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的島外行動|鄭曉嶸:假裝自己有客戶,先畫再說

#創作者的島外行動|鄭曉嶸:假裝自己有客戶,先畫再說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0.12.2018

鄭曉嶸是美術系出身,可能如此,她商業案的作品裡總有更多靈巧;她雖然畫花,花並不燦爛,更多病氣。她的創作性格太強,一眼就能辨識,特別受國外的業主歡迎,作品領域從平面、空間、到時裝皆有著墨。她已經製作了兩次歌手 Troye Sivan 的專輯封面、近期接下美國獨立音樂廠牌 Bandcamp 的案子。我們請從美術轉職商業插畫的她分享如何讓自己的作品更躍上國際,除了心力與能力,鄭曉嶸不藏私在溝通技術上的要領,接下來一起筆記學習如何挑到精準的客戶。

您有許多海外合作的經驗,想請問您最初如何接觸到國外的案源?累積台灣客戶與國外客戶的方法是否有所不同?請與我們分享實務面自己做了哪些努力。

第一個接到的案子是澳洲的巧克力咖啡品牌,是一個咖啡店。我一開始做的是畫廊展覽,不是商業插畫家,不過因為作品到國外運費很貴(笑),我又是複製品比較難賣,賣了畫廊也會抽一半,幾乎沒有利潤,慢慢就變商業插畫家。因為我念的是純藝術,沒有商業插畫或設計的經驗,所以剛開始有遇到些困難。

我其實一開始都沒有接台灣的案子,比較多國外案子,台灣業主們是我做了幾個有名的國外案子才找我。國外的客戶比較敢用沒有人用過的插畫家,國外市場競爭也更激烈,客戶會一直想找新的,沒人用過的插畫家。

我覺得很重要的是善用社群網站,我反而覺得臉書比較沒有用處,臉書比較偏粉絲的累積,但插畫家面對的其實是客戶,客戶是專門發案給插畫家的專業人士,我要 target 他們,他們常用的網站是 Behance,這有點像設計師、藝術家的臉書,分類管理滿好的,客戶可以根據種類與專業找到你。另外 Instagram 也可以經營,我現在比較少在 po,一開始會一直更新作品,保持一定的熱絡性,讓人家知道我有在穩定接案。

有個細節是,你要有自己的個人網站,跟個人網址,像我的 e-mail 不是 gmail,我有自己的網域。插畫家就像 studio,有自己的網域比較專業,如果是 gmail,在國外會讓人覺得很業餘,那個像私人的信箱。我一開始也是搜尋線上接案穩定的插畫家,發現他們都是用自己的網域,想當商業插畫家時做了很多功課,大量搜尋國外資訊,很多插畫家會分享他們的 interview ,自己的網站也會有 Q&A。

IMAGE

鄭曉嶸《L'oreal Paris》

IMAGE

 

IMAGE

鄭曉嶸,GHOST IN THE SHELL MOVIE SOCIAL PLATFORMS PROMOTION

IMAGE

 

就您的觀察,台灣的案子與海外的案子在創作上是否需要不同的技能或應對方式?您的作品面向國際,競爭者更廣泛,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我覺得還好,海外客戶也有滿差的、不太專業的,台灣客戶也有好的。嗯⋯⋯台灣客戶錢比較少,哈哈,如果真的太少我就不會接,也有的 pay 還不錯。另外,台灣客戶比較喜歡用通訊軟體跟你聯繫,他們很喜歡開會,可能一天花五六個小時在開會,不過我覺得有時候 e-mail 反而比較清楚,可以條列式把溝通細節打下來。

一開始我因為念純藝術,畫是在畫廊賣的,題材偏向詭譎陰鬱的東西,轉型成商業插畫家時,我其實滿自卑的,因為我的作品不是圖像,那在台灣誰想要雇用我?寫實插畫在台灣並不常見,比較多搭配文字訊息、意象的圖片。剛開始也沒接到什麼案子,後來就有跟一個國外的插畫家朋友討論,他就說他覺得我的東西很適合時尚跟設計,比如包裝類,或是美妝,所以我就醍醐灌頂,我可能真的比較適合這樣的路線,開始畫人像、年輕女生、花的系列,雖然是個人創作,但其實有設定目標、觀眾是誰、我想發展的客戶是什麼樣的。

剛開始在畫時很擔心,水彩有誰在畫?自己的風格找不到任何參考方向,但又告訴自己,如果很少人在做,那我就是前幾個,雖然很孤獨、也會慌張,但能慢慢體會,要走就要走別人沒走過的,才有獨特性。

