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外籍藝術工作者的故事(二):法國電影工作者周雅立,「我不相信天份」

在台外籍藝術工作者的故事(二):法國電影工作者周雅立,「我不相信天份」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5.05.2016

上一篇文章分享了波蘭劇場人卡霞(Kate Stanislawski)對戲劇、表演的熱情,以及她在這裡的創作、工作與期望。本文將要訪問來自法國的周雅立(Cédric Jouarie),目前與妻小居住在台灣的他主要耕耘的領域是電影,已有多部廣告、短片以及實驗作品,以下就來介紹他在台灣的創作經驗。

周雅立 8 歲時就夢想成為電影導演。完成學業後,當時他在電影業沒有任何熟識的人,從廣告業開始,起初他的工作是尋找網頁用圖,慢慢的成為平面設計師,也開始拍攝一些作品,並為幾家雜誌公司寫影評。回憶年輕時的工作經驗,周雅立認為他一直都在往電影導演的方向前進,平面設計與廣告的工作帶給他攝影景框的概念與訓練,也漸漸開始籌備他的第一部電影短片作品。

2008 年他來台灣旅遊並喜歡上這個國家,促成了日後他在台灣拍攝的第一部中長度短片 Wish Hotel。因此片往返台法之間,他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兼工作夥伴莊丹琪,於是決定在台灣定居與工作。周雅立形容自己是個靜不下來的人,在法國時他日日忙碌於影評與作品拍攝,到了台灣,不僅不會說中文、不認識什麼人,更別說立刻開始拍電影了。

即使不熟悉環境,周雅立還是做了諸多嘗試。首先他進行了 One Minute Postcard 的實驗計畫,將明信片「美麗」的特質轉化成非一般的樣子,明信片總是印著當地最美麗的風景,他看見 101、陽明山等等著名旅遊景點,但他同時也看見繁忙交通、街上路人與捷運上的日常之詩,對他來說,最平常的東西時常蘊含著美。接下來他與妻子共同製作了 3 分鐘情境喜劇系列 BreakFast!《早餐店》,利用台灣特有的早餐店文化創造喜劇笑點。

他與妻子成立工作室 Kamomé International,拍攝廣告、MV、短片等等。去年他們完成了短片 Off a Cliff,將同志婚姻議題融入年輕藝術家的生存掙扎中,把這個近日離不開政治的題目變得有溫度了,這部短片也在多個歐洲電影節、LGBT 相關電影節播放,並得到迴響。

在與台灣演員、專業人員的合作當中,他逐漸擁有一個可以信任的團隊,例如他的御用音樂設計 Jimmy Lin 幾乎參與了每一個製作,而在〈早餐店〉的合作中,周雅立與台灣劇場女演員廖怡裬合作愉快,並想要與她和其他演員推出另一個系列情境喜劇〈大發明家〉,找來王宇婕、姜康哲和先前在《Off a Cliff》合作過的侯筇安加入固定班底,久而久之他與團隊變成朋友、朋友再變成家人,他說:「我喜歡與家人工作的感覺。」

最近 Kamomé International 完成一部實驗短片 Le Ressac,並預計參與各地的電影節,風格與主題和先前的作品迥異,周雅立在此片中加入舞蹈的元素,而這樣的結合一直是他想嘗試的。他提到自己的偶像是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因為「他什麼類型的電影都可以拍,而且拍得好」,向這個目標邁進,周雅立對任何形式、風格的電影都懷著開放的態度。

如果要說台灣帶給了他什麼,周雅立會說是那些他有幸一起合作的人以及隨之而來的靈感。創作能量旺盛的他最近開始籌劃拍攝自己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依然找來王宇婕擔綱女主角。除此之外也預計將拍攝最近被廣泛討論的死刑相關紀錄片,第一站就是探訪台中女子監獄,觀察、了解此議題的真正樣貌。

以上就是在台耕耘的外籍電影工作者周雅立的介紹,雖然訪問中也談到小製作、工作室自己出資拍片的辛苦,但能夠不停創作是很幸福的事,尤其緣份給了他很大的助力,在這裏遇見許多有才華的人一起努力。周雅立說自己從不相信天份,努力與熱情就可以帶你走到很遠的地方,這在他身上或許有了很好的展現。

#Cédric Jouarie #周雅立 #電影 #法國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于念平
圖片提供戴平雅、Kamomé International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