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坎城影展|片單分析(ㄧ):女導演、紀錄片,與華語電影

2023 坎城影展|片單分析(ㄧ):女導演、紀錄片,與華語電影

作者楊晴絮
日期12.05.2023

歷經三年的疫情折騰——2020 年坎城影展取消、2021 年則延期至七月舉行,2022 年全球疫情稍歇,坎城影展也終於重回五月,但彼時台灣隔離政策仍在。直到如今國內各種防疫規定鬆綁,今年終於能夠重回坎城現場,替金馬影展選片。而在飛抵坎城之前,也以資深影迷角度,帶領大家檢視今年的坎城片單。

揭開序幕

IMAGE

Maïwenn《Jeanne du Barry》

睽違 8 年,坎城影展開幕片再度由女性導演擔綱:演而優則導的法國才女麥雯(Maïwenn)所執導的 18 世紀古裝片《Jeanne du Barry》擔任影展的開幕片。

事實上麥雯和坎城影展淵源頗深,她 2011 年的作品《守護天使波麗士》及 2015 年的《我心深愛的國王》皆順利入選「正式競賽」(Competition)單元。《守護天使波麗士》獲得評審團獎,讓麥雯成功以導演身份在國際影壇站穩腳跟。而《我心深愛的國王》則獲讓女主角艾曼紐貝考(Emmanuelle Bercot)抱回最佳女演員獎。無巧不巧,艾曼紐貝考所執導的《烈焰青春》 也是上一部擔任坎城開幕片的女導演作品。

時隔多年重回影壇,麥雯新作不僅自編自導自演,還有強尼戴普加持(雖然不確定強尼戴普的戲份最後剩下多少),加上坎城影展時不時會從正式競賽影片裡挑選開幕片,所以早期各界預期競賽片名單中,也常可以看見麥雯的名字,可惜最後未能和前兩回一樣成功闖入,被安排在「競賽外」(Out of Competition)單元,無緣角逐金棕櫚。

猶記 2015 年麥雯帶著《我心深愛的國王》隻身來台參與金馬影展,即使也是知名演員,身旁卻沒有經紀人或助理陪同,她的獨立及個性,反而是那一年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影人身影。

影展和女導演們 

比開幕片更引人注目的,是今年坎城影展的正式競賽單元中,破天荒地地選入7位女性導演作品,打破去年 5 位女導演入選主競賽的歷史記錄。 

身為藝術電影的最高殿堂,坎城影展的各項舉措總是被外界用放大鏡檢視,而一直以來最容易遭受批評的,是主競賽裡的女導演比例長期偏低的現象。2018年,時任坎城影展評審團主席的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偕同已故導演安妮華達(Agnes Varda) 等共 82 位女性電影工作者於紅毯上替性別平權發聲,坎城藝術總監福懋(Thierry Frémaux) 當時也承諾會朝此方向前進。雖然今年坎城的女導演新高比例,並不足以代表整個電影產業中的女性工作者現狀,但和 2015 年,主競賽單元只有兩位女導演相比,也算是有所前進。

IMAGE

Alice Rohrwacher《La Chimera》

7 位女導演裡不乏老將新秀,當中台灣觀眾最熟悉的,或許是義大利導演艾莉絲羅爾瓦雀(Alice Rohrwacher)。她的筆觸溫柔,風格寫實詩意,作品常帶著奇幻元素,過去曾以《蜂蜜之夏》、《幸福的拉札洛》分別拿下評審團大獎及最佳劇本獎。這次的新作《La Chimera》除了請來喬許歐康納(Josh O'Connor)及伊莎貝拉羅塞里尼(Isabella Rossellini)擔綱主演,還可以看到熟悉班底(也是導演親姊)艾芭羅爾瓦雀(Alba Rohrwacher)。

IMAGE

Jessica Hausner《Club Zero》

IMAGE

Justine Triet《Anatomy of a Fall》

奧地利導演潔西卡豪森(Jessica Hausner)則以蜜雅娃絲柯思卡(Mia Wasikowska)主演的心理驚悚電影《Club Zero》再度獲選進入「正式競賽」單元。同樣是第二次被選入主競賽的還有法國導演潔絲汀楚特(Justine Triet)驚悚新作《Anatomy of a Fall》;無巧不巧她們首次進入主競賽單元都是在 2019年,前者的科幻電影《小魔花》替艾蜜莉碧崔(Emily Beecham)摘下影后寶座,後者是處理都會熟女複雜心理問題的《寂寞診療室》。

