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童教我們一堂存在哲學——讀高翊峰新作《泡沫戰爭》
我喜歡美國的一部漫畫叫《凱文與霍布斯》(Calvin and Hobbes)。主角是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凱文,他最好的朋友是一隻叫霍布斯的老虎布偶,不過這布偶在他的眼中卻是一隻活生生的老虎,鎮日跟著他到處冒險,於是他的家、院子、房間變成了宇宙、荒山野地,他與霍布斯在當中會遇到外星人、恐龍,甚至自己的複製人。這些配角有些是玩具,有些是成人變成的,在凱文與霍布斯的眼中,他們全成了更具戲劇化張力的角色,當然這就是孩童的幻想世界,憑著他們的想像力與不同於成人的觀看方式,讓這世界變得截然不同,符合兒童的道德觀,美感與偏執狂。在《凱文與霍布斯》裡,一旦從旁人眼光來看,這世界就會立刻變回原來的樣子,可怕無情的外星人消失了,只剩下嘮嘮叨叨的雙親,正要將凱文與霍布斯捉上床睡覺。
《泡沫戰爭》乍讀之下很像是《凱文與霍布斯》的殘酷版本。在一個類似與世隔絕的山間社區中,一群孩童發動了佔領行動,並且成功接管了整座社區的控制權。在這個過程裡,孩童們殘酷地殺害、奴役成年人,甚至是自己的父母,沒有同情心地撲殺野狗,這荒謬的情境設定與描寫,當然不是兒童適宜的純真故事,而是給大人看的寓言。這裡所揭示的是童年深層的恐懼,特別是在一個險惡複雜的環境中,孩童在這樣的過程裡會被殺害吃食埋葬遺忘,無論是形而上或形而下的層面都是,現實生活中會被野狗圍攻追逐嚙咬的痛楚,或者恐懼父母長輩所告知的傳說故事的心理創傷,(手指月亮會被割耳朵,晚上吹口哨會引來鬼等等)因為長大成人的我們,早就忘了如何從多麼可怕,危機四伏的童年活過來了,如果當時我們有一定的力量,我們也一定會像書中孩童,做出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事情。但是相反的,小說裡的孩童對孩童之間彼此的對待都保存了童真的趣味,當伙伴們做錯事或不聽首領指揮時,其懲罰從成人的眼光來看只是一場無傷大雅的遊戲,例如停看卡通數日,或跟父母一起睡覺,或向他人的玩具告解,或取消伙伴的資格回去跟父母生活,也就是說不以肉體的傷害為目的,重點在於剝奪身為兒童的權利與義務,亦就是逼迫其「像成年人一般活著」,對孩童而言,這恐怕比肉體的傷害更嚴重。
在這裡我們碰觸到這本小說的核心,也就是「孩童是否應該要變成大人?」在許多時候,他們會彼此詰問:「我們這樣做不就是跟大人一樣了嗎?」然而他們真正的行為卻正和大人一樣,有組織,有效率,更能忍受挫折,其實他們是更理想化的大人,但是另一方面卻又得保持童心,而這童心不是天生自然的,不是先驗的本質,(如果是的話,對寫小說來說也太沒挑戰性)是必須常常互相提醒,並一起做跟童心有關的活動,才能維持住的。而且童心並不一定是善良的,極端的殘忍與邪惡也必須包括在內,(一定要包括在內不可,因為這是純真,不受污染的情感的副作用)我們可以回想小時候如何肢解昆蟲,或將青蛙摔死在灼熱的水泥地上,類似的行為在小說裡便以在游泳池裡,無情地坑殺一整群野狗來強化表現。這種劇烈的矛盾性是使得這部小說擺脫所謂「兒少小說」或「成長小說」的陳舊敘述形式的關鍵,使其有種不斷辯證思考的哲學層次,也是這部小說讀起來並不令人「舒服」的原因:我們無法在其中獲得簡單的結論、救贖與安慰。
