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輩的腐女看什麼?首開 BL 漫風氣,女漫畫家群「花之 24 年組」

媽媽輩的腐女看什麼?首開 BL 漫風氣,女漫畫家群「花之 24 年組」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5.05.2022

4 月 8 日 早上 7 點 30 分,許多人還未清醒過來,就有 300 多位觀眾在電影院前等待——這天,是《電影版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又稱櫻桃魔法)台灣與日本零時差同步上映,姨母們摩拳擦掌,只為搶先一受安達與町田 CP 的粉紅洗禮,就連擺在戲院外的 DM 小卡,也早早就被索取一空。

兩個男子談戀愛的故事,到底有什麼魔力?二十一世紀的腐男女們,接觸 BL(Boy’s Love)的管道百百種,臉書搜尋關鍵字,人數破萬的粉專滑不完,要清水還是多肉 [註 1] 任君挑選,不曉得你是否會意外:其實第一部 BL 漫畫早在你媽那個年代就橫空出世,開始衝撞體制了。

花之 24 年組

24 年組,全名「花之 24 年組」或「昭和 24 年組」,是一群活躍於 1970 年代的少女漫畫家。確切成員至今仍有各種版本,但如神主牌般無法撼動的幾位核心份子有竹宮惠子、萩尾望都、山岸涼子等人,因為出生年份皆在昭和 24 年前後,24 年組這塊招牌從此開始閃耀。

知名漫畫評論家竹內長武曾在《戰後漫畫50年史》中,稍微梳理出日本新舊少女漫畫的區別:舊少女漫畫興起於 1953 年,普遍視手塚治虫的《藍寶石王子》(又譯《緞帶騎士》)為開創,以寶塚歌劇團為發想,主角是被當作王子扶養長大的公主這種男女同身的性別設定、童話氛圍等,都可視為後來少女漫畫的特徵。但該時漫畫界仍以男性漫畫家爲主力,這類漫畫也較容易見得與少年漫畫類似的冒險、勇氣、戰鬥等要素。

直到 1970 年代,被稱為「新感覺派」的花之 24 年組崛起——她們的整體世界觀受西方文化薰陶,可明顯感覺到敘事手法更加文學性,充滿詩意、情感細膩與美型的畫風,是花之 24 年組樹立的全新風格。

相比舊少女漫畫多半為一男一女的設定、描繪戀愛場景也是粉紅泡泡灑好灑滿、或以情感中的酸甜苦辣搭配成長敘事,花之 24 年組加入同性愛、男色、SF(Science Fiction)等在當時屬新鮮的創作題材,斷開鎖鏈,耽美元素無限補給。而這種標榜「少年愛」的作品,也不追求快樂大結局,更多的是拋出疑問,省思生而為人會遇到的各種情愛問題。

我想探索各種無禁忌的愛——竹宮惠子

如果 2022 年的腐女看《櫻桃魔法》會怦然心動,那上個世紀的腐女,大概都為了《風與木之詩》群起暴動。

昭和 25 年出生的竹宮惠子,憑《風與木之詩》(風と木の詩)被後世稱為「BL 漫畫女王」。該作品於 1976 年在小學館旗下雜誌《周刊少女 Comic》開始連載,故事座落 1880 年代法國阿爾勒寄宿男校,描述少年吉爾伯特與賽吉之間一段曲折悲傷的戀情。

IMAGE

 

作品名詩意滿分,筆下分鏡卻非常寫實,甚至接近殘酷——除了大量同性間露骨的床戲,也包含生父與兒子間的亂倫、性暴力等實屬犯罪行為的內容,因此讓讀者留下「除了美,剩下的都是虐」這樣的評論。

細數同期連載的其他作品《玻璃假面》、《小甜甜》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來自刻劃女性的成長故事;但《風與木之詩》開頭便放上兩個少年全裸在床上交纏的畫面,往下還有男孩們在學校援交的場面,宿舍裡、校園角落⋯⋯美少年的魅惑之力從書頁間漫出,越能顯見作者的反骨意味。

「在那些日子裡,一切都被打開了。到處都是自由的氣息⋯⋯我想探索並寫下無禁忌之愛,不同形式的愛,無論是男人、女人、小孩或老人之間的愛。」——竹宮惠子

《風與木之詩》中的金髮美男吉爾伯特,其實是竹宮受到當時轟動日本的電影《魂斷威尼斯》影響,以舉世聞名的美少男演員 Björn Andrésen 為藍本畫下。這樣的形象也出現在竹宮後續的作品裡,飄逸的捲髮、細長的睫毛、朱紅微翹的嘴唇,未見鬍鬚、喉結等明顯的男性性徵⋯⋯以此模糊性別的界線。

