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笑是真好笑,痛苦也是真痛苦──專訪嚎哮排演
一開口就嗆評審不公平、又嗆主管機關把燈光設計跟聲音設計混在一起評審;蕭東意扮演的「匿名者」在臺北戲劇獎的串場影片中,一如往常用諧音哏教英文、肆無忌憚地開砲吐槽,也一如既往地博得滿堂彩。台下一眾參加典禮的劇場工作者和觀眾大聲歡笑、盡情鼓掌。
By the way(套句匿名者時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在吐槽典禮主持人黃迪揚單槍匹馬上陣太乾的同時,匿名者不忘推薦下一屆可以找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的兩人組來搭檔主持。
熟識蕭東意的人,大概馬上能反應過來,他口中的一胖一瘦,正是他跟黃建豪組成的「嚎哮排演」。
無法成為椅子的福壽螺
2011 年,北藝大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的排演課上,黃建豪和蕭東意因應學業要求,組團報名當年的台北藝穗節演出。報名截止當天,兩人才臨時從名字中各取一字「豪」與「蕭」,加上「排演」課,訂出團名「嚎哮排演」,填在表單上送出報名。
在校時期從來沒有同組過的黃建豪與蕭東意,當時都沒想過,這一嘐潲(hau-siâu)就是 15 年。
緣份早在他們遇見彼此之前就開始。同年的兩人,起初是黃建豪延畢重考,原本應屆考上北藝大研究所的蕭東意卻決定先入伍再入學,於是兩人在研究所期間,又變成同屆上課的同學。蕭東意自嘲,這一年之差讓他錯過加入四把椅子劇團的機會——「如果我沒有先去當兵,那今天就是五把椅子了!」
但他們終究沒有變成另一把椅子。黃建豪大學唸的是中山劇場藝術系,不是北藝大直升的原生種,走在校園中常有學弟妹跟學長打招呼的情境,從來沒有發生在他身上,他自覺像是外來種的福壽螺。
雖然大學念的是本科,4 年過去,黃建豪對於表演還沒有那麼明確的興趣,覺得像是玩了 4 年社團,甚至有點空虛,考研究所只是不知道大學畢業後該做些什麼。從高中就參加話劇比賽的蕭東意恰恰相反,念英文系是家人期望,但他始終壓抑不住對戲劇的渴望,大學畢業後,決定偷偷報考北藝大。
懷抱著不同動機成為同學的兩人,碩一那年的課堂分組,數次被老師排開,但課後聊表演總是契合,錯過的兩人終於在碩二排演課上, 一同走到幕前。
「既然之前沒有同組過,那就一起做做看,反正也剛好需要這個學分。」黃建豪替嚎哮排演的開始做了小結,這次換蕭東意接口:「這是好聽的說法,不好聽的說法是,當時台北劇場圈沒有人認識我們,我們都沒有戲演。」
回馬槍來得又快又猛、又好笑又悲哀。
私奔的英文是,spoon
嚎哮排演在 2011 年台北藝穗節演出的作品,是改編自《食物升降機》的《啞侍.改 Dumb Waiter》,兩人的排練從即興開始,發現幽默、荒謬的演出方式原來是彼此的默契。後來嚎哮排演時常端出充斥著諧音哏的喜劇作品,卻也不是預設好的發展,完全是黃建豪與蕭東意的個性使然。
當年北藝大新生入學時自我介紹,前一位介紹的編舞家陳彥斌,說自己的舅舅是棒球選手陳金鋒,「然後我們接下來就開始胡說八道!」後面的人順勢即興瞎掰,黃建豪介紹自己在美國念完 EMBA,才回台灣念劇場表演,蕭東意則口音一換,直接假裝是日本來的交換學生。嘐潲張嘴就來,完全無需準備。
大概是天生自帶的喜感,各種諧音哏信手捻來,甚至成為表演的正字標記:私奔的英文是 spoon、觀眾的英文是 audience,偶滴恩師、有一點會拍片叫微李安⋯⋯諸如此類的諧音哏笑話,在嚎哮排演裡有舉不完的例子。
「指諧音哏不是我們硬要的,有時候我們的戲會因為一個諧音哏,劇情就發生轉折,這可能很難想像,但我們好常做這樣的事。」蕭東意補充,這些諧音哏多半是在排練時被「玩」出來的,接著再把順勢而為產生的笑點安排進表演當中,或是讓諧音哏搭著故事情節走,但從來不是為了諧音哏而諧音哏。
