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煩惱諮詢專線只到下午 5 點,但想殺死媽媽的時間都在半夜──《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

兒童煩惱諮詢專線只到下午 5 點,但想殺死媽媽的時間都在半夜──《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3.05.2024

「因為照顧祖母,根本沒辦法睡覺,已經到極限了。」

2020 年 10 月,日本神戶發生 22 歲的孫女勒斃 90 歲失智祖母的照護殺人事件,當時在日本社會引起廣泛討論。在這起「人倫悲劇」背後,「未成年照顧者」們面臨的困境也逐漸浮上檯面。

「未成年照顧者」,指的是當家庭成員中有人需要照顧時,因為家庭功能失能,而必須承擔起生理疾病、身體障礙、罹患心理疾病或知覺障礙等患者照顧責任的兒童或少年。

根據日本《每日新聞》於 2017 年的調查中統計,全日本約有 3 萬 7 千名年紀在 15 到 19 歲之間的兒少照顧者,其中有 8 成還在就學。因為必須承擔起照顧者的責任,這些兒少照顧者的青春被迫提早結束,即便日後家人去世、照護工作結束,他們的人生路徑也已經不再相同。

無法跨過樂園的閘門

《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書中一位受訪者純一,因為父母離異、父親長期在外工作,從 12 歲便開始照顧罹患失智症的祖母喜美子。2010年 4 月,那時只有國中一年級的純一和心儀的女孩約定好要一起去迪士尼樂園。剛通過樂園閘門,灰姑娘城堡近在眼前,純一卻突然接到日間照護中心的電話,說祖母發高燒了,要純一儘快接她回家。那時父親在北海道出差,純一只好從匆匆向女孩說明原委,跳上電車回到東京。從那時開始,純一便成為祖母發生狀況時的緊急聯絡人。

隨著年紀漸長,祖母的失智症越來越嚴重。純一升上國、高中後,喜美子開始在上課時不斷打電話給純一,有時一天就有幾十通未接來電。純一只能偷偷躲到廁所接起電話,一遍又一遍回答喜美子的問題。有時喜美子在日間照護中心身體不適、發生緊急狀況,純一也只能先聯絡照護支援專員先將祖母帶去醫院,等放學再趕去醫院看他。

然而即使說明了家中的狀況,有些老師也無法體恤,質問他:「為什麼是你在照護?」、「父母不能照顧嗎?」

不停震動的手機、因為照護而被耽誤的學業,以及總是被迫中斷的社交生活,這樣的狀況直到喜美子在家中跌倒、在醫院的建議下被送進療養院才結束。喜美子高齡 95 歲去世,純一最終握著她的手陪她走完最後一程。

儘管多年後回看,純一認為這段照護期間所學到的能力,在未來也能貢獻給社會,並期待能夠幫助更多像祖母一樣的人,但是純一曾經歷過的「無法社交」、「學業與身心狀況受到影響」,卻是許多未成年照顧者共同的經驗。

IMAGE

男子撰寫的照護日記。外婆的身心狀況、自己的心境都描繪得歷歷在目。(圖片提供:好人出版《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
 

好想殺死母親

「我真的每天、每晚都想殺了母親。」

另一位受訪者,從國中開始照顧躁鬱症母親的未成年照顧者小圓,在受訪時告訴記者,她能夠同理神戶照護殺人事件中當事人的感受。時常遭到母親毆打的小圓,在青少年時期也曾思考過殺死母親的方法,甚至列出了三點:

  1. 把她沉入浴缸。蓋住浴缸的蓋子。
  2. 把母親的臉壓在枕頭上。
  3. 打開瓦斯開關,同歸於盡。

雖然最後忍住沒有殺死母親,但是當小圓想打給「兒童煩惱諮詢專線」求助時,卻發現諮詢時間只限「平日上午 9 點到下午 5 點」,讓小圓不禁吐槽:「想要殺人、想要輕生的時間都是半夜啦!」

