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選書|因為疼痛,所以存在:《絨毛兔》落淚的那瞬間
「什麼是真的?」絨毛兔問道。
「意思是不是身體裡有東西會嗡嗡叫?而且身上還有凸出來的轉軸?」
「真的不是說『你怎麼做成的』。」真皮馬說,「而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當一個小孩愛你很久很久,不只跟你玩,而是真的很愛你的時候,你就會變成真的了。」
「會痛嗎?」絨毛兔問。
「有時候會。」真皮馬說,他向來實話實說,「不過當你變成真的,就不會在意那種痛了。」
瑪潔莉・威廉斯(Margery Williams)在 1922 年完成《絨毛兔》(The Velveteen Rabbit),這是她第一本童書,也是最知名的一本,激發無數繪者靈感,不斷再版,甚至被改編為電影。但我私以為,馬尼尼為是少數懂得、且表現出作品裡「疼痛」與「破敗」的繪者。
故事裡的男孩擁有許多玩具,在那個《玩具總動員》般的世界,玩具有高低尊卑,有新舊流行,有被愛與不被愛。某天因緣際會,絨毛兔成為男孩形影不離的夥伴,到哪裡都一起。絨毛兔在愛中逐漸磨損破舊,但他非常快樂。直到小男孩因為猩紅熱發燒嚴重,家人不得不把所有玩具燒毀,包含日夜貼身的絨毛兔。
絨毛兔一直以來都很想變成「真的」。他曾和最有智慧的真皮馬聊過這件事,而真皮馬說這是有可能的,他自己就因為小男孩的舅舅變成「真的」——因為被愛,所以存在。玩具的生命,需要透過被愛而成立,不過,無論是透過不斷觸摸、不斷擁抱、不斷磨蹭,這份愛都在折損玩具本身,都會伴隨疼痛而來。
「不過當你變成真的,就不會在意那種痛了。」瑪潔莉・威廉斯知道這本來就不只是玩具的故事,而是人類的故事。玩具想變成「真的」,一如我們想要感覺「活著」。但人生在世,若要真正說自己活過,誰不曾被親密關係傷害過?成真以後、活著以後,長久以肉身之軀要磨合出一種生活,怎麼可能不處處磨損?我們都疼痛著,但一對一的託付,讓我們可以忍耐疼痛,超越疼痛。
馬尼尼為創作的媒材是版畫,我雖不能解釋她如何讓物的形體看起來粗獷,但又讓人感受溫柔,但在那時而混亂、時而斑駁、帶有破敗感的書頁之間,我確確實實地感受情感匯流的矛盾。當我們跳脫《彼得兔》那樣的唯美典雅,看見多層次的灰彼此交疊,開始懂了,疼痛是選擇。我特別喜歡故事最後奇蹟發生那瞬間。絨毛兔落下一滴真的眼淚,而馬尼尼為和設計師朱疋用了三面慢動作播放落淚那一秒。心頭一黑,眼淚落下並潑濺滿頁。
這滴眼淚,非常熟悉,每一個為愛疼痛的人,都曾在變成「真的」那瞬間看過。
「一般來說,當你變成真的時候,身上大部分的毛都會因為被愛而掉光,眼睛也會脫落,身上接合的地方還會鬆掉,全變得破破舊舊。可是這些都無所謂,因為一旦變成真的,除了不了解狀況的人之外,不會有人嫌你醜。」
《The Velveteen Rabbit 絨毛兔》
作者:瑪潔莉・威廉斯(Margery Williams)
譯者:謝靜雯
繪者:馬尼尼為
出版社:南方家園
出版日期:2017. 12.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