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的圖像化工具《神奇之書》:沒有人能對自己創造的角色瞭若指掌

創作的圖像化工具《神奇之書》:沒有人能對自己創造的角色瞭若指掌

作者何敬堯
日期14.09.2020

奇幻故事,魅力無窮,向來是人們津津樂道的題材。尤其是現代奇幻電影、動畫等影視媒介的推波助瀾,愈來愈多創作者致力於挖掘奇幻作品的無限潛力。像是近年來,我時常參與國、高中生文學獎評審,審稿過程中,我發現奇幻始終是學生筆下的熱門題材。

這幾年,順應幻想風潮,坊間出現諸多針對奇幻文學寫作的教學書,不論是從理論入門,或暢銷作家現身說法,甚至是專門為怪物種族分門別類的工具書,皆有可觀之處。

本來以為,寫作教學書不外乎如此,但當我讀起美國作家傑夫・凡德米爾的《神奇之書》,卻是瞠目結舌。每翻一頁,就像是啜飲著一名巫醫精心調製的迷幻藥,在繽紛無比的夢境花園,變身為玲瓏蜂鳥,前去尋覓美妙文字的花蜜所在。

眼前絢爛,來自於中文副標題「超越想像的圖解創意寫作指南」所言,作者以多如繁星的圖片、圖表穿插其中,獨樹一格開創出「圖像化」的寫作引導方式。

大多數教學書都是一板一眼以「幾步驟」的流程圖來呈現創意寫作的過程,但《神奇之書》卻打破框架,不依循傳統規則,每個篇章竟然都以視覺圖畫作為教學輔助,有效地利用插圖活化讀者的想像力。如同作者在前言所說: 

「圖像無法永遠取代文字,卻能強而有力地傳達關鍵概念,化整為零。」
 

本書作者在臺灣最知名的作品是「遺落南境」三部曲,描寫荒廢已久的「神祕 X 禁區」的詭怪真相。其中第一部作品已改編為電影《滅絕》,主演是奧斯卡女主角獎得主娜塔莉・波曼。我在 Netflix 影音平台觀賞此電影,劇中深究的哲學概念,以及霓光滿溢的美術設計,都精緻、華麗得令人屏息。如今翻讀《神奇之書》,彷彿電影畫面重現於書扉,帶領讀者勇闖不可思議的寫作異境。

圖像化的創意寫作

「看圖想故事」是此書一大重點,就以「上鉤的誘惑」此章節為例。

萬事起頭難,究竟如何寫故事的開頭?很多人會採取爆炸性的開頭,作者聞之卻搖頭,他認為應該要挑選一種有趣的觀點來開頭才對:

「鉤子不只是鉤子,上面也得有誘人的餌,甚至鉤子本身也得充當錨,讓人定位。」

IMAGE

燈籠魚的誘餌。

為了解釋他的概念,他以一張燈籠魚插圖來進行說明。只有發亮的誘餌,才有可能讓讀者踏上「想被吃掉」的道路。

作者認為,許多創作者急著要丟出「鉤子」,卻忽略了「誘餌」的重要性,光有爆炸般的開頭並不足夠。我的理解是,所謂的「誘餌」,其實指的是「爆炸的前一刻」,也就是「還沒被燈籠魚吃掉的前一刻」。

作者並非反對故事中的「爆炸」,而是不建議一開始就引爆火藥。讓開頭處於「前一刻」,反而會有更多的空間讓讀者慢慢認識主角、熟悉故事中的衝突與議題。這也是作者不厭其煩述說的道理:

「在小說開頭,也只有在開頭,讀者像透過望遠鏡窺視,聚焦在特定的物體、人物、場景或其他元素。」

「故事開始得愈『遲』愈好。『遲』有多遲?通常得等到最大化的情節張力產生。」

「太快讓故事開始是常見的錯誤,所以建議你翻翻草稿,盡量找出能推遲故事真正發生的時間點。」

蠱蟲競爭:挑選最強壯的靈感!

《神奇之書》並不只是作者分享寫作心得而已,最有趣的一點,在於作者很強調「寫作的遊戲性質」,他鼓勵創作者進行「奇幻中的純粹想像力遊戲」。為了讓這個目標得以實現,他在每個篇章都安插了「寫作挑戰」的單元,讓讀者嘗試練習。

例如「第三章:開頭與結尾」的寫作挑戰,便以一幅「北海巨妖」的圖畫作為引導,請創作者列出各種開場的可能:

「比方說,開場可能是有人發現海怪、目睹海怪攻擊航行中的船隻⋯⋯我們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第二眼、第三眼呢?」

IMAGE

北海巨妖的寫作挑戰。

靈感的來源,有人視為可遇不可求的「靈機一動」。但,作者很高明地引導讀者,可以利用圖像,讓靈感自己跑出來。

藉由視覺刺激,寫作者想必能產生豐碩靈感。不過,源源不絕的靈感,有時反成阻礙。像是「北海巨妖」,海怪的觸手、洶湧的波浪、傷亡的水手、損毀的船隻⋯⋯全是激發靈感的細節。若想將全部細節一網打盡,故事極可能失焦。混亂的畫面沒統整,將讓故事場景一片模糊。