高中那年,小圓在作文中提到了家人的故事,老師約談小圓、了解她的家庭狀況之後臉色大變,帶她去了區域綜合(日本的支援中心)。

在老師的奔波協調後,小圓的母親終於敲定住院。她事後形容老師是「神人」一樣的存在,但神一般的成人,其實也顯示出未成年照顧者們的無助——成人所擁有的資源,少年們卻悶頭默默承受了許多年才了解。小圓將神戶照護殺人事件與自己過往的經歷對照:「不可輕忽孩童對於知識的缺乏,他們是真的徹頭徹尾地沒知識。所以沒辦法伸手跟外面的世界求援。」

在母親去世數年後,27 歲的小圓也已經展開自己的生活,進入社福機構工作。一天,她在機構中長者們看的《每日新聞》報紙標題上,看見「兒少照顧者」一詞——也是直到那時,她才明白,原來自己就是所謂的「兒少照顧者」。

孝順乖巧的背面

「年輕人因為照護工作而做出的犧牲,是應該自行承擔的責任嗎?」

這是受訪者朝田健太,在一場大學講座中直指核心的叩問。

《每日新聞》編輯部的記者們開始調查日本國內兒少照顧者的人數統計資料時,才驚覺日本政府原先並未針對未成年的照顧者做統計,僅有「30 歲以下」的粗略分類。這些兒少照顧者們如同社會中的隱形人,年幼時便擔起照護責任,若受到關注,往往被大眾評價為「懂事早熟」,然而在他們無法負荷、手足無措的時刻,卻未曾真正得到援助。

一樁樁「孝順」、「乖巧懂事」的新聞標題與佳話背後,代表的是社會的失能。

所幸隨著越來越多曾經的兒少照顧者願意挺身訴說自己的經驗,這群隱形人不再默默無聲。
報導中少數以真名露面受訪的受訪者高橋唯,於 2020 年在 YouTube 上設立「原兒少照顧者太郎兵衛與阿母頻道」(元ヤングケアラーたろべえとおかあちゃんねる)分享自己照護母親的經歷,也在社群媒體上以愛犬的名字「太郎兵衛」為暱稱,持續分享與母親的日常互動。

IMAGE

照護因車禍變成高級腦功能障礙的母親高橋唯(右)。記者問到喜歡對方的哪一點時,小唯說「開朗的個性」,母親則說「直率的個性」。(圖片提供:好人出版《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

高橋唯兒時也曾經無法諒解大腦受傷的母親為何總是像個小孩,無法像尋常母親一般照顧自己,手部殘疾的父親又必須外出工作,必須由年幼的高橋唯擔負起照護責任。她也曾將對父母的怨言寫成一張張便條紙,或是將媽媽視為功能不全的「機器人」,但最後總是因為罪惡感而將這些紙條丟掉。

成年後,高橋唯透過在社群網站、研討會中訴說照護經歷,回看這段時光,不只是與媽媽的和解之路,也是重新理解兒時的自己,並讓更多目前正在經歷這一切的未成年照顧者知道:他們並不孤單。

「如果能讓孩子覺得,周遭有一直在關照著自己的大人,小孩或許能把自己家裡的事情說出來。我當年也很希望身邊有可以傾聽、接納自己心事的大人。」

在《每日新聞》報導發酵之後,日本社會已經開始關注兒少照顧者議題,政府也著手擬定相關法案。台灣也曾有兒少照顧者的相關討論,《公視》在公視主題之夜《被孝順犧牲的人生?親職化小孩的甘苦》中,邀請曾是未成年照顧者的來賓們分享過往經歷;2023 年 5 月,台灣衛福部亦發表回應書面報告,允諾將盤點相關資源、及時給予協助。然而台灣的未成年照顧者的人數與詳細狀況,目前依舊處在迷霧之中。

當社會開始正視制度的不足,不再只是將未成年照顧者的故事視為一樁樁孝順、懂事的美談,我們才得以守護這些小小的守護者們——而這一切,必須從真正看見他們開始。

 

《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

作者|每日新聞編輯部取材組
譯者| 蕭秋梅
出版社|好人出版
出版日期|2024.01.24 

 
#每日新聞 #社會議題 #日本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宋文郁
圖片提供好人出版
核稿編輯吳浩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