畢竟刻意好笑,往往就沒那麼好笑了。
悲喜的距離之間
和嚎哮排演聊表演,「玩」大概是黃建豪和蕭東意在回答時最常出現的交集。
諧音哏是玩,插科打諢也是玩。嚎哮排演創立早期,就是帶著玩票性質的心態演出——大家一起做完戲,拿著幾萬塊的票錢吃個慶功宴,即使沒有收到任何演出費用,還是可以開心做戲。即使後來正式立案,嚎哮排演依舊不改玩樂的心思,也希望把這股氣氛帶到作品當中,感染現場觀眾。
「諧音哏是大家比較常在嚎哮排演的作品中看到的元素,但如果要深刻一點來講,我們其實是用喜劇形式,包裝發生在生活中的悲劇。」常常有人說「人近看是場悲劇、遠看是場喜劇。」那嚎哮排演的創作,就是把這句話體現在每一次的劇本與演出當中。
於是「玩」不僅僅是開心,在玩樂背後,有嚎哮排演想說的人生經歷,和想分享的心路歷程。細細拆解,嚎哮排演的戲裡面,或多或少都有著黃建豪與蕭東意的故事。
2014 年嚎哮排演在台中立案,地址設在黃建豪的老家,其中一個原因,是不能讓蕭東意的家人知道他還在做表演。
「我不敢告訴爸爸我在台北做戲,就騙說我在當英文老師。」蕭東意的確教過英文,但跟他做劇場的時間相比,英文老師更像是個兼職。直到這一兩年,他才願意向家人承認,自己早已是個全職的表演工作者。
這份開誠佈公,後來成了《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裡,主角鄭馬豪的原型。
為了維持在家鄉當宮廟主委的父親鄭萬里的面子,在台北做劇場的兒子馬豪謊稱自己是銀行經理,但生活實在窮困潦倒,於是在舅舅陳泰郎的意外邀請下,決定回老家執導「國姓藝術節」的重頭戲。無奈過去說的謊言被拆穿,換來父親的冷眼對待,演出也遭遇種種困難。
「其實馬豪也是在過程中,才慢慢覺得自己可以證明些什麼給爸爸看。」同為中部小孩、家中兒子,黃建豪與蕭東意都有類似的成長經驗,跟父親的談話總是窒礙難行,心底話積到嘴邊,最後說出口的只是無關緊要的「嗯嗯嗯」敷衍答覆,甚至像馬豪那樣,不斷以謊言掩飾真心。
既然說不出口,那只好用行動證明。《別叫我成功》裡雖然是因為在台北混不下去才回家導戲,但鄭馬豪逐漸意識到自己想利用這次機會,表達自己為什麼喜歡做戲、為什麼這麼有熱忱,希望父親能看夠看見,也能夠了解。
這一兩年,蕭東意能在家人面前卸下英語老師的身份,是自覺在表演上終於闖出些名號,可以用行動證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不這麼難以啟齒。希望父親能夠了解自己為什麼喜歡做戲的馬豪,其實是走在與蕭東意同樣的心路歷程上。
「我們拿出自己的生命經驗,做成一齣反諷的戲,不只是好玩,或許有類似經驗的觀眾,在笑一笑之後會有所反思,這個笑,其實是帶點苦澀的。」孩子做著家中長輩不想要他做的事情,蕭東意相信這不只是他的遭遇。就像戲名說的——別叫我成功,成功從來沒有標準答案,或許在其他人眼中看不到做劇場這一行的未來,但表演有趣的地方,正是在於沒有人知道,下一步會通往哪裡。
一個裸體的人
雖然《別叫我成功》故事立基在蕭東意的生命經驗,但舞臺上,卻是由黃建豪來飾演鄭馬豪這位在父親與理想中掙扎的兒子。
《別叫我成功》從提案、孵育、讀劇到完整演出,整整歷經 4 年。
「幸好《別叫我成功》花了四年時間籌備,如果在第一年就要我演出,我肯定是 bye-bye。」最讓黃建豪感受到壓力的,是這次的作品致敬結合嘻哈演唱的大紅音樂劇《漢彌爾頓》,找來作曲家張清彥合作,替《別叫我成功》打造多首台語饒舌的歌曲。
對於走進 KTV 會覺得尷尬、丟臉而亂唱的黃建豪來說,這次不僅要「好好」唱歌,唱的還是嘻哈曲風。從來沒有演過音樂劇的黃建豪,在剛開始練唱時,覺得這一切實在太赤裸,「而且我覺得自己好醜,又醜又裸體地站在大家面前。」
