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小粉紅,這裡還有另一種紅──IG 上,翻牆說話的他們
點開臉書 Watch、IG Reels、YouTube Shorts,簡體字幕、AI 配音的短影音不斷孳生,這些影音作品多轉自抖音、微博等平台,由公眾號、帶貨直播如罐頭工廠般批量製造,品質參差,但內容題材打擊面廣,似乎誰都能在其中找到一點自己有興趣的部份。
然而有另一批帳號這幾年在 IG、Twitter 上大量出現,同樣來自中國,但他們之所以前來,並非因為已經在中國平台做出名聲、開始向外發展,而是因為那些平台容納不下這些異音——
他們以自己獨有的風格反極權、反獨裁。有些作為抗爭者溝通、交流、集中資訊的中繼平台,搬運牆內的反抗言論,字裡行間偶爾嘲諷偶爾殘酷,試圖打破外界對中國的認知高牆:原來土地上不只小粉紅一種聲腔;也有些透過藝術、文化、運動,以安靜的力道爭取、捍衛著自由與尊嚴。白紙運動、女權、反極權、新疆集中營、六四紀錄片⋯⋯在牆內無法過審的真相,翻牆在此落腳。
(以下帳號的粉絲數量統計至 2023 年 4 月 7 日)
红☭(@chineseuncensored)
加入時間:2020 年 2 月
粉絲數量:6.9 萬
如其名,红☭ 這支帳號的貼文正是一片片醒目而殘忍的紅。紅色本就是中共的象徵色,無處不在、刺眼的紅色旗幟、習近平與毛澤東肖像,像極了《1984》裡那句「老大哥正盯著你」——
而紅色,那也是人民被迫付出的代價、衝撞極權必然的血紅——
北方广场(@northern_square)
加入時間:2020 年 5月
粉絲數量:8.7 萬
廣場是人群聚集的地方,聚集為的是什麼?北方广场聚集的是那些為了爭取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而不得不的社運者。那些在「中共的歷史」中被抹去的旗幟、布條、呼告,跨越時空在此被好好收存,每一張照片旁邊附記的地點與時間,就是最強悍的痕跡:
除了中國外,也累積不少台灣、香港、韓國⋯⋯各地的社運史。
除了社會運動外,也有對不同群體抗爭的關注:
2000 年由北京迷笛音樂學校創辦,迷笛音樂節是中國具影響力的搖滾音樂節之一,為許多地下搖滾樂團的搖籃,草東沒有派對、生祥樂隊等台灣經典樂團也曾受邀演出。迷笛音樂節每年訂立主題,鼓舞參與者對特定議題的持續關注,比如 2002 年「向勞動者致敬」、2012 年「PM2.5」、2019年「致敬伍德斯托克」。而圖為 2019 迷笛音樂節的旗幟:被禁止永远是一种没有授勋仪式的荣誉。
也轉載令人毛骨悚然的集中營竊錄——
公民日報(@citizensdailycn)
加入時間:2020 年 3 月
粉絲數量:6.9 萬
還記得去年年底在中國爆發的「白紙革命」嗎?起因於人民對中國動態清零政策的反抗,社群上逐漸發起「#白紙革命」的換頭貼、倡議行動,也包含 hashtag 的建立、聯繫,關於此,公民日報功不可沒,他們藉由發文、匯集並整合民眾意見,將其以 Linktree 等功能連動,在 IG 上養成小型的群眾生態圈:
东北不能操(@dongbeicantbefuckedwith)
加入時間:2020 年 1 月
粉絲數量:11.3 萬
东北不能操的頭貼,是一間飲料公司「宏寶萊」的品牌 LOGO,宏寶萊靠著荔枝口味汽水在東北打出名號,甚至變成了東北(尤其吉林省)的燒烤店、熱炒店的標配。
东北不能操轉載的內容多以影音為主,多從新聞或政府廣告中擷取、改編,更顯中共高呼的民主社會願景其中的荒謬性。
小小淚滴(@tears_in_rainbow)
加入時間:2021 年 8月
粉絲數量:1.4萬
收集簡中世界裡的良心。不想被洶湧的粉紅浪潮吞噬,被打散的清醒靈魂們,要發出自己的聲音。
轉自牆內,小小淚滴的版面是大片大片的文字截圖,儘管為了「安全」還是得隱去這些帳號的 ID,淚滴雖小,但當人民都流著相似的淚,那也能匯流成網路世界的海嘯。
中国纪录片(@chinese_documentary_)
加入時間:2023 年 1 月
粉絲數量:2106
顧名思義,中国纪录片的帳號上,清一色是紀錄片的截圖與分享。顯然中國電影並不只為共產黨服務的金雞獎,也有許多從人民觀點出發、嘲諷感開滿、充滿生命力的紀實影像:
王光利《我畢業了》(1992)
馬莉《囚》(2017)
在北京尋找自由(@chercherlaliberte)
加入時間:2021 年 3 月
粉絲數量:2088
找不到自由的義,那至少找找自由的形與音——在北京尋找自由由藝術家蔣不開設,在街頭游擊,搜拍城市裡的「自由」們,有的是磁磚上的水跡、有的是刻意的噴漆、有的是品牌廣告⋯⋯這時代,「自由」被氾濫成 2D 的標語、呼告、行頭、人民與企業的扮相,看似無所不在,但當問起自由在哪裡,似乎又沒人能真正回答。
還有這些你可以認識的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