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一格都沒有放棄過──45 年的等待,廖慶松第一座金馬剪輯獎

我每一格都沒有放棄過──45 年的等待,廖慶松第一座金馬剪輯獎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7.11.2023

人稱「新電影保姆」資深剪接師廖慶松,在首次入圍 45 年、獲金馬獎特別貢獻獎後——今年,終於首次獲得金馬最佳剪輯獎。

「根據統計,這是我第 14 次提名⋯⋯感謝金馬獎,感謝評審團,感謝李安主席,真的金馬獎所有人,欸,我心情有點激動——因為我在 46 年前第一次提名,然後中間一直陪榜很多次。我心情也因為一再沒有拿到獎,慢慢我應該為了要讓片子更好,而不是說我想得這個獎。我一直很努力跟影片融在一起。」

「1982 年的新浪潮,侯孝賢導演,萬仁,曾壯祥,柯一正,陶德辰,張毅,他們都是跟我一直工作。其中有一個導演一直說,你拿不到獎——你剪我的片子永遠拿不到獎,那就是侯孝賢導演。我每次提名,他都看到我就搖頭,『看起來你是沒什麼可能得了。』」

「我進中影,他也進中影。我跟他一起工作了 49 年,整個過程中,事實上我在剪接每一格每一格的片子,侯導都陪在我身邊。我剪每一格喔——他大概怕我剪錯一格吧。我們倆相處的時間比我跟我老婆相處時間還更久。一直走過來,他用他的資源,包括杜師傅,包含屏賓,大度地幫我們忙。事實上我從他身上學到了怎麼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但是我們一定要要求最後的結果。」

「我要跟導演講:導演,我終於拿到獎,而且每一格都沒有放棄過,謝謝!

回想五年前第 55 屆金馬獎,廖慶松在拿下特別貢獻獎之後說:「等我八九十歲,再拿終身成就獎。」

然而在拿下終身成就獎之前,廖慶松終於得到人生第一座金馬獎最佳剪輯獎——在入圍了 12 次最佳剪輯獎、1 次最佳原著劇本和 1 次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之後。

這是金馬獎歷史上,第一次有電影人在得到特別貢獻/終身成就獎之後,再度獲頒個人獎項。事業已經走到被表揚終身成就的階段,還能夠維持豐沛的創作能量,放眼世界影壇也是難得,此前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例子,大概是 2007 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2016 年才以《八惡人》首次得到最佳配樂獎的作曲家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

1973 年從中影電影技術人員訓練班畢業,隔年開始剪輯生涯,四年後,以《汪洋中的一條船》首次入圍金馬獎最佳剪輯獎。之後侯孝賢、楊德昌等一眾新導演陸續出頭,而廖慶松那雙剪輯的手,成了台灣新電影誕生的搖籃。(順帶一提,本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陳坤厚首次拿下金馬獎最佳攝影,也是《汪洋中的一條船》)

在曾經合作的大師導演們陸續退休或是遠行之後,廖慶松還在剪輯。他不只是新電影的保姆,更是另眾多新導演得以安心依賴的定海神針,從劉若英的《最好的我們》到許承傑的《孤味》,裡頭都有廖慶松的身影。

而這回得獎的《石門》,由廖慶松與導演大塚隆治的共同剪輯,緩慢且無奇的生活片段,在他們的手下有了一份獨一無二的靈光——那是剪輯之於電影,最不可思議的力量。

45 年的等待,廖慶松拿下第一座金馬剪輯獎的那一刻,所有電影人都為他起立鼓掌。

#金馬影展 #廖慶松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圖片來源金馬影展 TGHFF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