗜(臺灣水果軟糖)。在欉紅主廚楊豐旭現場說明菜色發想與食材來源,如芭樂果醬即採用神農獎得主的紅心芭樂製作,香蜜芭樂則製成軟糖。「振保的心頭好」引用張愛玲知名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紅白相襯的菜餚及典故也讓與會者吃來更有味道。焦桐盛讚在欉紅果醬的用心,也期待臺灣水果日後更精采的發揮。
焦桐強調:「只有蔬果才能表現季節的節奏感。」
焦桐強調:「只有蔬果才能表現季節的節奏感。」《蔬果歲時記》以中西文史典故、哲思美學為經,歲時轉換、天地人情為緯,交織出專屬於臺灣的清雅飲食美學,期待將每日食用之蔬果做有深度的呈現。正如葡萄酒講「地華」(terroir),蔬果也展現臺灣當時、當地的風貌。蔬菜水果清晰而深刻地提醒了人與環境的關係。自古以來,農民便是跟隨節氣,春耕夏耘,栽種不同的作物,依循風土,創造各種美食,所謂「歲時」,便是人們如何配合四季運行而行事,是人與自然和諧互動的體現。焦桐並期許能透過文化的力量,影響大眾關於飲食的思想、進而改變飲食文化。當我們先認識土地、了解地產,會是改變環境及自身的一大契機。當休耕、農藥、食安、氣候變遷、基因改造等讓人焦慮的因素充斥,食物更不該面目模糊、味道也不能虛應故事。《蔬果歲時記》中的自白或許可以給無肉不歡的讀者一個好提醒:「沒有人能真正忽略美麗的事物。我越來越歡喜蔬菜,在市場,蔬菜最能表現季節和鄉土風情;我發現,飲食文化越深刻的地方,越熱愛蔬菜。」
《蔬果歲時記》
(首刷特贈 2017 年蔬果歲時曆,春夏秋冬四款書衣)
作者:焦桐
出版社:二魚文化
出版日期:2016/8/3
售價:45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