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鐵鏽、腐敗:《地海之詩》野蠻的氣味

血液、鐵鏽、腐敗:《地海之詩》野蠻的氣味

作者電影啟事
日期08.01.2018

在大眾的理解中,紀錄片的拍攝以紀錄真實為目的,因此對紀錄片敘事的想像比較偏向觀察、訪談等等形式。然而創作者們持續探索紀錄片的多種形式,紀錄感官、氣氛或是自我紀錄等等的方式使得影像和聲音更具有表現性,呈現了另一種概念的寫實:經驗的寫實。畢竟紀錄片仍是經過安排的產物,不可能達到真正的「客觀真實」,邀請觀眾體驗或經驗某環境或事件,也是一個開啟想像和對話的方式。

2017 國際民族誌影展 TIEFF 其中一部紀錄片《地海之詩》(Leviathan) ,紀錄遠洋漁業的捕魚過程。不同於傳統紀錄片的訪問、側拍形式,把攝影機丟進魚群和海裡,讓觀者以更感官的方式直接身處於海水、魚、和巨大的漁船。Leviathan,利維坦,是聖經中描述的海中巨獸。在約伯記中,巨獸使得海洋如膏油一般沸滾,世上沒有生物像牠一樣無所懼怕。而如此令人驚懼的古老傳說生物在今日成了切開海水疾行的遠洋捕漁船。牠吞食海中的生物,一路吐掉殘骸和鮮血,在所經之處大量的掠奪。

紀錄片從一開始就充滿各種聲音:海浪的聲響、機器運轉的聲音、鋼鐵漁網的碰撞聲、漁獲被切割掏出內臟的聲音、大量魚類和貝殼在船板上彈跳發出的潮濕聲音、殘骸落入水中的悶響。繞行船隻啃食殘骸的海鷗用牠們的喙敲擊鋼鐵船身,這些聲響如巨獸的呼吸和嚎叫鋪天蓋地而來,好像將觀眾的感官一口吞下。

而觀眾眼中所見的景象可說是沒有任何敘事性,是純粹的視覺體驗,並且強烈到激發各種關於嗅覺、觸覺甚至味覺的感受。魚隻被人類一手抓起,快速的開膛剖肚並且以強勁水流沖洗,再丟進鋼桶中,大量的猩紅色血液、失去血色的魚群隨著船身搖晃,瞪大死魚眼,魚肚翻白。充滿鐵鏽的船,鮮豔的螃蟹和其他海洋生物染上了死亡的腐敗霉色。被撈捕上岸的水母已經死亡,和其他殘骸血水一起排入水中,船的速度快,屍體不停地衝撞鏡頭。而海洋是深沈的暗色,和透明刺眼的泡沫形成對比。天空的顏色看來時而像黃昏時而像黑夜,充滿了不詳的感覺,而處於巨獸腹中的人們賣力地勞動著、工作著。

在這樣的感官饗宴中,每個觀眾都能夠重新經驗漁船上的感官刺激,能夠鮮明地想像各種聲音和氣味,紀錄的影像不再有距離,而是提供一種封閉又開放的體驗。不只用如此直接的方式讓觀眾理解食物的來源,也完整重現了巨獸的野蠻和原始。並且,我們能看見魚所看見的、甚至看見船所看見的視角。這樣的揭露和呈現是不具批判性的,整部紀錄片並沒有從外部介紹承載這個巨獸的產業結構亦或是在岸上的消費者,並沒有要表達任何立場,而是從讓觀眾從內部去體驗,進入巨獸、成為巨獸,或者成為被掠奪的生物,讓自己進入那個原始的感官裡面。是人創造了這隻巨獸原始而可怕的力量,或許巨獸只是展現了人們已經遺忘存在於自己內部的吞食、掠奪的慾望。

#海洋 #紀錄片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于恩平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