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導演紀錄高雄,人文、環境、歷史的紀錄片之旅

五位導演紀錄高雄,人文、環境、歷史的紀錄片之旅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6.10.2016

高雄電影節特別企畫「紀錄高雄」系列,讓影迷在紀錄片裡體驗高雄的人文故事,今年獻上顏蘭權與莊益增拍攝「橋頭糖廠」百年興衰起落的〈橋仔頭的春秋大夢〉;許慧如紀錄「SKB 文明鋼筆」的〈記憶書寫〉;柯妧青導演以原住民「林班歌」為主題的〈誰在山上唱歌〉;林泰州導演以實驗紀錄手法再現「高雄空汙」的〈好美麗的煙囪啊!〉;以及鄭立明導演透過影像、舞蹈重建「美濃第一戲院」的〈空一格,戲院〉。五部紀錄片將於高雄電影節世界首映,導演們也會出席映後座談,與影迷暢談高雄人文、環境與歷史的省思。

《無米樂》、《牽阮的手》的知名導演搭檔顏蘭權與莊益增,新作〈橋仔頭的春秋大夢〉(Fantasy)帶來兩人前所未見的魔幻風格,紀錄橋頭糖廠從 1901 年設廠後的百年歷史。兩位導演邀集曾創辦與駐村「橋仔頭糖廠藝術村」的蔣耀賢、呂沐芢等藝術家,以劇場、繪畫、雕塑、行為藝術等,融合多種影像形式,創新紀錄片手法穿梭橋糖百年風光。觀眾在紀錄片中看到日治時期的農勞製糖故事,到近代由藝術家自主創辦的藝術村風景,顏蘭權與莊益增將百餘年來橋頭糖廠的政經紛爭與觀光化危機,化成藝術地景裡的無盡省思,勾動觀眾重新看待歷史遺跡的意義。

〈橋仔頭的春秋大夢〉(Fantasy)

以「私人書寫」在台灣紀錄片獨樹風格的許慧如導演,新作〈記憶書寫〉(Present Past)拍攝高雄在地老牌「SKB 文明鋼筆」,透過老員工的身影與訪談,穿過一甲子的歲月,看見在數位時代即將消逝的手感、氣味與含蓄溫吞的情感。許慧如以如鋼筆寫下的影像詩感,極力營造的細膩氛圍,深刻捕捉鋼筆與指間無法言說的親密關係,帶著觀眾重回手寫情書的復古情懷,猶如唱著青春感傷之歌,是一部優美至極、詩意盎然的動人紀錄片。

〈記憶書寫〉(Present Past)

作品經常涉及女性勞動與原住民議題的柯妧青導演,這次以「林班歌」為主題拍出〈誰在山上唱歌〉(Echo in the Valley),唱出原住民早期山林勞動的悲歌。在 1960 年代後期,原住民為了生活開始湧入國有林班地工作,每次上山伐木就要一兩個月時間,在艱辛的工作環境裡,他們只能用歌聲撫慰過度勞動的身體、疲憊失落的靈魂。作家撒古流以「黑暗時期」形容那段原民部落剛走入現代文明的歷史,他說「我們靠勞力換取貨幣,迷迷糊糊去林班賺錢,最後犧牲的是對土地的信仰」。柯妧青導演寫實拍出被遺忘的歷史,年過半百的被攝者口述青春歲月,再唱林班歌即使旋律輕快,但歌詞裡的無奈刻劃了一代原民勞動的辛酸。

〈誰在山上唱歌〉(Echo in the Valley)

〈好美麗的煙囪啊!〉是導演林泰州的「脫口罩找藍天」計畫之一,以大量空拍和實驗手法梳理高雄三大污染事件,包括 1992 年大林浦發生鎮暴部隊毆打村民的五二六事件、2005 年林園工業區擴廠隱匿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以及 2008 年潮寮毒氣災害,影像結合腐蝕裂解刮擦影像,空拍畫面疊上化學彩影渲染、燃燒的鬼魅顫影、灰斑的染塵鏡像與影音扭曲的魔法,呈現顛覆性的工業地景與難以用視覺表達的空污質地,讓觀眾在「美麗」視覺的諷刺體驗中,反思環境污染問題。

〈好美麗的煙囪啊!〉

鄭立明導演的新作〈空一格,戲院〉以停業二十餘年的美濃「第一戲院」為創作對象,帶來一場影像、舞蹈與歷史交織而成的實驗紀錄作品。美濃「第一戲院」是台灣少數保存完整的民間老戲院,戲院老闆的女兒林玫伶校長,也曾出版繪本《我家開戲院》介紹這座戲院的興衰。鄭立明導演以這部繪本為出發,在荒墟的戲院空間中,以舞蹈與實驗影片形式,甚至找來《薛平貴與王寶釧》的客語配音版本做放映,並加入鍾浩東的政治歷史符號,與空間譜出一段美麗的電影記憶之舞,充滿台式「新天堂樂園」的想像魅力。

〈空一格,戲院〉

2016 高雄電影節

高雄電影節今年推出「早鳥優惠票」,將於 9/30 於「愛 PASS 售票網」全面販售,只要於影展開幕前預購,即享有單張 150 元的優惠票價。影展於 10/21 至 11/6 於高雄圖書總館、電影館、in89 駁二電影院、正港小劇場登場,並增加「雄影短片節」10/25 至 10/31 於台北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行,所有國際競賽短片也可於「雄影雲端戲院」APP 下載觀賞。相關資訊可上高雄電影節官網,或 Facebook 粉絲專頁查詢。

#鄭立明 #林泰州 #柯妧青 #莊益增 #顏蘭權 #許慧如 #電影 #高雄電影節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資料提供高雄電影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