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觀|靈魂的塌陷──評《私人採購》

蘄觀|靈魂的塌陷──評《私人採購》

作者李蘄寬
日期19.04.2017

劇本可說是電影的靈魂,本文將針對《私人採購》的結構與使用的元素,試圖捕捉該片飄忽不定的靈魂。

《私人採購》女主角莫琳是一名負責幫大明星採買昂貴衣物的「私人採購家」,這確實是一個容易引起人們興趣的設定,問題在於,這設定對於該片要討論的事情──姑且定義為關於靈體世界的種種,幾乎沒有關聯。這職業最大的功用似乎在於讓該片有個正當的理由,能夠拍攝閃亮的服飾、昂貴的珠寶,呈現一個文青味濃郁的巴黎並往返倫敦。而針對這些本身亮眼的素材,該片處理得僅僅及格而已。

莫琳私下偷穿大明星衣物的癖好,確實有幫助該片探討自我認同、複象(double)、第二自我(alter ego)等主題,可惜篇幅太少、賣弄太多。該片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呈現莫琳與神秘人士之間的簡訊往返,劇情幾乎都由手機上的內容推進;然而,簡訊內容零碎且凝滯,讓今日手機不離身的觀眾們在銀幕中盯著另一個螢幕,著實是增加沒有必要的焦慮。

該片對於鬼、靈體等等所選擇的呈現方式是最叫人困惑之處。就最直接的視覺刺激來說,電腦特效所製作的鬼、讓物體飄浮起來及雙胞胎哥哥亡魂的倒影,畫面出現的時間都太長、質感低落,使觀眾非常出戲。至於簡訊中的神秘人士,可以被詮釋為大明星的情人、未知的邪靈、哥哥的亡魂甚至是莫琳本人,基本上片中出現的所有角色都有可能,是種看似保有開放性實為故弄玄虛的作法。



《私人採購》中的鏡頭語言相當混亂,開場最能收買觀眾的黃金時刻,卻連基本的人物背景都無法好好交代(絕對不是什麼伏筆)。整部電影使用了相當多的淡出(fade out)作為轉場,確實能製造一種恍惚不安的氛圍,但配上不計其數、沒頭沒尾的長鏡頭的濫用,實在難以評判這手法究竟是在遮醜還是提油救火,106 分鐘的作品也顯得漫長。音樂的部分則是使用了大量的弦樂但進點怪異,既不扣合事件轉折,也沒什麼烘托氛圍的效果,猶如鎮定劑一般例行性地渲染一下觀眾。

關於媒體宣傳中提到的女主角裸露戲碼,畫面極其平庸,無法加強敘事深度反而對觀眾造成干擾。配上自慰的橋段,創作者這般不明所以地將角色性化(sexualize),最重大的效果似乎在於行銷,跟電影的內容沒有太大關聯。

將意想不到的母題(motif)與主題(theme)結合有時能產生驚人的效果,例如《絕命毒師》(Breaking Bad, 2008-2013)這樣的作品,便結合了中年危機與毒品犯罪等等。然而在《私人採購》中,時尚與靈體世界的關聯薄弱,敘事邏輯匱乏;倒不是說電影一定非得要有直觀的邏輯系統,但這顯然不是一部大衛林區(David Lynch)式的電影,也不是恐怖、心理驚悚、社會批判任何一種。最後的開放性結局是假的,四不像才是真的。

當劇本沒有靈魂支撐,作品便只能跟著符號與形式塌陷,不禁讓人懷疑,這樣的作品究竟是如何在第 69 屆坎城影展中獲得最佳導演獎項。


【蘄觀】
針對電影及戲劇,以文本出發提供評論。在資料的引用上,強調與作品的關聯性。在脈絡的歸納上,強調內容與該藝術形式有所連結的重要性。期待在客觀的分析中,磨出一點玩味。

【李蘄寬】
1994 年生,台灣台北人,十七歲開始寫小說至今。從事劇本創作、劇場導演、戲劇構作,偶為演員。合作邀約請洽 eatadoner@gmail.com。

#克莉絲汀.史都華 #私人採購 #時尚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李蘄寬
圖片提供iflim 傳影互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