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坎城影展|影評人週與華語電影:真誠,衝撞與勇氣

2024 坎城影展|影評人週與華語電影:真誠,衝撞與勇氣

作者楊晴絮
日期12.07.2024

坎城的另一個平行單元「影評人週」,其實是坎城最早成立的平行單元。時間是 1961 年第 14 屆坎城影展期間,當時在法國影評人協會(French Association of Film Critics)的奔走遊說之下,成功讓美國女導演雪莉克拉克(Shirley Clarke)的《藥頭》(The Connection)在坎城放映。《藥頭》不只是舞台劇改編的低成本電影,故事還是主流電影公司不會碰觸的迷幻藥主題,遊走於劇情與紀錄之間的實驗風格,也不是大多數影展感興趣的影片類型——更不用說在當時還是製片人主導性強,對於非主流作品態度較為保守的坎城。

1961 年《藥頭》的成功放映,也替坎城設下一個里程碑。隔年,坎城藝術總監 Robert Favre le Bret 決定延續這個經驗,委託法國影評人協會於坎城影展期間。另外策劃為期一週的放映節目,當時負責的主導人則將這一週的放映命名為「影評人週」(La Semaine de la Critique),2008 年才改為「國際影評人週」(Semaine internationale de la critique)。

像是 1961 年態度的延伸,國際影評人週致力於提供新秀舞台,為數不多的片量(不含特別放映,約十長十短的競賽片),只接受新導演第一或第二部作品。眼光獨到的他們,也給了肯洛區(《鷹與男孩》,1969)、里歐卡霍(《男孩遇見女孩》,1984)、王家衛(《旺角卡門》,1989)、吉勒摩戴托羅(《魔鬼銀爪》,1992)、伊納利圖(《愛是一條狗》,2000)等導演嶄露頭角的機會;近年,分別以《鈦》及《墜惡真相》在坎城鍍金的兩位法國女導演茱莉亞迪古何諾(Julia Ducournau)及潔斯汀楚特(Justine Triet),金棕櫚之路也是從影評人週開始的。

說回這屆坎城,今年另一部台灣片,則是被選進影評人週、台裔美籍導演王凱民的《蟲》。《蟲》描繪的是台灣二十出頭年輕人鍾翰的故事。設定為 2019 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因不明原因北上、遇到好心麵店夫妻收留的沉默失語青年,白天在傳統麵攤打工,夜裡則搖身一變成為心狠手辣的「兄弟」,四處替黑道討債。日夜生活高度反差,內在衝突日益增長,如同英文片名(Locust 意為蝗蟲)所指,孤獨的昆蟲一但行為改變,也能成為害蟲。

出色的攝影,尤其是夜裡的台北都像是被上色了一樣,連街邊的小吃攤都多了不尋常的味道;加上半野喜弘混鋼琴編曲、極簡但威脅感十足的電子樂,也賦予這部不乏暴力場景的黑色電影另一種自己的風格。雖然主角鍾翰像是電影裡台灣社會的年輕人一樣,看似對新聞畫面裡的示威運動無感,一旦持續遭受腐敗權力不間斷的操控、威脅、打壓,他最後的覺醒,也像是對現實社會中的不公不義的回應。

除了《蟲》之外,國際影評人週今年還選了另外一部華語電影,是美國華裔新銳曾佩裕(Constance Tsang)的《藍色太陽宮》。電影描繪皇后區一家華人女性經營的按摩店,這裡工作的女性有著不同的背景、身份,卻因為相同的夢想來到美國。經營者 Didi 與吳可熙飾演的 Amy 不但是同事、室友,還是閨蜜,而 Didi 正與躲避債務來到美國的台灣人張(李康生)熱戀,一場意外卻改變了三人的關係。

儘管流離失所、被社會邊緣化,這些華人相依共存成為彼此的家人。每場戲幾乎都只有一個定鏡,冷調的長鏡頭挖掘出底層人物的悲傷,陰鬱氛圍則回應了角色的沉默與絕望。在紐約皇后區土生土長的曾佩裕不僅以自己的生命經驗為靈感,也成功勾勒出紐約華人社區的現實。影片還在國際影評人週獲頒 French Touch Prize of the Jury,僅次於國際影評人週大獎。

其他參與競賽的華語片,成績最好的要算是管虎拿下官方「一種注目」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的《狗陣》。彭于晏片中飾演寡言的二郎,甫出獄選擇回到老家,一個位於中國西北的破敗城鎮。這裡人口外移,野狗成群。正值北京奧運開始前兩個月,居民組隊抓狗清理街頭,抓不到的關鍵黑狗,終於落在二郎手上;一人一狗卻產生情誼。

