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電影一下|張亦絢看《未來無恙》:輕柔觀看,強壯學習
我很喜歡《未來無恙》這部紀錄片。它讓我想到契可夫那些最不雕琢,也最令人難以忘懷的短篇小說。沒有傳奇與英雄主義,只有在生活的日日磨難下,挺直了腰讓自己不被碾碎的笑臉與淚水。
赫曼赫塞一系列的成長小說點出過一種關於青春的難題:為遠大理想奮鬥易,為一己的日常改善難。也許可以說是有趣的,賀照緹導演片中的花蓮兩少女,小珍和小沛,恰巧都是赫塞型主角的相反,說是個性使然或情勢所迫都可,她們是與生活這個怪獸不斷近身搏擊的典型。
如果你易感又有點夢幻,這部片剛好可以均衡一下你的個性,讓你更加具有面對現實的勇氣;若是恰恰相反,你克服過排山倒海的困難,那麼,這部片更屬於你,因爲想必你會從中,或多或少地看見自己——它很重要,因為看見與守護常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從看羊到看著學步的小孩,從看門到看家,「看」都是最基本的行動,也是開端,是給予,也是負起責任。
重新看見「看」:關於ㄧ種不像攝影機的看
我侄子三歲時,對會注意小孩是否站穩才發動的公車司機非常在意,有次我發現他下車前有點拖拉,下車後我問他,是因爲你想跟司機先生說謝謝嗎?他說不是,「我只是想看看他。」多麼單純。輕柔且近於無目的的「看」,卻也是最感情的一種「看」,這正是《未來無恙》最感動我的元素之一。在任何一部影片中,都會至少有兩個層次的「看」,一個牽涉到導演的觀點,會反映在影片的結構中;另一個層次,則直接與視覺有關。
當我說《未來無恙》做到了單純與感情性的「看」,我說的就是第二種。
身為多部紀錄片的作者,幾乎完全不可能是因爲天真,而能保持對被拍攝者,古樸如孩童的「我只是想看看她們」,我更相信,這是在對主題嚴謹的思辨與自我要求後,淬鍊而出的藝術解決之道。偏鄉少女......多麼有議題性,可以分析與論述的東西絕不會少,如果沒有把握不做到二次剝削的窺伺,這部片最難的部份,就是怎麼處理視覺與權力的關係。但你不會看到導演做作的自我控訴,也不會撞見複雜化的剪接,用來與凝視保持距離,如果以毒可以攻毒,「看」原來也可修復「看」——這部片在視覺上始終保持一種溫和的表面性,與某種強化鋭利鷹眼的紀錄片截然不同,那種透過更多更深入的鏡頭來捕捉觀眾注意力的手法,是絕對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種我覺得幾乎可以稱它為「客人眼睛」的自制與等候。這種弱視覺(或許也讓人想到弱建築)並非無表現,而更像對「何謂表現」的概念位移。
它甚至讓我想起一個關於玩具與兒童發展的研究,裡頭說到,能力強大的玩具,對兒童反而不利,一個會唱歌跳舞說故事的多工娃娃,比起看似惰性的布娃娃,後者要比前者更好玩,也帶來更多對能力的刺激,因爲後者給了玩具主人更大的發揮空間。《未來無恙》給我的感覺,就彷彿拍攝團隊有意識地作為布娃娃,好讓兩個正值青春的少女,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連法官也掉淚的一頁:不該被遺忘的記憶角落
因此,《未來無恙》最精采的部份,都不是落在偏鄉少女的匱缺處境上,而是她們對自身狀況的詮釋,她們如何流暢又準確地發聲,使得她們不只是拍攝的對象,而更接近影像書寫者的一份子。
如果小沛是作為早早踏入婚戀,年輕媽媽的寫照,她的主題還包含了因感情對象而捲入犯罪的危機。努力爭取男友的注意力與答應娶自己,也許在某些觀眾眼裡,並不足為法,但小沛還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她的努力反映在她是如何努力認識她自己。在接近片尾時,我們聽到她自我分析,那種清明與直接,在在顯示了她的聰明與未充份發展的潛力。
小沛與小珍的近似處,在於她們的立足點都有感情利基不穩定的特質,小沛不住原生家中,住男友家 ; 小珍酒精成癮的母親,則帶著重重障礙履行親職。在社會新聞中,這些容易被貼上弱勢或風險家庭標籤的特質,影片可說,成功地拉開上述一概而論的同質化再現,讓我們看到標籤不足以容納的血肉之人。
英美的女性主義很早就指出,除了保護兒童,光以合格與否檢驗或排除如用藥或有酒癮的母親,而不思改變對「不同的母親」,提供支持資源與協助系統,非僅是歧視,對維護下一代的權益,也非常不實際。《未來無恙》可以說,踏實地在台灣本土的田野中,更具體地揭露這個仍被普遍忽略的社會環節。我們看到小珍的母親如何盡其所能,就算自顧不暇,也未全然放棄付出。小珍因此也可以有層次地取捨母女關係中的良窳,在此之上建立自我。
然而,就算一份傾向良性的母女關係,也不代表沒有需要反思的空間。這個部份尤其反映在小珍應母親的期望下,撤銷對其他家庭成員的告訴,令法官甚至主動闢出一個外於法的空間,在其中掉下淚來。這整段透過小珍一絲不亂的敘述呈現,可說令人感到錐心刺骨又波濤洶湧。任何對於公平正義有一點關心的人,我想都不該錯過這一段,理論上不可能存在任何官方檔案的「司法外一章」,它是另一種不該被遺忘的、民間的、兒少的、性別的、甚至也是法律社會學的記憶。
成敗參半是記取現實,也是保留歷史文化的刻度
即使是如今我們以為不是禁忌的納粹屠殺事件,也歷經過漫長的緘默期。一個社會能夠主持多少公道,往往不只是良知或勇氣就足夠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創造一個社會集體學習面對的文化過程,使得共識有實踐的可能。一個留守在成敗參半現實中的紀錄片如《未來無恙》,既不一味令人振奮,也不放任絕望,卻是在留下歷史文化刻度的同時,最能為未來的社會共同學習奠下基礎的一塊磚,如此,我們果真能說:未來無恙,誠哉斯言。
《未來無恙》
導演|賀照緹
上映日期|2019.08.30
【小麻煩】
若把《痛苦與榮耀》視為阿莫多瓦的遺囑,我想他要說的就是,「比電影更值得保衛的,是我的同志生命。」雖有不盡理想之處,精闢處仍是大師經典風範。從幼年到老年的自剖,收起的是花俏招搖,絕不收起的是大膽與深情。
【麻煩電影一下】
電影之道在麻煩。不製造麻煩的電影無可觀,生出了麻煩的電影才可愛。嗯,有點麻煩⋯⋯,當我們談論一部有趣的電影時,我們似笑非笑,表面怪罪,心中深喜。它或許還有些難懂,它可能已讓人吵架,但就是如此,我們心嚮往之。麻煩是多麼親愛的字眼啊,當我們想從陌生人那裡問到一點資訊,當我們希望身邊人遞給我們什麼,我們就從這一句開始:麻煩你/妳⋯⋯。【麻煩電影一下】每個月會挑出一部有麻煩的電影,與你/妳一起不厭其煩。
【張亦絢】
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及視聽研究所碩士。早期作品,曾入選同志文學選與台灣文學選。另著有《我們沿河冒險》(國片優良劇本佳作)、《晚間娛樂:推理不必入門書》、《小道消息》、《看電影的慾望》,長篇小說《愛的不久時:南特 / 巴黎回憶錄》(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