隨手舉一個例子,便可以看出高翊峰如何展示截然不同的書寫,104 頁他描寫為何「自來水」會成為孩童首領高丁不惜發動戰爭的主要原因,居然是因為在城市裡看到馬桶水,並且嚐了馬桶水的滋味,高翊峰花了一頁篇幅仔細描述馬桶水味道入口的變化,並說這是「絕對乾淨的自來水」,這大概是我唯一看過把馬桶水寫得這麼透徹的小說,好像他真的喝過似的。整個場景與描述方式荒謬至極,(光會努力寫這件事就很荒謬了)卻又具體生動到「有想伸手去搔癢的衝動」,這個荒謬性其實是雙重的,也具體表現了整本小說荒謬的存在基礎,第一:孩童與成人之間智性與感性上的差別所引發的效果,第二則是城鄉時空上的差距,來自過去的古人或是來自非洲「上帝也瘋狂」的土人對現代化無知引起的笑料,馬桶向來是最好的參照物,而這正是《泡沫戰爭》童真人物的行動方式與封閉式地景塑造(包括使用 B.B.CALL 的古老時間感)的脈絡來源。
至於從這荒謬長出來的矛盾性,最好的例子是當身為孩童首領的高丁殺死野狗王之後,野狗王成為必須一直跟著高丁的鬼魂,到這裡為止,其實很符合一般傳統宗教的說法,(包括被墮胎的嬰靈或吃狗肉等等都是)而在傳統的說法裡,為了使鬼魂不再糾纏,必須做功德或唸經迴向給對方,使其能藉此脫離於人間漂蕩無依的狀態,重新進入輪迴投胎。不過這種成人式的「贖罪券」宗教概念對孩童的理解顯然太過困難,於是在這裡轉變成了野狗王會一直吃掉「長大的你」,做為傷害高丁的方式。但這顯示了全書最矛盾之處:一方面這似乎是最好的事情了,「這樣,不是很棒?不會再長大,就不會變成我討厭的那些大人。」可是為什麼一隻被殘酷殺害的大狗,要對兇手這麼好呢?另一方面,孩子們真的不希望變成大人嗎?寧願被吃掉「長大的你」而不願長大嗎?像高丁的弟弟二丁就不置可否。而且他們對那個一直沒成功變成大人,介於孩童與大人之間的女巫,不也充滿歧視與誤解?我覺得就是這樣複雜的矛盾,使我們必須一再停下來咀嚼、思考人性本質的複雜程度,而這裡又恰恰出現了另一種相呼應的書寫形式,使得閱讀經驗產生斷裂感。
高翊峰本人相當自豪於這本小說非常好讀,全書結構完全不分章斷節,故事情節進行飛快,我們會急切地想追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孩童們會用何種方式去解決各種狀況,有的時候我們甚至會飛快地滑過那些使故事表面豐富多彩的魔幻寫實的童話筆法,只為了想得知情節如何。這經驗有點像是讀偵探或武俠小說,坦白說,這麼暢快的閱讀經驗,是我過去少在高翊峰的小說中感受到的,這自然是他在這本小說裡要大聲告訴熟悉他的讀者的:「沒有我做不到的書寫技術」。在這方面,我認為他為自己的寫作生涯提升了一個刻度,也使他足以代表六年級小說家最好的成績之一,然而若光是這樣,還不足以說明這本小說給人特別的閱讀斷裂感,這個則正好是他未曾改變的地方,或許也是他永遠不會變,成為標誌他個人獨特文字風格之處:他總是盡可能地使他的每一個句子飽含大量的象徵意義與意象,將不同肌理的文字完美地嵌合在一起,(從形式上來辨認的話,也就是很有詩意),我們已經在《幻艙》這大部頭的長篇小說裡看到他這方面完全的展現,他的其它短篇小說也一直保持了一致的風格。
為了理解這樣的句子,在許多時候不得不停下飛快的閱讀腳步,去思考單一句子的意義或重要性,就好像是將銳利的寶石不規則地縫進了一片光滑華麗的絲綢之中,破壞了秩序感,而這種令閱讀感受斷裂的形式,直接在視讀或朗讀的過程裡強化了內容的矛盾性,強迫讀者一定得去思考有問題之處不可,可以說形式與內容上非常融合。但我認為這種做法是雙面刃,一方面提高了小說的複雜度與製造有新鮮感的閱讀歷程,另一方面則是太高度的文字炫技,讓我覺得實在太厲害了些,有必要厲害緊繃到這種程度嗎?當然,這是我個人審美品味的問題。