IMAGE

Catherine Breillat《Last Summer》

而同樣來自於地主隊法國的,還有勇於挑戰禁忌、以刻劃女性情慾見長的資深導演凱薩琳布蕾亞(Catherine Breillat)。台灣影展觀眾較為熟悉的應該是她最早的《殘酷天使》(Fat Girl, 2001)、《感官解析》(Anatomy of Hell, 2004),而 2007 年她曾以《情慾二重奏》被選入坎城,卻在 2013 年之後長達十年沒有再推出新作。如今睽違多年,終於再以情色驚悚新作《Last Summer》回到主競賽單元。

IMAGE

Ramata-Toulaye Sy《Banel & Adama》

新秀組則有法籍塞內加爾裔的拉瑪達圖蕾希(Ramata-Toulaye Sy),少見地以首部長片《Banel & Adama》擠進正式競賽,在執導演筒前她的身份是位演員,如今有了坎城入選的頭銜加持,也讓她成為今年最受矚目的後起之秀。

IMAGE

Kaouther Ben Hania《Four Daughters》

對許多影迷來說,另一位新秀或許並不陌生。來自突尼西亞的考瑟班哈尼亞(Kaouther Ben Hania),2020 年以《販膚走卒》驚艷國際,隔年還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這次以半劇情半紀錄影片《Four Daughters》入選。影片真實記錄一個母親與四個女兒的故事,只是紀錄片裡的四個女兒有兩個女兒是演員扮演,本來的兩位早已自母親的生命裡缺席。這部形式特殊的影片也讓班哈尼亞首度進入正式競賽單元。

IMAGE

Catherine Corsini《Homecoming》

前年才以《巴黎急診中》奪下酷兒金棕櫚獎,法國導演凱薩琳科西妮(Catherine Corsini)新作《Homecoming》,卻在四月初遭匿名工作人員指稱,導演在拍攝現場騷擾工作人員、以及發生臨時增加未成年演員的親密戲等不當行為,據傳法國國家電影中心甚至因此撤出對電影的補助。

隨著事件不斷延燒,《Homecoming》一度被保留在坎城公布名單之外,然而導演、製作人也在之後發表聲明,表示一切為不實指控,加上藝術總監福懋也表示不打算在未經證實之下受傳言引響,才讓影片能在最後關頭重回主競賽之列。但由於調查真相未明,也難免讓此次入圍,引發爭論。

名導們的正式競賽初體驗

IMAGE

陳英雄《The Passion of Dodin Bouffant》
 

好久不見的越南籍法國導演陳英雄(Tran Anh Hung)也以《The Passion of Dodin Bouffant》進入坎城主競賽。1993年《青木瓜的滋味》拿下坎城新導演金攝影機獎,兩年後則以第二部長片在威尼斯影展拿下最佳影片金獅獎,也讓當時國際影壇,掀起一陣東南亞電影風潮。儘管過去資歷不凡,今年仍是陳英雄才首度打進坎城主競賽單元。

陳英雄導演其實跟金馬影展現任主席李屏賓也有深厚的淵源。因為喜歡侯孝賢導演的電影,陳英雄找上攝影李屏賓合作,兩人共合作過《夏天的滋味》《挪威的森林》《愛是永恆》三部電影,2009 年金馬影展曾幫李屏賓規劃專題,陳英雄當時也特別帶著 2000 年與賓哥合作的首部電影《夏天的滋味》來到金馬表示支持。

IMAGE

Karim Ainouz《Firebrand》

另外一位影迷熟知的名導凱里阿努茲(Karim Ainouz),則是今年唯一進入主競賽的拉丁美洲導演。來自巴西的他 2002 年的首部長片作品被選入「一種注目」單元,之後的作品也幾乎都在坎城首映,直到 2014 年的《蔚然海岸》被選入柏林影展主競賽單元。但在 2019 年,他又以賺人熱淚的《被遺忘的人生》重回坎城「一種注目」單元,甚至拿下最佳影片大獎。擅長刻劃角色的他,此次被選進主競賽單元的宮廷古裝片《Firebrand》也是他的首部英語作品。