況且唱歌與單純表演本就不同,以往只是講台詞,可以隨心所欲控制說話節奏,想停就停、想說就說,但唱歌無法如此。進拍是黃建豪的惡夢,排練初期,他永遠抓不到節拍,台上在排練,台下整個劇組都在幫他打拍子。
好幾次黃建豪甚至因此生氣,「我只要一聽到他們在幫我打拍子,就覺得我好爛。但我就是做不好。」
2023 年,劇團舉辦《別叫我成功》上半場讀劇演唱會,那更是一場巨大打擊。黃建豪覺得自己沒有一首歌唱得好,太沮喪、太難過了。
但挫折與失敗看在夥伴眼裡,是一段打磨發光的必經過程。「雖然建豪講說他前面很痛苦,但他完全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畢竟如果真的不行,那清彥也會直接說。」(黃建豪激動拍桌:「同意同意,這句話要記下來,開頭就寫『黃建豪是未經雕琢的璞玉』。」)
每一塊璞玉在被雕琢之前,終究需要脫下外在的包裝。即使難聽,即使抓不到節拍,是黃建豪沒有因此放棄。上半場讀劇演唱會結束後,他繼續反覆聽著每一首歌,一次又一次地練唱,直到現在上節目宣傳就能輕鬆地開口唱歌。
2024 年,《別叫我成功》正式演出之前,黃建豪緊張勞累,第一次失聲,一點聲音都發不出來。最後臨上場,打了兩針類固醇才能開口唱歌。那一刻他終於能體會歌手打類固醇的心路歷程。
蕭東意卻冷不防在一旁補刀,「他原本瘦了,是打類固醇才又變胖!」
那麼痛苦,但也那麼好笑。
因為喜歡
又苦又笑,其實也是嚎哮排演 15 年來的寫照。
前陣子嚎哮排演成立公司,除了想做內容,也想朝著能販賣內容的品牌前進。在團長的身份之外,黃建豪又多了公司代表人的擔子在肩上,最現實的,就是要處理錢的問題。
「很多時候大筆的預算進來,但是又有大筆經費要支出,票又很難賣,什麼都沒有留下,我最近常常跟人家開玩笑說:『是多喜歡做戲?是有多喜歡做戲?』」許多劇場工作者都是這樣,辛苦得要死要活,最後留下來的大概只有演出費而已,黃建豪知道這輩子跟買房買車,可能永遠沾不上邊。
但玩笑話有時候才是真心話,與其說是疑問句,「多喜歡做戲」更像是肯定句。
「我覺得⋯⋯就是在做好玩的事情。」反覆問自己那麼多次,黃建豪的答案還是沒有變過,因為好玩。
蕭東意也是如此,他甚至鄭重地把人生價值跟做戲劃上等號,「如果要定義我這一輩子的價值,那就是創作內容這件事,而且這在好幾年前就已經定調了。」能藉著表演創作維生,即使不能大富大貴,蕭東意卻是心滿意足的。
「我喜歡表演,觀眾也喜歡看我表演,那我為什麼不繼續做下去?」
也因為喜歡做戲,所以希望劇團可以走到更遠的地方。2025 年 3 月,嚎哮排演成立公司,在劇團持續發展原創作品、嘗試實驗性創作的同時,能藉由公司的規劃與行銷,推出線上或線下的商品,延續嚎哮排演的作品生命。
當年考上研究所的時候,黃建豪沒想過自己畢業後會投入做戲;英文系畢業考上北藝大的蕭東意,也沒想過一度沒戲演的自己,現在能以全職表演維生。一切都只是覺得好玩。
但能夠把一切玩得好玩——誰能說那不是一種成功?
嚎哮排演《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音樂劇演出
國姓廟要被都更拆了,主委鄭萬里決定辦一場大型藝術節來搶救宮廟。一齣國姓爺傳奇大戲就要開演,沒想到——作劇團的兒子鄭馬豪突然回家,說他要當導演?!父子觀念不合,籌備現場天天吵、夜夜鬧,還拉來整村人幫忙,藝術節變成家務事擂台賽!
演出日期|2025.10.3(五)-10.12(日)
演出場次|週五 19:30、週六 14:30/19:30、週日 14:30
演出地點|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
購票連結|https://lihi.cc/GAS6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