讓我們回到《凱文與霍布斯》與《泡沫戰爭》的比較,來看這本小說最後結尾的兩頁,(雖然高翊峰本人不見得會同意這樣的比較)《凱文與霍布斯》雖然是老少皆宜的漫畫,但其實有許多哲學性的內容,因為凱文這個喜歡冒險的孩子有著較成人更豐富深刻的語彙,所說的話常在純真中富有哲理,老虎霍布斯則扮演保護者與理性控制的角色,事實上這兩個角色的名字正來自於兩個思想家:神學家約翰.喀爾文和哲學家湯瑪斯.霍布斯。而《泡沫戰爭》這本看似成長小說的作品,卻可以當作一本探討人性矛盾與荒謬的存在哲學小說來看,(這其實跟《幻艙》的主題一致,我們或可說《幻艙》的陰影籠罩著這本新作,兩者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我們甚至可以找出類似的「純真冒險者」與「理性保護者」的角色,在《泡沫戰爭》裡以「孩童兵團」與「老犬人」的方式呈現,老犬人甚至為了孩童兵團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最後,如同《凱文與霍布斯》裡,總會出現一個片段,當情節轉由旁人的眼光來看時,霍布斯會從活生生的老虎變回布偶,一切的浪漫、冒險、奇情幻想場景,都立刻打回現實原形。而在《泡沫戰爭》中,從孩童兵團與社區這個系統之外來的青年收發員,則扮演了「旁人」的角色。(青年收發員現身時,在圍牆外顯示了童年至成年的變化,也就是說他是完全在系統外長大的人,非常純粹,不受山間社區影響,這給人一種納粹種族主義的感覺。)那原本可以殺害社區主委與野狗的,沒有子彈的空氣槍,那些暴力的語言與奴役手段,對這系統外的旁人完全失去效果,(如同在《凱文與霍布斯》,現實成人出現的情節)當青年收發員一巴掌往高丁頭上打下去時,「不要再玩了,全都給我回家去。」小孩也因而四散,這長篇小說所縝密規劃的一切,立刻都崩潰掉了,後面無可進展,全部都歸於虛無。
在這裡,高翊峰暗示了這小說的全部有可能僅僅是孩童兵團所製造出來的大規模幻覺,這多令人感到悲傷,而且是雙重的悲傷。我們首先對孩童們的徒勞無功感到悲傷,他們只能靠著幻想,來完成大人無法完成的事,另一層面上,我們警覺到實際閱讀時放入的情感,對角色們的認同,最後被證明是對夢境幻覺的投石,像是被迫揭開後設的舞台,我們所想從小說中獲得的慰藉,也終歸虛無。高翊峰直到最後,仍不放棄他透過孩童來談論人性殘酷的試鍊,沒有了孩童兵團的存在,原本此書從中想追求的本質性,那些對於我們有安慰效用的幼時記憶與感傷,也必定歸於灰飛煙滅。而那孩童兵團幻覺的尾巴,則留在原地持續霧光發亮的野狗王靈魂身上,這是高翊峰給我們最後的線索:越走越遠的高丁已經失去了會一直吃「長大的你」的野狗王,這不就代表了,高丁會長大已經是無可逆轉的事實,這些孩童終究是得變成大人了,(也就是孩童的存在消失了)過去奮戰的一切都是徒勞,僅僅用一兩個外來的巴掌就能覆滅,這才是真正的,確立不搖的現實,也沒有比這個更適合諷刺此刻的現實了。
P.S. 適合閱讀本書的 BGM:Song of being a child by Van Morrison,非常恰巧的,這首歌出自《The Philosopher’s Stone》專輯。
作者:高翊峰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4. 05.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