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拍電影的人,可能都看過這位男子的臉。但你知道他是誰嗎?

有志拍電影的人,可能都看過這位男子的臉。但你知道他是誰嗎?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5.06.2022

這張照片來自如今收錄於電影教材上的實驗,由蘇聯導演庫里肖夫拍攝的影片裡,一位面無表情的男性臉部特寫,分別被剪輯接上一碗湯、一口棺材和一位女子斜倚在床的畫面。

明明是同一張男子照片,同一張撲克臉,觀眾卻產生三種截然不同的情緒解讀。接上湯時,男子的表情是「飢餓」;接上棺材時,表情是「傷感」,接上女人時,表情是「情慾」。這項實驗證明何謂「蒙太奇」:電影釋放的情緒不僅來自單一鏡頭,也源於畫面剪接間溢出的暗示與象徵。

實驗在電影界是教科書等級,「庫里肖夫效應」(Kuleshov Effect)成為探討電影魅力與剪輯的起點,但實驗裡面無表情的男子是誰?—— 他並非無名之輩,Ivan Mosjoukine 不僅是演員,更是參與過百逾部電影的導演。

二〇年代的巴黎,正值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的過渡,也是導演們向過去的電影敘事發出挑戰、歌詠實驗性的時期。Mosjoukine 是其中之一。他的名號或許沒有同期的布紐爾、雷諾瓦來得響亮,卻是當時巴黎一眾先鋒派導演中,少數的蘇聯裔導演,是為歐洲先鋒派與艾森斯坦、庫里肖夫、普多夫金等蒙太奇學派的樞紐。

1919 年反感蘇聯政府的 Mosjoukine 奔赴法國定居、拍片,並在巴黎混得風生水起。不像他在庫里肖夫實驗裡的表情,Mosjoukine 鏡頭下的角色(包括他自己)都有著五光十色的情緒演繹。曾在基輔巡迴劇團深造,他的鏡頭綴有舞台劇式的俏皮感。誇張的表現手法在巴黎影界蔚為風潮,畢生名作也都在巴黎完成。

儘管來自俄羅斯,Mosjoukine 對巴黎的愛不輸其他導演。

他尤其愛拍巴黎的現代街道、天際線、燈火與汽車。對巴黎的狂戀也顯影在電影劇情中。他自導自演的《燃燒的火焰》(Le Brasier ardent)裡,女主角 Yvonne 正是因為被巴黎迷人的城市風景給勾引,漸漸疏遠丈夫。

IMAGE

《燃燒的火焰》(Le Brasier ardent)

飾演 Yvonne 的 Nathalie Lissenko 不只是 Mosjoukine 電影的固定班底,也是他的妻子。經常以配戴珍珠項鍊、紗質禮服、鐘形帽的名伶形象亮相,濃縮了巴黎的華美與煽情,也形塑後人對二十世紀初巴黎女性時尚的理解。但也像《燃燒的火焰》的結局,1927 年兩人以離婚收場。

Nathalie Lissenko 的離開,亦是巴黎的離開。

1926 年好萊塢失去了范倫鐵諾(Rudolph Valentino),製片人 Carl Laemmle 便邀請有「俄羅斯范倫鐵諾」稱號的 Mosjoukine 來美國環球影業,企圖將他打造成下一個范倫鐵諾,但 Mosjoukine 並未得到尊重。Edward Sloman 導演《Surrender》時執意讓 Mosjoukine 照著范倫鐵諾的風格演出,電影上映後遭批評家一陣毒舌,加上 Mosjoukine 的俄語口音讓他在美國影界不受待見。

失意的 Mosjoukine 輾轉流連歐洲,受納粹影響,當時歐洲早就變了樣,Mosjoukine 的電影風格不再受歡迎,只能作為演員在大銀幕間流浪。這樣一個,見證過巴黎的藝術金輝、好萊塢起步、二戰動盪的人,默默在劇團度過最後時日,享年 49 歲。葬在他最愛的巴黎。

 

▎Ivan Mosjoukine 並非談起法國前衛電影會第一聯想到的導演,但他流離政治與國界的身世反映了二十世紀初,電影產業剛打開世界門閂的時代風景。代表作《燃燒的火焰》及其他先鋒派導演的珍貴作品,目前可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TFAI)舉辦的「法國經典影展」見其真章。


法國經典影展
主辦|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時間|2022.06.03(Fri.)-07.31(Sun.)
節目介紹|https://www.tfai.org.tw/zh/

#Ivan Mosjoukine #庫里肖夫 #法國經典影展 #巴黎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吳浩瑋
圖片提供studiobinder、IMDb
責任編輯溫若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