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泰國記憶(二):老曼谷人的早午餐——安樂園
曼谷,是座褶皺豐富、錯綜多層次的城市,它歷史悠久,但又走在時代尖端,有著古老傳統的建築、文化,但也有最現代的設備與潮流,新與舊,傳統與現代在這地方交錯雜揉,交織出繽紛多元的樣貌,就算違和,也生動地展現出屬於這城市的特質,因此,我們能夠在高樓大廈之間看見古老的廟宇宮殿,也能夠在同一空間中看見不同時間。靠近昭披耶河畔、大皇宮一帶的街區,是曼谷較早發展起來的區域,一如台北城的艋舺與大稻埕,是早年商旅群聚、輝煌熱鬧的地方,相較於數年過後隨著都市發展重心逐漸遷移至蘇坤蔚大道(Sukhumvit)的「現代曼谷」,沿著耀華力路(Yaowarat Rd.)、石龍軍路(Charoen Krung Rd.)等有著許多華裔移民在此定居的此區,則被稱為「老曼谷」,或是早已被定型為某種城市標記的「中國城」。
一走進「老曼谷」街區,立刻會感受到一股不同於蘇坤蔚大道沿線的時空錯置感,這裏的商店,除了泰文字以外,還會有個中文商號,雖然店裡的老闆不會講中文,但老一輩的多少都還會說著有點像台語但又不是台語的潮州話;街道錯綜複雜,最熱鬧的耀華力路與石龍軍路貫穿全區,但是它們並非現代化下經過縝密都市規劃的筆直、棋盤式道路,而是蜿蜿蜒蜒,隨著生活軌跡自然蔓延的街區。雖然此地早已不是都市發展的重心,但是過去的輝煌,依然深刻地留下痕跡,不僅鄰近泰國地位崇高的廟宇玉佛寺與大皇宮,當年許多百貨公司與戲院都開在這附近。
老曼谷的迷人之處,便在於什麼現代的網路科技在此都很可能失靈,緩步在其中,GOOGLE 地圖幾乎不管用,有太多不在地圖監視技術上的小巷弄與店家,必須實地走訪才能夠確認其地點。若一味相信網路地圖在此區走逛,一定會迷失在城市的褶皺中。而探訪一家歷史悠久的曼谷茶餐廳,便是一趟驗證此理無誤的巡禮。
On Lok Yun(ออนล็อกหยุ่น),同時有個中文字店名「安樂園」,這是一家創立於 1933 年,至今已有 83 年歷史的祖父級茶餐廳,販售著泰式風格的西式早午餐,就位在老曼谷城區石龍軍路上,距離最熱鬧的路段已有一段距離。有趣的是,雖然現在的街區已不再那麼熱鬧,但鄰近有一間同年成立的電影院 Sala Chalermkrung Royal Theatre(ศาลาเฉลิมกรุง),這座電影院是泰皇拉瑪七世為了歡慶曼谷建城 150 週年而下令建造,當年可說是全泰國最熱鬧、最先進的第一個設有空調的現代戲院。然而,隨著城市發展重心的轉移,電影產業的起落,老戲院不再放映電影,目前只零星作為表演泰國傳統「倥舞」的場地;想像著當時政商名流雲集,時下年輕男女在此區流連,雖有昔日輝煌的歷史,但是如今卻呈現蕭條之氣。
「安樂園」茶餐廳並不若鄰近的店家那般來來去去,歷經了兩代的經營,門上招牌的中文字透露了歲月的痕跡——由右至左寫著「園樂安」的老派書寫方式,標誌著這家店的歷史。店裡的擺設,亦呈現一種復古的「泰式摩登」,依著店內建築結構而量身打造的雙人雅座,鑲著白鐵皮的白色圓桌表面磨出使用的痕跡,桌上瓶瓶罐罐整齊地擺放了番茄醬、鹽、辣醬與甜辣醬;墨綠色的皮椅墊圓鐵椅,光澤飽滿的模樣,應是近幾年才更新。門口兩側木貼皮結構櫥窗,是五、六零年代的曼谷街頭常見的商店景致,裏頭整齊排列著美祿的綠色鋁罐,以及泰國皇室照片。美祿(MILO),這款來自澳洲的巧克力麥芽口味飲品,在東南亞各國相當常見,早年作為一種相對西式的潮流飲品,在六、七零年代的泰國西式咖啡店、茶餐廳蔚為流行。滾燙的熱水倒入簡便即溶的粉末中,攪拌後加上大量冰塊與奶水、煉乳,嗜甜的泰國人還會另外加糖。一杯冰涼帶有巧克力麥芽香氣的冰美祿,是所有大人小孩的最愛,而隨著雀巢集團在泰國的擴張,美祿成為泰國最受歡迎的巧克力飲品,是各式餐廳、路邊的飲料攤菜單上必備的商品,美祿的滋味也伴隨著許多泰國人成長。