國外合作案例是否遇過文化或思想上的差異困難?請就案例與我們分享,以及如何克服。

有一個還滿有趣的現象是,因為我是畫人為主的嘛,西方客戶會覺得我畫的女人跟男人太年輕,他們喜歡成熟。比如他們定位三十歲年齡的女性或男性,我畫了我想像的,他們會覺得很像青少年。但我幫日本客戶畫插畫,他們卻覺得我畫的女生太老。西方人喜歡成熟的樣貌,亞洲人喜歡年輕的美。

我比較少溝通上的障礙,我覺得要認知到這不是自己的作品,是我和對方的,有點像夫妻要互相磨合,我可以做調整,但如果對方搞得太誇張,導致我延遲交稿時間我會反應。不過我很會挑客戶啦,從他第一封 mail 就大概知道對方是不是經常有和插畫家合作經驗,如果不常和他人合作、或是沒有很尊重專業,他會問一些唐突的問題,沒有目的需求跟工作時間,那種不能體會插畫家需求或是姿態很高的信件,我通常不會回。

請分享一件您做過最喜歡的海外合作案,為何印象深刻?

我有一個加拿大的法語歌手,Cœur de Pirate 的專輯《Roses》,這是我唯一一個在歌手構想專輯、歌手還在作曲時就加入的專輯案。歌手是在 tumblr 看到我的作品,收到了她的 DEMO,我們就開始討論雛型。這張專輯從頭到尾籌備一年,我滿喜歡這種,因為畫很久、有很多的時間可以沈澱、一邊慢慢修的案子。也因為有參與感所以在思考上可以更細緻,當我感受她的音樂,就可以設定畫面上比較適合什麼樣的調調,比如說要笑得開心一點,還是酷一點。這個專輯是比較酷的女生,所以顏色比較沒那麼粉嫩,淡雅一點,也畫了黑玫瑰去表達歌手的性格。

IMAGE

鄭曉嶸,Cœur de Pirate《Roses

除了商業合作,請介紹做過的個人計畫,當時展開的想法是什麼?

我之前在畫一系列花跟肖像畫的作品,是看清水裕子有篇訪談,他說他很擅於畫水,所以常接到跟水有關的案子,像是洪水議題、海洋議題、游泳池或雨水相關的書封或雜誌插圖。我就想說,那我也要有一個這樣的主題,客戶想到那個主題就能想到我。我喜歡畫植物跟人,我希望別人一想到花跟肖像就會想到我的作品,所以 2014 年就開始狂畫來洗腦大家,籌備作品集有點像釣魚,沒有客戶就先自己假裝有,畫自己想接的類型的案子,而不是漫無目標的畫。

IMAGE

鄭曉嶸,個人創作計畫

IMAGE

 

除平面有許多實體作品,比如服裝、空間設計,這些案源一開始是怎麼來的?

我在網站上看到一個俄國服裝設計師的作品,以一個小粉絲表白的心態寫信跟他說我喜歡他的作品,結果他看了我的作品,就說我們可以合作。我其實滿鼓勵這種模式,雖然不是那種大廠商錢很多的,是比較獨立的品牌,但後來卻因此而接到其他比較大品牌的邀請。這也可以讓自己接觸到更多類型的創作。

在處理不同媒材時如何以畫畫變通與應對?在開發技能時深刻的學習為何?

像剛剛談到與俄國服裝設計師的合作,我就有發現,有些圖像在畫紙上是這樣,但印在布上可能沒那麼清楚,配色就不能那麼細微,要對比明顯一點。或是如果會輸出很大一張,可以知道圖像應用在不同媒材上、進入不同創作領域,要如何運用。插畫家可以掌握自己的作品在不同媒介上的表現,也是很重要的經驗。

IMAGE

鄭曉嶸,New capsule collection LES`

IMAGE

 

【封面故事 2018 輯六】 #創作者的島外行動
 
「嶄新的經驗,構成了人類靈魂的核心。」——《阿拉斯加之死》
 
島嶼起家的創作者們,以向內深掘的精神向外探尋。他們用藝術與文化編織新地圖,抹除地域界限,從太平洋的風出發,讓小島的願望吹到遠方。

其中,插畫專輯我們請來三位接案海內外的插畫家 Julia Yellow、陳狐狸(Whooli Chen)、鄭曉嶸(Hsiao-Ron Cheng)分別來分享心法,無論你是哪個領域的創作者,有些經驗或許可以成為你的島外行動養分。

#鄭曉嶸 #插畫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封面統籌陳芷儀 Rachel Chen
專題統籌李姿穎 Abby
設計陳關文 Guan Chen
圖片提供鄭曉嶸
責任編輯李姿穎 Abby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