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選書|
海的旅館,透明的記憶

八月選書|
海的旅館,透明的記憶

作者BIOS 選書
日期31.08.2016

像膠卷顯影一樣地跨渡時間,70 年代的文字集結成冊

◎文學《試寫室》

近 50 年的跨渡,彩色映像從「一種注目」變得習以為常,下著的流行在喇叭寬褲和貼腿窄褲之間不知道巡迴了幾輪,而西西這些曾經刊載在香港《快報》專欄〈我之試寫室〉的文字,在專欄剪報良善保存至今的巧幸下,整理成了這本《試寫室》。

鳳梨罐頭會過期,文字亦然,閱讀這些各自成篇的文章,嗅聞得出一股久放閣樓的年代感,在今日拿出來端詳好像把過期 50 年的膠卷送去沖洗一樣,放相後大概會顆粒感很重、顏色走味,一點也不新鮮。《試寫室》書寫的題材兜著時下香港青年的生活切面,衣著西服、褪下旗袍,上影室看歐洲片,嬉皮文化正狂,這些 70 年代港城的新潮與流行,或許已經被後浪撲打消散,卻都像標本一樣完好地封存在《試寫室》裡頭。

作者:西西
出版社:洪範
出版日期:2016. 08. 05

 

海島女子的沙漠國度觀察

◎旅行《蒙面女人.漂亮男人:那些三毛沒告訴你的沙漠故事》

談起西亞,講起沙烏地阿拉伯,你會想到什麼?是無盡的石油黑金?抑或是信仰阿拉的伊斯蘭文化?對於生長在台灣的我們,那裡的一切是陌生的,是神秘的,也因為不瞭解,我們甚至會有點敬畏與害怕。

本書作者林純如於 2011 年時,因緣際會進入了沙烏地阿拉伯。在文化衝擊之下,她也觀察到了許多矛盾。當走進女用廁所,她看見了許多女孩摘下頭巾與面紗,拿著名牌化妝品塗抹胭脂,卻在走出廁所後,必須戴回所有防護,因為在這裡,女孩露出容貌是犯罪的。此外,在這認為同性戀是死刑的國度,她卻瞧見了同性在公開場合牽手談心,男人與男人之間,比任何她曾到過的國家更加親暱。

在異地生活的那三年,對她來說,最值錢的並不是金銀珠寶,而是女性被文化與體制下剝奪的自由。《蒙面女人.漂亮男人:那些三毛沒告訴你的沙漠故事》記錄下了三年來她生活的種種,也寫下了在異地的觀察,十分精彩。

※ 作家 X 電影,講座熱烈報名中:http://www.accupass.com/go/halallove

作者:林純如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6. 08. 09

崇尚自然的簡約生活練習

◎飲食《365 日。日常生活與餐食》

時間匆匆地過,日復一日的生活,你是否常常過了今天,就忘了昨天自己做了些什麼?

來自日本的生活美學專家渡邊有子記錄下每一天的細瑣美好,並搭配一張圖片及簡單的文字寫下心中感受。以飲食與料理為主,同時也寫到了旅遊、植栽等生活面貌內容,十分日常,卻在用心體會過後而顯得深刻。

此本《365 日。日常生活與餐食》適合一天翻閱個幾則,若你是一個嚮往簡約生活的人,那你更會愛不釋手。原來,只要對日常多用一點心,每一天都會過得很特別。

「希望今年一切安好。」每一年的開始,我們都該這樣對自己說,並且打開心胸、踏實地過。

作者:渡邊有子
出版社:合作社出版
出版日期:2016. 07. 27

 

與紙製日用品共享的親密時分

◎設計《迷人經典!生活紙物設計圖鑑》

對於某些人而言,指紋與紙紋的摩挲,是上等美妙的聲響,有的時候甚至是為了聽到一倏清脆的翻書聲,讓人巴不得讀字的速度再快,趕緊翻到下一頁。紙張作為最貼近生活的媒介,這本《迷人經典!生活紙物設計圖鑑》對於閱讀經驗的蒐集廣泛,駐點紐約,不只關注書籍的裝禎設計,更放眼生活中時常接觸到的日用物件,紙張作為一種陪伴,觸發人們對於週遭細微的感知能力。

看球賽前買來果腹的熱狗,用印著橄欖綠和芥黃色的紙盤呈裝,充滿活力的配色正符合球賽的熱血激昂;啤酒瓶外貼服的酒標設計,採用飽和度高的鮮豔顏色,相陪每一個歡暢時刻;標榜環保的原色牛皮紙袋打印著黑色極簡圖樣,讓紐約客的購物行程亦能展現雅痞品味⋯⋯在凝視或碰觸這些紙製日用品的當下,纖細地感受勾勒生活樣貌的美好細節吧。

作者:仁平綾
出版社:原點
出版日期:2016. 08. 11

 

在靜謐的獨處裡靠岸

◎生活《海的旅館:「隱晦家庭」繪本三部曲之一》

每個人都需要獨處,擁有一段與自己相處的時光。那並不是逃避現實,也不是不敢面對世界的藉口,我們仍愛著身邊的人,不過人總會疲憊,需要休息。在繪本裡頭,獨處的時光是一座海的旅館。這段時光能讓我們安靜地與自己對話,梳理好思緒,準備好自己;出了旅館之後,我們又有能力好好生活了。

《海的旅館》是一本很適合大人讀的繪本,圖畫與用色讓人看了舒適安定,翻一翻吧,也重新思考獨處之於你的定義。

作者:馬尼尼為
出版社:南方家園
出版日期:2016. 08. 15

 

職人的初心,窯燒玻璃的技藝典藏

◎文化《透明的記憶:感受日常玻璃的溫度》

窯燒玻璃落在產業光譜的中間值,不若大規模生產的工廠擁有商業資本,亦不若因文創轉型而新創的經營模式,適逢產業的夕陽階段,日漸頹微。《透明的記憶》書寫了一段窯燒玻璃的歷史,從玻璃廠房在台灣札根道來,記錄了碩果僅存的師傅群像,窯製過程的解說與實地留影,以及納入設計美學而嶄獲新生的技藝工法。

下回在熱炒店酣飲啤酒的時候,不妨多感受一下握在手裡的玻璃杯,它乘載了竹苗地區盛產玻璃的過往榮景,眾人乾杯時敲撞的紮實厚度,是年過半百的老師傅耐著五、六十度的窯爐高溫,鍛燒出來的透明結晶。老師傅們執拗於古早費時的做工,將玻璃原料在窯爐熔融後口吹塑形,悉心呵護著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通透潔淨的物件和器皿。期許這樣慢工細活的傳統產業後繼有人,志業長存。

作者:錢麗安/文字,翁子恒/攝影,行人文化實驗室/企畫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6. 08. 11

#選書 #生活 #文學 #文化 #飲食 #設計 #旅行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曾榆皓(文學、設計、文化),亨利八世(飲食、旅行、生活)
攝影曾榆皓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