平日上午的「安樂園」瀰漫著沈靜、安穩的氛圍,與香港相似類型的茶餐廳迥異,店內的客人兀自咀嚼嘴裡的食物,一邊翻看著報紙,而老闆則坐在店內一隅填充著客人用完的番茄醬;頭頂上的吊扇,以穩定的節奏呼呼旋著。找了張空桌坐了下來,牆上釘著的菜單只有泰文,密密麻麻一大排,以它釘著的高度來說字級極小,店員從後面的廚房探出頭來,以眼神示意要我點餐,一時間不知如何點起,只好比了一下別桌客人正在吃的食物,「一樣的來一份。然後一杯熱咖啡、冰美祿,兩片烤吐司與荷包蛋。」店員記都沒記便轉頭進廚房忙碌去。不久,飲料與餐具送上桌,外附一杯店家招待的茶水;玻璃茶杯,像台灣早期冰果室或熱炒店的那種,咖啡杯盤的材質是種看似陶瓷的白色塑料,你知道那是種當年物質不富裕但仍兼顧美觀、實用的權宜之計。冰美祿底下,為防杯子外的水珠滴得桌上到處都是,店家貼心地襯著一小盤子;那餐刀與白鐵叉子,整齊地擺放在紅色餐巾紙上,餐刀的木柄,被使用得柔滑順手。
大約是喝完那一小杯茶的時間,食物接著上桌。切成兩半、去邊的白吐司雙雙疊起,柔白而綿密,質地比起台灣的白吐司要更緻密;一大片溫軟的黃牛油,與白砂糖,讓客人各憑喜好搭配吐司塗抹,兩顆荷包蛋煮得水嫩,黃澄澄的蛋黃正處於有點黏稠又柔滑的半熟狀態。重頭戲當然是那盤隔壁桌客人也點的「火腿、熱狗、炒蛋與廣式臘腸」(這裏的菜名相當直白,沒有時下流行的餐廳常見的花俏菜名,完全以食材名稱與數量指稱),油煎炒過的火腿、熱狗、炒蛋與廣式臘腸,一小堆一小堆地擺放在盤上,沒有多餘的配菜與妝點,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是相當簡單的一道西式早餐組合,但是在老一輩的泰國人眼中,這是一份象徵著西方、流行,當年只有在特殊時刻才會帶著特別的人一起來吃一頓的餐點——別忘了這區域可是半世紀以前,全曼谷最熱鬧、眾星名流雲集的地方。
然而從現代的口味來看,這份「西式」早餐最令人驚喜的,卻是那幾片煎的發散著迷人油光的廣式臘腸,這絕對不是「正港」西式早餐會出現的食材,入口帶著微甜蜜汁香氣與風乾後緊緻的肉質口感,這幾片出現盤子裡的在廣式臘腸,正代表著「安樂園」老闆家族來自中國廣粵地區的移民身份,這是世代相傳的好手藝,現今也鮮少在曼谷其他地方品嚐得到。
而「安樂園」另一樣令饕客們魂牽夢縈的餐點則是:法式吐司。同是沾滿蛋液再去油煎的法式吐司,這裡煎出來的口感與色澤比較接近台式的雞蛋煎,較為香酥,與西式的法式吐司那種柔軟帶有蛋乳香氣不太一樣,雖是同樣的料理方式,但隨著煎鍋、用油量、火候的習慣差異,而烹調出帶有當地特色的「異國料理」。
「安樂園」,至今已經營業超過八十年,從那街區最熱鬧的黃金時代,到現在繁華褪盡,看盡老曼谷的興衰。現在的經營者是第一代老闆的媳婦,在傳承了兩代人之後,「安樂園」始終堅守著崗位,持續為生活在曼谷的人們供應美味的餐點。然而有趣的是,後來上網搜尋關於這間祖父級茶餐廳的相關資料時,無意間在一篇介紹這家店的網誌上,看到了一小段網友的留言(翻譯如下):
::
匿名 2010/06/01, 11:00 AM
當我試著唸出這家店的店名時,我感覺這發音聽起來像是中文。版主是否認為這店名源自於中文呢?
loloeatablethai 2010/06/01, 12:41 PM
這家店的招牌上確實有著中文字,那中文字唸作「ak-lak-hue」,意思是「樂園」,然而,這家店現在的老闆卻無法將「樂園」的意思連結到店名「On Lok Yun」,所以她說這店名也許不代表任何意思(!?)
但可別忘了創始的老闆(現任老闆的岳父)是一位泰國華人,所以他取這店名,在當時勢必意味著些什麼。
::
當我在網路上看到以上這一小段留言串時,內心覺得既驚訝又驚喜,驚訝的是,「安樂園」的現任經營者竟然不曉得自家店名的意思。中文字對她來說並非母語,而是一種陌生的語言、符號;雖然招牌上就清楚地寫著「安樂園」三個中文字,泰文 ออน ล็อก หยุ่น,英文 On Lok Yun(即泰文的音譯,也是安樂園的粵語發音),三種文字其實在各自的語言中是一樣的發音,指涉著同一家店,但是隨著時代的轉變,經營者遞嬗,三種語言與文化之間產生了斷裂。而令我感到驚喜的地方亦在於此——身為土生土長泰國人的第二代老闆,雖然無法讀懂自家店名「安樂園」,那屬於父執輩的語言,早隨著在泰國這塊土地生根而逐漸消解,但屬於「安樂園」的家鄉風土記憶,卻永遠封存在那美味的家傳廣式臘腸中;透過那一份滿足不知多少人胃袋的「火腿、熱狗、炒蛋與廣式臘腸」西式早餐,透過食物與味蕾,「安樂園」的精神因此得以一代代承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