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千萬次敲擊造出一朵無價的花:金工藝術師蔡依珊

用千萬次敲擊造出一朵無價的花:金工藝術師蔡依珊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7.11.2017

「敲花」是金工裡最古老的技法之一,利用銀、金等金屬的延展性反覆敲擊,使片材形成凹與凸,呈現所謂淺浮雕、半浮雕的立體度,藉此賦予作品立體感和豐富的層次,最後再於形體上細膩地精修出線條。

蔡依珊以敲花為主軸的金工創作,其實充滿轉折。從高中美術班一路到大學美術系,原本擅長油畫、版畫、水墨畫、裝置和電繪的蔡依珊從未接觸過金工,直到研究所,因為「想要學一個全新、完全不知道的東西」毅然一個大轉彎,一腳踏入金工領域,與敲花結下不解之緣。「對我來說,敲花就像是在金屬上作畫」,緣分敲了門,更多的是挑戰與不服輸的堅持。

一錘入魂,從零開始一點一滴累積,後來在業界一致好評的自創品牌「I-shan 13」,這 11 年來,一路精彩。3 月 13 號生日的蔡依珊,B 型雙魚座,大膽嘗試,勇敢做夢的金工人。

千萬次勞動,一輩子只做一個技法

每一件作品,要敲打上千上萬次。每天四到六小時,敲一個禮拜,這大約就是完成一件手工敲花作品所需要的時間。位於浦城街巷子裡的工作室,小巧的陳列空間、工作台、樓中樓,各式材料安置得宜的工作圍裙,沈靜自得像座城堡,和不時傳來的金屬碰撞聲形成強烈對比。

一個人在工作台後面敲敲打打,任何一件敲花作品至少需要經過四個步驟,描點勾畫輪廓,敲凹浮雕、凸雕,然後反覆不斷地修整線條邊緣,才能最終呈現流暢的精緻度。手的記憶,從手臂,手腕到小鎚子,透過不同大小的鏨子,在每一次敲打中體會金屬每一寸變化,「因此我更能細細體會細節,小小的一件作品原來要花這麼久的時間,曾經有教授跟我說,勞動在金工裡有很重要的位置,有的藝術家一輩子只做一個技法,因為太花時間,但之所以能成就偉大,就是因為他夠堅持。」

IMAGE

蔡依珊的工作檯上,佈滿敲鑿的痕跡。

 

IMAGE

四塊金屬版可以看到描點勾畫輪廓、敲凹浮雕、凸雕等手工敲花過程。

 

從美術轉金工,會不會擔心自己跟其他同學金工的程度差太多?那一屆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裡,只有一個非本科班學生,那就是蔡依珊,跟其他同學比起來,沒有金工經驗,沒有任何金工作品,只拿著串珠跟刺繡和焊造等金屬作品應試,卻雀屏中選,事後證明蔡依珊和教授的決定都沒有錯,「回到創作的核心,材質可以轉換,金屬是一個媒介,在許多材質上的應用其實是可以相通的。」

選擇一條最難的路:困難的工法成就獨特美學

舊技法,新創作,激盪出全然不同的樣貌,相較於純工藝類出發的金工作品,蔡依珊因而能在創作上展開全新觀點,沒有框架,這讓她的作品一眼就可以辨識。

敲花需要完全的手工,藉由大量時間的堆疊醞釀,產生對於創作者和作品本身無可計算的價值,後來她明白,「我可以做重複性動作,做很久,在敲花重複的過程中,心是平靜的,專注勞動而且享受其中。」重複性的事情看似簡單,難在能夠持之以恆。

雖然技法沒有高低,蠟雕可以做蠟雕的效果,鑄造可以做鑄造的效果,「但敲花所學,是讓我從一開始就直接面對材質本身。」對於做手工的人來說,金屬絕不是一個容易駕馭的材質,敲花尤其更甚,首先工具就已經是個門檻:松膠碗要加熱到上百度,變軟才能繼續敲打,變硬後再加熱軟化,過程繁複,技法也更為進階。

IMAGE

蔡依珊早期的敲花作品,細膩大膽,「臉」也是她常見的創作主題。

 

IMAGE

許多小立方體所組合而成的大立方體,卻能向量變形,被賦予柔軟的動態。

 