靈感雖可貴,但是如何在諸多靈感中,挑選最適合的情節來描寫,其實是寫作者需要鍛鍊的能力。

因此,作者便舉例 J・K・羅琳的作品。她在小說中很成功地描寫鷹馬飛翔的畫面,並非她將鷹馬所有細節全都寫下,而是她「精挑細選」一個細節,那就是描寫鷹馬軀幹上的翅膀如何收起,並且造成騎乘者不便。這個細節很寫實,才讓讀者買單。

我總覺得,挑選適合的靈感,就像是煉製蠱毒。傳說中,眾多蟲類聚於甕中,它們就會互鬥吞噬,最終留下至毒之蠱。

揀選最強壯、最適合的靈感,極需要煉蠱般的眼光。而這樣的抉擇,將反覆出現於創作過程中。不論是挑選場景、人物、時間,其實都要一再測驗、篩選,才能煉製出讀者甘心服下的故事蠱毒。

例如,作者在「第五章:角色塑造」的「該寫什麼人?」篇章中,便講述挑選人物的法則,創作者需要不斷自問:

「這個角色在敘事中的動力最大嗎?」
「用了這個角色之後,會有什麼限制?」
「你希望讀者貼近,還是抽離這個角色?」

英雄旅程的劇情公式再思考

自從《星際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坦言受到坎伯《千面英雄》的「英雄旅程」劇情公式的影響,許多寫作者趨之若鶩。

對此,《神奇之書》也在「角色的旅程」篇章中有所闡釋。更進一步,作者將英雄旅程的公式改寫成墨西哥摔角選手的故事,想呈現出此結構可跨越文化重新組合。雖劇情公式看似古板,但作者也認為這套方法有其可行之處:

「雖然英雄旅程看似典型的套路或極為按部就班的說故事方式,作者總是可以輕易藏起背後的意義,用這個結構來描寫最寫實也最超現實的冒險故事。」

IMAGE

墨西哥摔角選手的英雄旅程。

不過,《神奇之書》有趣的地方在於,作者並不急於給出一個「萬靈丹」。每當他提出一種寫作策略的時候,他也會分享反面的案例,給予讀者進階參考。

例如,作者反思英雄旅程的公式,他引用印度作家凡達娜・辛的說法,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確實按照英雄旅程的故事安排,但這個史詩有很多版本,像是以女主角為觀點的版本,就沒有依照英雄旅程的架構。

無論英雄旅程的劇情公式多麼好用,但也不要過於迷信。作者認為,一旦創作遇到瓶頸,還是要記住這個看似簡單的事實:

「人都有偏執,有複雜的情緒。角色最渴望的是什麼?它們如何表達自己的渴望?還要記得,沒有人能夠(或應該)對自己創造的角色瞭如指掌。」

滅絕之中,浴火重生的故事

《神奇之書》末尾附錄,作者以親身經歷,講起他的小說《滅絕》被派拉蒙改編成電影的過程。

對於作者來說,《滅絕》其實是具有自傳色彩的故事,卻因觸及的大眾越來越多,故事場景的「未知區」開始有許多二創,甚至有人依照小說情節,自創活體字母。

IMAGE

作者的三部曲小說「遺落南境」中的事件地圖

當小說改編成電影,導演的考量,又會以拍片需求來增刪情節。這種轉換藝術形式的過程,作者也分享了許多體悟。

總體而言,《神奇之書》是一本名符其實的「神奇天書」,多達 372 頁的篇幅、浩如煙海的輔助插圖,絕非僅僅一篇書評就能一語概括。書中瑰麗幻奇的創作風景,需要實地踏查,才能飲水自知。

尤其《神奇之書》與一般的寫作參考書截然不同,並非按照傳統常規。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甚至將創作理論脫胎換骨成一座枝繁葉茂的青翠森林,作者則如同巫醫般隱身於林間祕屋,等待路人前來諮詢寫作藥方。

《神奇之書》的寫作指南,除了適合作為創作新手的羅盤,同時也適合一般讀者重新省視奇幻故事的新觀點。每讀一頁,總能刺激出新故事的璀璨火花,值得細細品味箇中滋味。

 

《神奇之書》

沉默的一百種模樣









 

作者|傑夫・凡德米爾(Jeff VanderMeer)
譯者|吳品儒
繪者| 傑洛米・澤爾法斯(Jeremy Zerfoss)
出版者|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0.07

#J.K.羅琳 #喬治・馬汀 #尼爾・蓋曼 #生態文學 #繪本 #閱讀 #寫作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何敬堯
攝影洪以樺 Chair Hong
責任編輯李姿穎 Abby Le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