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項萱・紅磡廚事|第一次自己張羅年菜,首先找一間可信的臘腸店
往年除夕早上,我會隨母親出門,至傳統市場進行最後採買,再趕著午時前回家拜祖先。我家向來年味清淡,傳統人家吃的香腸、烏魚子等年節食材,多半不會出現,爸媽講究養生,年夜飯的餐桌上通常以蔬菜、海鮮為主,零食糖果的準備也很節制。
2021 年春節,疫情阻絕了返台過年之路,活到三十多歲,我第一次有機會盤算,要怎麼以一己之力籌備農曆新年。辦年貨的齒輪咔咔轉動起來,我南奔北走地四處張羅,試圖結合港台兩地的飲食習俗,置辦一份心目中理想的年貨。
就是因此尋獲了錦祥號的臘腸。
在香港要買臘腸不難,但也許是家庭教育影響,我一向對製程不明、富含添加物的食材抱持謹慎態度,所以從未買過臘腸。然而為了在自己的年夜飯處女秀上端出經典的臘味煲仔飯,於是精挑細選這家香港的老字號,錦祥號標榜全程本地製造,不使用防腐劑。
工廠兼門市位於西環,我嫌麻煩,就近在上環海味街一帶的排檔購買。小小的排檔,陳列所有產品倒也綽綽有餘,各式臘腸鹹肉吊掛一排,看上去顯得豐饒。年節近,停下來買臘腸的人潮不少,這是老店令人心安的證明。
若是要做三拼的臘味煲仔飯,那需準備臘腸、潤腸和臘肉,但光是臘腸的品項就有數樣──三花腸、特瘦臘腸、金華火腿腸與黑椒臘腸──該如何挑選?顧攤的阿姨會親切為你解答。
三花腸是最傳統的配方,肥瘦比例為 2:8,「特瘦的比例就是 1:9,現代人講求健康嘛,不吃那麼肥的話,就可以買特瘦。」金華火腿與黑椒則顧名思義是加料調味,過年如想來點排場,選擇金華火腿腸是不錯的。
攤位上還放了一盤碎腸,尺寸凌亂、長短不一,「碎腸就是三花腸,只是沒那麼漂亮,通常會剁碎拿來做蘿蔔糕。」原來在灌腸的環節中,難免出錯、斷裂,無法成為完美的臘腸不打緊,畸零的身形仍有用武之地,況且標價也大有落差,不失為節省支出的選項。
作為老品牌的銷售員,阿姨不見那種香港店員典型的厭世淡漠,不但有問必答,亦再三強調:「我們這都是香港製造,有七十幾年的歷史喔!」見我拍照,也不攔阻,熱情道:「多多幫我們宣傳唷!」一旁的大叔倒是安靜,埋首拆解一大塊金華火腿,挑選不同部位片成小塊狀,有的拿來煲湯,有的適合熱炒提味。
讀過錦祥號的故事,我隱約明白阿姨的待客之道。許多老店難免有脾氣,但是做臘腸是不討好的體力活,本地製造比拼不過中國低廉的人力、物力,負責人余錦華本身年近七十,一班伙計也都差不多這個歲數,接班人連個影子也沒有,老字號營運一天是一天,仰賴有心的市民支持,與人為善挺重要。
余錦華做臘腸的起點始於父親,五〇年代仍是孩童的年紀就開始幹活,但幾十年下來,錦祥號一直是貼牌工廠的命運,辛苦製作的臘腸總是被貼上別家的標籤才賣出去。香港指標性的飲食週刊《飲食男女》十年前找上他,他在訪談中真情吐露:
「你問我做臘腸有沒有自豪感?我沒有,一點也沒有。我憑什麼自豪?每日由凌晨做到深夜,一刻不能停。做了一輩子,沒有自己的店,交貨給別人,別人轉手賣貴一兩倍以上,我做了一輩子,沒有人問,沒有人知道,風光都是別人的,甚至被人奚落、侮辱、壓價。我靠一雙手掙錢,掙得了多少?所以我不留錢,我恨錢,恨它讓我那麼辛苦。」——〈無冕之王 錦祥號〉《飲食男女》第 903 期,2012 年 11 月 16 日
好在近年來,香港本土意識抬頭,提倡港人食港菜、港豬,堅持本地製造儼然護身名符,錦祥號才終於擺脫為人作嫁的妾身地位,這都歸功於背後的手藝與原則經年不變──始終採用天然豬腸作為外膜,臘腸調味必備的玫瑰露酒也只選用香醇出名的「天津金星」牌,每天清晨五點開工、歷經種種程序成形的上百斤臘腸,還要入電爐烘乾四日方稱大功告成。
從排檔阿姨手上接過這份職人的心血,讓人特別想要好好做菜來發揮它的價值。
網路上的臘味煲仔飯食譜很多,左挑右揀,我看台北大三元酒樓提供給《米其林指南》的食譜最為合用,便依此調整成我想要的版本。做煲仔飯,一般建議用泰國香米,但我偏愛日本米的圓潤彈勁,只要泡水、瀝乾的步驟如實,粒粒分明的好米得來不費工夫。另外,請一定取用厚實的鍋,如此米飯才會受熱均勻,熄火後更有保溫效果,若沒有煲仔飯專用的瓦鍋、砂鍋,像我這樣以土鍋來做也成。
先在鍋內抹上一層薄油,避免米飯黏底,還能在最後烙出漂亮的鍋粑。瀝乾後的米與等量的清水入鍋(即米、水比例 1:1),便能蓋鍋開中大火燒製,水滾後、火調小,炆煮五分鐘。
同時可汆燙搭配煲仔飯的綠葉時蔬,芥蘭當然是首選,或是其他十字花科的蔬菜也好。另外需將臘肉、潤腸和臘腸以熱水浸泡一陣,你會發現看似精實乾身的鹹肉原來油量驚人。
米飯燜煮五分鐘後,把三款臘味條列蓋在飯上,略施力讓肉身微微陷入米飯中。此時再度蓋鍋以最小火煲煮,原食譜建議 12 分鐘,我視米量與米種不同略減為 8-10 分鐘,過程中,每隔幾分鐘便轉動鍋子的角度,讓整鍋飯的底部都能均勻烙色。
最後取出熟得脹卜卜的鹹肉們,片薄鋪回飯上,晶瑩的油脂流洩,再度蓋鍋略煮直到香氣飄散,關火燜個數分鐘,我喜歡葉菜維持翠綠,趁著上桌前鍋裡還溫熱,才放入芥蘭,淋上一匙煲仔飯醬油收尾。
2022 年春節,仍舊無法回家團圓,但有一鍋做得熟練的臘味煲仔飯,我就能在紅磡的廚房裡建立自己的年節傳統。
【紅磡廚事】
除了聽演唱會,沒人會來。除了因商洽公,沒人停留。但這裡有百年廟宇、甲子醬園,當香港習於物換星移,紅磡固守一種老派的格調,遊人不入,紅磡是生活的地方。這樣一片傍海的舊式街區,成了我尋港味、探港事的起點,我在紅磡做菜,整個香港都是我的廚房。
【周項萱】
編輯當很久,哪裡需要編輯,就往那裡去,目前在食物裡。寫家事,寫炊事,有時拍照。在乎柴米油鹽,也著迷星體運行。現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