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ster the People:
殘忍的歌要迷幻地唱

Foster the People:
殘忍的歌要迷幻地唱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6.10.2017

來自洛杉磯獨立樂團 Foster the People,以混搭 Indie Pop 與 Dance Punk 的〈Pumped Up Kicks〉一炮而紅。當時的他們僅成軍不到一年,此曲在 Youtube 點播率超過 3 億,隨後首張專輯《Torches》創下全球近兩百萬張銷量及一千萬張單曲。讓台灣樂迷驚喜尖叫的是,他們即將於明年一月首度訪台!

Foster the People 由身兼演唱、鍵盤、鋼琴、合成器、吉他、程式設計、打擊樂等多項技能於一身的主唱 Mark Foster 領軍,與主力打擊樂器的 Mark Pontius、貝斯手 Cubbie Fink 於 2009 年組成。首張大紅的《Torches》中,復古的電子搖滾讓人忘情搖擺;2014年的《Supermodel》則以「憤怒」貫穿創作概念,極盡嘲諷資本主義的荒唐與醜陋。在籌備 2017 年最新專輯《Sacred Hearts Club》期間,Mark 翻開每日報紙看到新聞依然悲慘,於是他絞盡腦汁,想再呈現多些喜悅元素在新作裡。

不過,說起 Foster the People 的歌曲,一定有人未了解歌詞內容前就先被音樂本身俘虜,不自覺地面帶微笑打起節拍,跟著點頭哼起旋律;只是瞭解歌詞後,你很有可能就輕快不起來了。以成名曲〈Pumped Up Kicks〉為例:

All the other kids with the pumped up kicks you better run, better run, outrun my gun.
All the other kids with the pumped up kicks you better run, better run, faster than my bullet.
Daddy works a long day.
He'll be coming home late, he's coming home late.

歌詞描述的是一個男孩持槍掃射校園,但整首曲調異常(或說詭異)輕快明亮,主唱的慵懶聲線在第一時間讓人倍感抽離,再多聽幾次,雖然歌詞填以第三人稱的他,但 Mark 不是無感的說書人,反倒就是將自己置身於主角的位置唱著。為什麼悲劇一定要用悲慟的方式表達?也許大家已對這樣的模式無感。

Foster the People 許多歌曲在人聲出現前都有一段長長的前奏,常有的迷幻電音元素與隨後附上的慵懶嗓音,很難不讓人跟著搖擺,像是意圖要先把你勾進他們的音浪裡,但輕快曲風譜上的詞又直指各種社會議題,二者在歌中的偌大對比與衝突,儼然成了他們的特殊風格。如此詞曲反差,也許是對於身處已久的困境無力與麻木,也像是在反諷對社會問題見怪不怪、置身度外的人們(或許你們還跟著唱了呢)。Foster the People 的歌如團名,他們直面社會,以人人都愛的愉悅收攏你,進行一場聽覺的軟性佔領,無論你是誰,都會不自主地哼起我的歌,唱出那些問題——音樂渲染及傳播的目的就達到了。

曲風多變的他們,以迷幻、電子、復古、搖滾、嘻哈等各種元素持續嘗試新的實驗與揉和,陸續獲得 3 項葛萊美、1 座全英音樂獎等入圍肯定。但也許是未走紅時期的創作經歷,以及青春的曾經迷失,他們的音樂裡依然不變的是對社會的批判與關懷。在看似可以跳舞野餐的愉快旋律中,故事有對社會的嘲諷、憤怒,甚至是對單親媽媽的鼓勵,這或許是他們雖然已晉升主流大團,卻沒有被獨立樂迷所遺忘的重要原因。

【Foster the People 擁抱人群樂團台北演唱會】
時間|2018. 1. 24(三)
地點|Legacy Taipei
購票請見此

#Torches #Pumped Up Kids #Foster the People #indie #搖滾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蔡詩凡
資料提供Highnote Asia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