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時差 紀錄展|聶永真:家人在哪裡,想家的心情就在哪裡

小花.時差 紀錄展|聶永真:家人在哪裡,想家的心情就在哪裡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8.08.2016

台中出身的聶永真,戶籍地址上曾註寫的太平市建國村自強巷(現為台中市太平區建國里),是一處經過改建與土地劃分、現已不復見的眷村,小時候左鄰右舍多是未成家的榮民伯伯,因此每逢過年過節,家中餐桌都特別熱鬧。一家人搬離他出生成長的村子,是高中時期的事,後來他到台北讀大學、工作至今已十多年,父親過世後,他和妹妹也把母親接到台北生活。

去年小花攝影展籌備期間,策展人方序中就已與他會晤,談起計劃時那種不計成本的衝勁,讓聶永真有點為之擔憂,好在攝影展收得不錯的迴響,今年小花團隊便力邀他跨刀周邊商品設計。基於對計劃的認同,也認為眷村背景的自己沒有理由置身事外,聶永真選擇了乘載兒時記憶的厚板玻璃杯,並將兩組具時代感的詞彙印貼其上,成為富含舊語新解趣味的設計商品。

請談談你的成長背景?

我在台中太平的眷村長大,我爸是榮民,媽媽是台灣人,眷村裡有結婚的很少,我們家是其中一戶,所以除夕夜都會請街坊鄰居、沒有家庭的伯伯們一起吃年夜飯,小時候每到過年都很開心,因為會有非常多菜可以吃。我爸都用廣東腔很重的國語跟我們講話,國小四年級左右我們赴中國大陸探親,才聽到他終於釋放、滔滔不絕地講廣東話。

對自己生長的建國村有哪些深刻記憶?

比較深刻的是大部分伯伯的家中,靠近天花的地方會掛很多兩蔣相關的剪報或合照,或是朋友送的字畫,這是在眷村很常見的情景,因為我們家有小孩,所以除了掛我爸軍旅生涯的紀念品,還會掛我們從小到大的獎狀,掛滿滿的,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這是最常回想起的情景,還有我們每間房子都有庭院,很多伯伯很愛種樹種花,有楊桃樹、絲瓜等等。

生活中會有特別想家的時候嗎?

想家的心情會依附著家人在的地方,所以不會特別去想小時候的家,只有作夢時才會夢到回去建國村,不確定那是不是想念,但每當夢到那個地方,我爸就一定會出現在裡面,我才覺得那個地方有意義。

是否強烈感受過親情或家庭的羈絆?

我們跟媽媽比較親,因為年紀比較接近,爸爸就不太會表達情緒,基本的關心會做到,但距離沒有那麼近,從小到大也沒有習慣肉麻地表達,爸爸其實很柔軟和善,只是他不太會表露出來,可能也不好意思。我大學畢業時請爸媽來台北參加畢業典禮,那時我爸年紀已經很大,比較難走動,很難說服他出門坐車到台北,除非有很重大的事,當時我媽帶他來,下了台汽之後坐捷運到公館站,離台科大還有一段距離,我就騎機車一個一個載,那時候的感覺很幸福,我爸年紀大又有點胖了,載他的時候他把我抓得很緊,那個感覺很奇妙,好像第一次被爸爸依賴。

今年小花計劃以「時差」為名,你對「時差」有何理解或聯想?

名字取得很好,「時差」對某些人來講是時髦的詞彙,但在這個計劃裡是很有意義的。我常會幻想我爸媽年輕時、鄧麗君在唱歌的那個時代是多麼單純,包含所有人的愛情,都沒有什麼令人分心的事,很簡單美好。其實每個時代都有它的好,雖然現在的時代很複雜,但也有過去無法取代之處。

本次商品的設計概念?

它是小時候去吃館子會看到的,倒果汁啤酒那種很厚的玻璃杯,上面會印兩個手寫體的訊息,一個是「福利」,一個是「增產」,眷村會令人想到很多那樣的標語。當然「增產報國」四個字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一旦沒有多做解釋,就會有很大的爭議,改用「增產」兩字會有無限的想像。這個容器跟吃有關,上面兩個字詞在民生上很貼近大眾,又很有那個時代的感覺。

IMAGE

「增產」、「福利」(策展單位提供)

 

透過自己參與小花計劃,希望向觀眾傳達什麼訊息?

像我是外省第二代,Joe(計劃發起人方序中)是第三代,到了我們這輩已經認同台灣是我們的家,但也不可能忘記或忽略父母、祖父母輩來自哪裡,我們會被灌溉成現在的樣子,也是來自那樣的血液和曾經養成他們的土地。我覺得無論你的祖先來自哪裡都可以來看展覽,因為這些都是發生在台灣的故事。

【小花.時差 紀錄展】
08/19 - 09/18|臺北信義公民會館 眷村文物館(四四南村)
09/30 - 10/31|臺中 放送局
集資計畫詳見:小花,土地故事與記憶保存計畫
最新消息詳見:小花計畫 臉書專頁

#陳佩芸 #小花.時差 紀錄展 #方序中 #孫志熙 #聶永真 #眷村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孫志熙
撰稿孫志熙
攝影陳佩芸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