每一件作品,由裡到外,都灌注了創作者的意念,決定最後展現的形貌。每敲一下,金屬都直接反饋,有賴職人心手合一,依據不同的延展狀況來調整力道方向、控制曲面緩慢的降低或升高,由質地核心敲出來的特殊手感與溫度,化為獨一無二的美學觀點,這也是最難被機器取代的部分。選擇這麼難的技法作為創作主軸,絕不只是為了為難自己,而是要完成腦海中的作品,唯有敲花可以實踐她的藝術。

不跟隨流行,成就品牌價值

I - shan 13 的主顧客自主性強,搭配上有自己想法,她們期待新的、特別的東西,「但有些簡單的設計,更廣大的市場也許容易接受,但可能就比較沒有我自己的風格。」在大眾與小眾之間,如何恰如其分地拿捏,「我做的跟其他人做的有什麼不一樣?我的特色又在哪裡?」這是蔡依珊最常思考的問題。

做出特色常常意味著不畏難度的製作流程,從 2014 年到 2017 年,在品牌特色與大眾需求之間的平衡,這是一條不簡單的品牌之路,藝術家性格、創作方向、市場期待,以及時間永遠在拉扯,「有時候理性告訴我不應該一股腦熱情,硬著頭皮做那些製作難度太高的,但我心裡很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童心未泯的依珊收集各種玩具和蝴蝶標本,有感性的天馬行空,也有理性的框架,在隨手可得的自然環境中,汲取創作的養分,蔡依珊不理會市場流行元素的變化,執著地在金屬上揮舞、刻畫出鳥語花香,自然浪漫的獨特美學,讓 I - shan 13 的追隨者遍佈全台。

IMAGE

當天蔡依珊選擇一襲連身黑色不對稱洋裝做搭配。

 

IMAGE

Trippen 黑色繞踝繫帶 Box 鞋底的厚跟鞋,充滿結構性與獨特個性。

 

當她選擇同樣在小眾市場裡茁壯的 Trippen 鞋款時,頗有遇見知音的惺惺相惜之情。Trippen 的設計師有著劇場設計背景,在商品上融入前衛、大膽的線條,以環保共生的信念,堅持傳統製鞋價值,並且以生活中的自然場景作為靈感來源,將 Trippen 的獨特美學注入鞋款設計上。

本次蔡依珊挑選了一款以木屐為基礎、卻充滿包浩斯性格的繞踝繫帶鞋款,腳背上的 V 型飾帶與 Box 鞋底的方形線條,充滿帥氣。蔡依珊之所以被這雙鞋吸引,是因為這雙鞋使用了「東西合併」的線條,東方的木屐與德國的理性思維,很是有趣!低調又充滿結構張力的鞋,與蔡依珊柔美纖細的性格,形成另一種強烈的對比,卻不衝突,恰如其分地詮釋了她內心真正的堅毅。

一個藝術家性格的品牌:無價

IMAGE

工作室裡展示的每一件品都有藝術家手作溫度。

 

「創作是最重要的。」那年從內湖的高樓大廈搬到師大浦城街,突然發現這裡很多小巷裡面都充滿植物的蹤跡,走在巷弄之間,薄荷葉,尤佳利葉、薰衣草等花草都一一成為靈感,從生活中油然而生的原創養分,發展出了「夏夜的巷弄芳蹤」系列。蔡依珊說:「希望 I -Shan 13 的金工作品不只是裝飾品,也可以是藝術品。」

每一塊金屬、每一張皮革,都在創作者不怕寂寞、堅守傳統工藝價值的信念下,有了生命。然此還遠遠不夠成就一個品牌的價值,創作者還要具備深厚的美學涵養作為創作基礎,才能夠賦予作品靈魂。有了生命與靈魂,金屬不再只是金屬,凹凸之間蹦出自然的氣息,皮革也不再是皮革,而是陪伴著、走到天涯海角的一雙鞋。

當品味成為藝術,價值就不再是價格所能衡量。與 Trippen 同樣自詡為藝術家品牌,所有的價值都是來自創作者的靈魂,和自己嚴格的把關。即使設計和概念未必人人都能懂,但他們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做。

Trippen Taiwan

#蔡依珊 #I - shan 13 #金工 #TRIPPEN #設計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資料提供Trippen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