漫畫家南久美子曾出版《竹宮惠子漫畫的魅力》,裡面這麼形容:「竹宮作品中的少年,給予人真實感的年輕魅力⋯⋯少女的容顏和胸部,少年的背和小腿,是男女間最美的部位。竹宮惠子總是將男女這兩部分完美融合,成為『竹宮漫畫的少年像』。

在竹宮 2019 年出版的散文式自傳《少年名叫吉爾伯特》(少年の名はジルベール)中提到,當年有編輯要她畫女生當封面,她就畫了一位美少年,然後硬說他是女孩子——國中起立志創作的竹宮惠子,用筆尖截斷大家對少女漫畫拉起的封鎖線,筆下漫畫映射的不再只有柔弱女要靠陽剛男保護,兩個陰柔的男生談戀愛,也是另一種理想形式。

讓天使降臨的女人——萩尾望都

24 年組另位靈魂人物,是比竹宮略長一歲的萩尾望都。她以探索宗教、原生家庭、性別科幻等領域聞名,故事中乘載大量聖經、神話元素,文字雋永,讓她又被喚作「漫畫詩人」。 其少年愛代表作《天使心》(トーマの心臓,又譯《多馬的心臟》)在 1974 年問世,是她看完法國電影《特殊的友情》(Les amitiés particulières,1964)得到的啟發。

「男子寄宿學校裡的學長和學弟談戀愛,结果學弟斷送了生命。我想,被留下的學長今後該怎麼生活下去?我受到了很大震撼,想描繪那個後續的故事。」——萩尾望都

天使心

故事在寄宿學校上演,愛慕著學長尤里的多馬,留下一封遺書後從橋上一躍而下,詭譎的氣氛在校內蔓延開來,這時候與多馬十分神似的亞歷克恰好轉學來此。

「無論如何,現在他雖生猶死,為了幫助他活下去,即使犧牲我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人有兩次死亡,第一次是自己死;其後是被友人遺忘的死。因此,我永遠不會有第二次死亡(他至死也不會忘記我。)於是,我仍然活著⋯⋯」——《天使心》

多馬的生命雖然永遠停駐在 13 歲,以他的生命換來的,是與之相關的其他少年們的覺醒。有人提前離去,留下的人有了被救贖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雖然多馬在開篇死亡,卻在往下的篇幅中不斷地以天使的形象出現,「救贖」才是這個故事真正的意義。

最早萩尾將故事定為女校,出版時卻變為男校,且主要角色皆根據女性的臉部特徵描繪。背後動機為何?《天使心》英文版譯者 Matt Thorn 曾提出他的見解,認為將主角設定為男性,更能幫助萩尾探索「未知」的主題,文化評論家 Noah Berlatsky 延續此討論,發表了以下論述:

「《天使心》某方面是個東方後宮幻想。就像西方人想著遙遠的宮殿裡,有戴著面紗的少女斜臥於軟墊,日本的萩尾則幻想異域風情的歐洲有一群花樣美男。換句話說,BL 漫畫讓萩尾和她的讀者能坐於女性罕見的權力寶座,任目光漫遊於各種光怪陸離的欲望對象。」

比起竹宮在《風與木之詩》中挑戰大尺度畫面,萩尾更側重在浪漫氣息的營造,同樣有性虐待、戀母情結等黑暗面,但不拘泥於刻劃身體或慾望,《天使心》有更多關於情感的靈魂拷問和交互詰問,超越了世間狹義的愛情,海納了「神愛」、「柏拉圖式戀愛」的概念。

「為什麼那時⋯⋯基督明明知道猶大的叛變,卻要放他走呢?而自己卻走向十字架。為什麼要放走猶大呢?難道基督深愛著猶大——?而猶大也深愛著基督嗎?」——《天使心》

萩尾的存在感之所以強烈,也因她是少數在少女漫畫中加入科幻元素,能大受好評的先例之一——比《天使心》早兩年開始連載的《波族傳奇》,被普遍認為是日本漫畫史上第一部描寫吸血鬼題材的幻想系作品,同樣不以直白的方式逼進「人類存在本質」的命題。聖經、童謠、哲學思辨⋯⋯萩尾擅長讓西方文本涉入作品,開創出當時漫畫少見的格局。

