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戲劇,成為完整角色的一部份:保羅湯瑪斯安德森
1970 年出生於美國加州的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受父親的影響極深,自小就會使用父親的卡式攝錄機(V.C.R.)編輯影片。不愛唸書的他,18 歲拍攝了第一部短片《The Dirk Diggler Story》,是部以 A 片男星為主角的偽紀錄片,也是日後讓他走紅好萊塢的《不羈夜》的原型。
綜觀保羅湯瑪斯安德森的 9 部長片,風格、形式、內容都相當多樣——
描寫賭場生存、爾虞我詐的首部長片《賭國驚爆》,還能看到馬丁史柯西斯電影的影響;《不羈夜》大膽碰觸美國色情電影產業,以及沈浮其中的人性百態;《心靈角落》更以複雜縱橫的人際網脈,把通俗劇(Melodrama)魅力發揮到極致,並一舉奪下柏林金熊獎;然而一個輕靈轉身,他又以不落俗套的愛情喜劇(Rom-Com)《戀愛雞尾酒》獲頒坎城最佳導演。
《戀愛雞尾酒》劇照
近期 PTA 作品的格局越發宏大,有描繪二十世紀初石油工業興起,激烈暗黑的時代電影(Period Drama)《黑金企業》;還有挖掘經歷二次大戰精神創傷後,山達基教派順勢崛起的《世紀教主》;以及以七O年代嬉皮文化為背景的新黑色電影(Neo-Noir)《性本惡》;儘管側寫扭曲愛情,《霓裳魅影》更刻劃出五O年代倫敦高級訂製服既華麗又詭異的世界;。而相較於前述作品,甜美溫暖的《甘草披薩》就像異草奇花,若從卡司、美術、攝影甚至場面調度等製作角度來看,稱《甘草披薩》為史詩規模的青春成長電影(Coming-of-Age)也不為過。
《甘草比薩》劇照
PTA 可說是「長鏡頭」的擁護者——前期作品攝影機運動頻繁,情緒強烈,讓人不僅能意識到鏡頭移動(常有快速水平或垂直移動鏡頭),各種形式的跟拍(《不羈夜》炫技般的開場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或是關鍵時刻使用推進鏡頭(push in)強化演員的表演,都能成功讓觀眾停留在角色的狀態裡。
越靠近後期,PTA 的影像風格趨近內斂,情緒節制。一樣是長鏡頭,卻使用在更多的特寫或慢速推進上。而鏡頭裡演員的表演,不再都是撕心裂肺的宣洩,而是把混亂不安的情緒,收放在細緻的表情裡,隨著沉穩的鏡頭內化成更深刻的情感輸出。鏡頭背後的 PTA,儼然已經轉變成入微的觀察家。
不同於一般好萊塢劇本的三幕劇結構,PTA 的電影結構自成一格,多從「角色」出發,「戲劇」在他電影裡的功用,反而像是用來填補角色性格及內心狀態。隨著情節演進,觀眾越能理解角色內在,更讓作品宛如複雜的心理剖析。
《霓裳魅影》劇照
所以《黑金企業》重點不只是石油、《世紀教主》也不只是山達基,《霓裳魅影》更不在解構高級訂製服世界!這些故事的關鍵都是角色——執迷權力財富的煉油家,內心其實深藏著對親人的渴望;被愛情牽制甚至願意服毒的服裝大師,會不會著迷的只是母親的形象?
眾多 PTA 的電影角色裡,無論是逃離原生家庭或是找到替代家人,「失能家庭」是他們的共同桎梏。
《心靈角落》劇照
如同《甘草披薩》的 Alanay(艾拉娜海姆 飾)在保守猶太家庭裡沒有任何地位,《戀愛雞尾酒》的 Barry(亞當山德勒 飾)只想逃離七姊妹的陰影、《心靈角落》裡 Mackey(湯姆克魯斯 飾)曾遭父親惡意遺棄、《不羈夜》的 Dirk(馬克華伯格 飾)受不了母親的專斷暴力而出走;而當 Amber(茱莉安摩爾 飾)成為 A 片之家的假媽媽、《賭國驚爆》John(約翰萊利)對 Sydney(菲力普貝克霍爾)產生孺慕之情、《世紀教主》裡 Freddie(瓦昆菲尼克斯 飾)找上了 Lancaster(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飾)的大家庭。這些孤獨的角色如同受傷的靈魂,試圖在嗜血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歸屬,不僅是許多畸零男女的寫照,也是感動觀眾的原因。
為了讓觀眾完整親炙保羅湯瑪斯安德森的作品,儘管每部電影的篇幅都很長,我們還是盡力不錯失任何一部。他的電影為求真實性建構出細節驚人的場景、美術,以及精彩的聲音設計和音樂使用,都很難簡單用文字說明。唯有走入影廳,被黑暗包覆,才能細細品味這位屬於大銀幕的電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