這幾年的管虎專拍商業大片,無論是戰爭史詩《八佰》,或是軍事動作《金剛川》。核心是一趟自我救贖之旅的《狗陣》,雖然還是有一些不至於血腥的暴力場面,相較之下「簡樸」許多,卻處處充滿驚喜。奇特又有趣的情節設定:不多話的男人與不說話的黑狗,戲裡像是無止盡地相互追逐(戲外黑狗則被彭于晏正式收編),或是沙塵滾滾猶如褪色的凋零市景;戈壁沙漠上結構特殊的廢棄工廠,搭配寬銀幕攝影尤其令人驚艷,要說《狗陣》是風格獨具的西部黑色電影也不為過。(不得不提的是,也有作品入圍本屆主競賽的賈樟柯導演也在《狗陣》裡客串一角。)

而賈樟柯的新作《風流一代》則是利用了自己過去幾部作品的影像素材,結合部份重新拍攝橋段,巧妙地讓趙濤扮演的女主角巧巧遊走其中。「年輕男子為了追尋財富,離開了老家和女友」——這樣的故事不是第一次出現在賈樟柯的電影裡,《風流一代》的女主角遭逢了一樣的事情,但戴著假髮的趙濤這時候是年輕充滿活力的巧巧,在這些於大同拍攝的粗糙 DV 影像素材之間忙碌穿梭,畫面則是來自導演自己的舊作《任逍遙》;電影就這樣隨著癡情巧巧追隨男友的腳步,時序開始往後推進。

《風流一代》回望導演之前的作品,也檢視了中國這二十年來前進的腳步,男女主角的故事在這裡反顯得無足輕重。新聞畫面裡播放 2001 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獲得 2008 奧運舉辦權、《三峽好人》中的三峽大壩工程、中國城市化進程等,甚至生活中出現 AI 機器人。過程間的巧巧時不時跳上幾段舞,但沒有一句對白;而充斥於影像之間的是曾在中國流行的音樂,彷彿是來自上個世紀的銳舞、搖滾樂、流行歌曲。強烈失落感與豐富的音樂形成了明顯對比,而這都是逝去時代的一部份,速度快得令人驚訝,儼然也是追求高速經濟發展的近代中國寫照。

中國電影的部份,不得不提的還有婁燁的《An Unfinished Film》。同為中國第六代導演,無獨有偶地,婁燁也拿了自己過去的作品「再製」,但與賈樟柯卻是截然不同。《An Unfinished Film》始於十多年未開機的舊電腦裡,找到了當年未完成的影片——一部男同志戀愛電影。

這不只是中國的禁片題材,定睛一看,那是《春風沉醉的夜晚》電影片段。「如果沒人看到,那有什麼意義? 這電影甚至連審查都不會通過。」——帶著這樣的熱血,他們試圖找回原拍攝班底,曾劍、富康、演員姜誠(秦昊飾演),這些都是《春風沉醉的夜晚》真實劇組,甚至導演小睿看起來跟婁燁還有幾分神似。

亦真亦假,還摸不著頭緒這是虛構還是真實,下一個篇章,已是拍攝告一段落,在旅館裡的劇組人員紛紛跟彼此微笑道別。突然雷厲風行,眾人被強制回到房內,旅館大門強制上鎖,還搞不清楚劇組確切的位置,影像風格一轉《An Unfinished Film》,變成多台攝影機的手持面,這廂企圖闖關突破防線、另一頭則是談判未果轉為爭吵,這時候《An Unfinished Film》已經變成了驚悚片,而戲裡的封城正要開始。

世界彷彿停止轉動,但時間開始明顯流逝,除了本來的攝影機,畫面新增了被關在房裡的劇組彼此的視訊影像,不僅如此,導演也把真實畫面摻雜進來,現實困頓中人民用手機錄製的低畫質影像、疫情期間大家賴以為生的網路消息等,這時候的《An Unfinished Film》已經變成大型直播現場。

無論是疫情期間或是過後,網路上早已流傳過各式手機或電腦鏡頭錄製的影像,有痛苦不堪也有自得其樂,而眼前的《An Unfinished Film》無論意在寫實還是創作,影片所成就的、企圖的,已是超越同類型其他作品太多。若把中國創作者的處境一起放進來檢視這個電影,很難不替導演的真誠及勇氣動容。

#婁燁 #賈樟柯 #吳可熙 #導演雙週 #坎城影展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楊晴絮
劇照來源FESTIVAL DE CANNES
核稿編輯陳劭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