大泉沙龍與增山法惠

東京都豐島區的常盤莊(トキワ荘)博物館,是不少漫畫迷必朝聖之處,手塚治虫、藤子不二雄、石之森章太郎等大師都曾居於此地。許多人視東京都練馬區的大泉沙龍為 24 年組的常盤莊——1970 年末,竹宮與萩尾正式搬進大泉沙龍,開始共同創作的日子,這裡也短暫成為 24 年組的主要集散地。

大泉沙龍原先來自兩人的共同好友:增山法惠。她是位漫畫原作者、評論家,也是同性愛題材的愛好者。從小熟悉古典音樂、文學、電影和漫畫的她,在大泉沙龍時期,自然而然地成為兩人的文化啟蒙。受到增山的影響,竹宮和萩尾養成逛畫展、看電影,聽唱片的習慣,積累成日後作品中源源不絕的知性魅力。在女性漫畫家數量還不多時,增山對竹宮和萩尾來說也成為有力的支持。

《天使心》中有一幕是亞歷克發現多馬死亡前寫給尤里的情書,那封情書被夾在一本書中,書名為《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這是故意安排的嗎?歷史上的這段時期,人類的思想逐漸由「神本」轉變為「人本」,是否也冥冥中對照著萩尾真正想探討的是人的慾望與本質這件事?如果能稍微具備些背景知識來看待這些小細節,閱讀上的驚喜性便能更上一層。

可惜大泉沙龍的組合只維持兩年便解散,往後 50 年竹宮與萩尾不再聯絡,兩人皆未對此做出解釋。直到 2019 年,竹宮惠子在出版《少年名叫吉爾伯特》時承認,自己嫉妒萩尾望都的才華,到了不得不結束同居生活,甚至不願往來的地步。

書本一發行就遭受大量關注,沉默許久的萩尾不得不在 2021 年以《只講一次,當年大泉的回憶》(一度きりの大泉の話)作為回應。萩尾在書中首次透露:大泉生活之所以只維持兩年,是因為竹宮有一天勸告萩尾「不要剽竊自己的想法」,增山也在那個關鍵點選擇與竹宮站在同一陣線,三人行的美好場景從此退場。

只講一次當年大泉的回憶

竹宮惠子《少年名叫吉爾伯特》日文版書封/萩尾望都《只講一次,當年大泉的回憶》日文版書封

兩個年紀相仿的少女,受到同一套思想體系的影響,都在創作少年愛的漫畫,究竟友好的成分還是競爭的成分多些,不是當事人的我們無從得知,重要人物增山也於 2021 年病逝,第三人的陳述從此無緣見日。但不可否認的是,兩人在大泉沙龍的那兩年,絕對為花之 24 年組的大鳴大放紮下強健的根基。

要讓希望出現,得打開盒子

花之 24 年組雖已成經典,卻不是一路上都順風順水,可以想見性表達的開放在過去就引起不少爭議,直到 2016 年,聯合國特使莫德德布爾批評日本是「性剝削虛擬兒童製品的主要生產國」時,記者也前往採訪代表性人物竹宮惠子。時任京都精華大學校長的她,僅以「這些事情在現實生活裡會發生」作為回應。

她回憶曾收到一個被自己父親性侵的女孩來信,說她的漫畫讓那個女孩了解到這種事情也會發生在別人身上。「這拯救了她。」

信的真實性並不可考,但竹宮堅定地認為否認人性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也許我打開了一個性表達的潘多拉盒子。但要讓希望出現,必須打開這個盒子。

如今竹宮惠子和萩尾望都皆已年過七十,也許這個世代的腐女不曾聽聞她們的名字,但《風與木之詩》、《奔向地球》、《多馬的心臟》、《波族傳奇》⋯⋯這些刻著花之 24 年組出品的經典作品,至今仍留在各地資深腐女的心中,成為漫畫史上不能被忽略的一環。
 

註 1|清水:BL 漫畫術語,泛指純愛劇情、沒有涉及 18 禁或性愛場面。
肉:有 18 禁及 SEX 畫面,多肉即為性愛畫面多的代稱。

 

《少年名叫吉爾伯特》

少年名叫吉爾伯特

作者|竹宮惠子
譯者|Miyako
出版者|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1.10

#BL #漫畫 #花之 24 年組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陳恩伶
設計周筱晨
執行編輯吳浩瑋
圖片出處amazon.jp
視覺統籌潘怡帆 Crystal Pan
責任編輯溫若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