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藝文大道|《書店裡的影像詩》 80 間書店、80 種生命情調:專訪侯季然
關於「書店裡的影像詩」
2014 年夢田文創推出以書店為主題的戲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並在每集節目之後播出紀錄短片《書店裡的影像詩》,介紹了四十間別具特色的小書店,獲得國內外觀眾一致的肯定,屢次參加國際影展都有不錯的成績。2016 年再度推出第二季,導演侯季然走訪全台各縣市甚至遠赴離島拍攝,以詩意的鏡頭語言紀錄四十間書店,四十種生活樣態以及四十段人與書的美好關係。
Q:你小時候對於書店的美好回憶是什麼?
小時候,因為我是住在城市裡面,所以我們家附近其實滿多那種大大小小的書店,但是印象很深刻的,現在想起來是那種公車的票亭,就在我們家皮箱店的馬路邊有一個公車票亭,它會掛很多雜誌,用夾子夾在那邊那種,也會放一些書。小時候我跟舅舅一起顧店,他就跟那個書報攤的老闆很熟,就會去借雜誌來看。所以我小時候就看了好多《獨家報導》、《時報週刊》這一類的黨外雜誌。
刺鳥咖啡書店。 |
Q:《書店裡的影像詩》第一季拍攝了四十間書店,第二季又四十間,在拍攝、挑選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標準是一定會遵守的呢?
因為大部分的書店是集中在台北市,那我們希望盡量往台北市外面去,西部、南部、東部。第一季的時候,其實就是環島去拍,那第二季的時候,我們又跑到澎湖、金門、馬祖去拍。
因為看一家書店,其實不只看那家書店,你也是在看這個書店所在地的那個地方的風貌跟感覺。所以希望它可以有這種地域上的平衡。拍一季大概要繞個台灣兩三圈,現在應該就有四五圈了。
通常是我自己的偏好,很喜歡那種比較有故事、歷史比較悠久,或者是說它的主人很有個性,比較不為人知的書店。所以如果能夠讓我發現那種大家很少討論,但是其實在那邊已經有幾十年的那種書店,我就會很想要去拍。
|
Q:每一個書店你都根據它不同的特色,設計了不同說故事的方法。當時你是為什麼挑這條比較難走的路?因為你也可以把它交作業做完。
但,純粹就是好玩吧!而且是覺得想要把它當作作品來做,就是說,放出來就會自己是很願意去跟人家介紹的作品。
所以那時候一開始就決定不要用一個模式去套所有的書店,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這些書店都已經「太有個性」了,所以如果用一個模式去套,就抹煞了這些真的最好玩的部分。其實第一季的時候,我是讓自己故意去找最大的空間,去讓每一家書店的特色都凸顯到極致,讓每一家都很不一樣,希望能夠做到四十家,四十家都不一樣。
|
Q:你看八十家書店,就有八十個老闆,就有八十種人生、八十個故事。這樣拍下來,你有沒有發現書店老闆有什麼共通點?
我還沒有拍之前,都覺得書店老闆是比較孤僻,就是不想要跟人家接觸,所以就自己開一家小小的書店,但是拍了之後,其實我覺得他們就大部分都很愛跟人交流。
拍了第一季、第二季,拍了八十家之後,你現在問我說書店老闆有沒有共通的個性?好像很難歸納,因為真的每個人都太不一樣了。但是如果有的話,就是他們都是很有個性。而且他們都是很……怎麼說,他們都是很敢活出自己想要「活」的方式,就是很有主見,不會被那種主流的想法牽著走。
譬如說,很多不是藝文圈的朋友,知道我在拍這些書店,每個人都會問我說,這些書店到底要怎麼經營?但是我在跟這些老闆聊天經驗裡面,他們都要花很多的力氣去經營書店,但是他們從來不會把這個當作第一件來跟我講的事情。
他們永遠講比較多的就是他的想法,他對這個地方的情感,他對書的情感,他對這個土地的情感……他對他所關懷的一些議題、身份的情感。所以我覺得這其實就跟我們社會上一般的邏輯,是倒過來的,現在通常大家就會去問說「你怎麼活下去?」,但他們會想說「我怎麼活得好?」。
《公視藝文大道》第 206 集《閱讀四十種書店風景--侯季然》全集內容線上看
【公共電視】
公共電視於 1998 年 7 月 1 日正式開播,我們立志成為一個真正以民為尊的電視台,不專為政府或某一政黨服務;不以營利為目的,也不受商業或利益團體左右;是接收全民付託,以服務公共利益為宗旨的電視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