IMAGE

Jean-Stéphane Sauvaire《Black Flies》

首度進軍主競賽、來自法國的尚史蒂芬蘇維(Jean-Stéphane Sauvaire),是台灣觀眾可能比較陌生的導演。 2008 及 2017 年他曾分別以《Johnny Mad Dog》及《Prayer Before Dawn》來到坎城,前者於一種注目單元首映,後者則是競賽外的「午夜」(Midnight Screenings)單元。新作《Black Flies》是請來西恩潘主演的犯罪驚悚電影;擅長刻劃真實、逼真場景聞名的他,勢必也能替這部類型作品帶來不同層次。

IMAGE

Jonathan Glazer《The Zone of Interest》

從音樂錄影帶、廣告跨界電影的英國導演強納森葛雷澤(Jonathan Glazer),電影產量不多,僅拍過《性感野獸》《靈異緣未了》《肌膚之侵》三部電影長片,卻都令人印象深刻。過往強納森葛雷澤的作品多可見奇幻、異色元素,但這回首度被選入主競賽的新作《The Zone of Interest》描繪一對生活在德國惡名昭彰集中營旁的納粹夫婦的故事,反而是部跨國合資的時代劇,令人好奇他對於不同電影類型的新嘗試。

紀錄片與華語電影

最近一次有紀錄片進坎城主競賽,已經是 2004 年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的《華氏911》,電影也是當年金棕櫚得主,當時的評審團主席正是美國導演昆丁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如果將考瑟班哈尼亞實驗性高的《Four Daughters》歸類為紀錄片,今年正式競賽單元的紀錄片有二,另一部則是中國導演王兵的《青春(春)》,它也是今年坎城主競賽的華語片代表。

IMAGE

王兵《青春(春)》

善於關注中國底層小人物的中國獨立導演王兵,2002 年以長達 9 小時的首部紀錄片《鐵西區》在國際間一戰成名,之後在各大影展都能看見他的作品。單以他的紀錄作品來說,2012 年的《三姊妹》獲得威尼斯「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2017 年的《方綉英》獲頒盧卡諾最佳影片金豹獎。2018 年長達 8 小時的紀錄片《死靈魂》首度被選入坎城,當時影片安排在「特別放映」(Special Screenings)單元,而該單元今年也會播放王兵的另一部紀錄片《Man in Black》,時長出乎意料地,只有一小時。

入選主競賽的《青春(春)》,是王兵聚焦一群上海外來打工者生活的三部曲之首,另外兩部曲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及明年推出。

去年的坎城影展片單中,華語電影僅只有短片作品入選。今年除了主競賽,一種注目(Un Certain Regard)競賽單元,還可見兩部華語作品。

IMAGE

陳哲藝《燃冬》
 

其中一位是金馬的老朋友,新加坡導演陳哲藝。2013 年他以《爸媽不在家》獲頒坎城最佳新導演的金攝影機獎,同年年底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一舉成為最受矚目的華語電影導演之一。

今年年初,陳哲藝才在日舞推出首部英語長片《Drift》,隨即又有新片入圍坎城官方「一種注目」競賽單元。新作為周冬雨主演的中國新加坡合拍片《燃冬》,這也是陳哲藝首部被選入坎城官方競賽單元的長片作品,先前奪下金攝影機獎的《爸媽不在家》,入選的是「導演雙週」平行單元。

IMAGE

魏書鈞《河邊的錯誤》
 

而另外一部同樣入選「一種注目」競賽單元的華語片,還有中國獨立導演魏書鈞的《河邊的錯誤》。魏書鈞可說是目前坎城履歷最豐富的中國新生代導演,2018 年首度以短片《延邊少年》進入坎城短片競賽單元,2020 年因新冠疫情而取消的坎城影展,僅以不分單元的方式公布入選當年坎城的 56 部影片,而魏書鈞的首部劇情長片《野馬分鬃》也在其中。之後的第二部長片《永安鎮故事集》,也順利進入「導演雙週」平行單元。

 

#坎城影展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楊晴絮
劇照提供FESTIVAL DE CANNES
核稿編輯陳劭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