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此與我的導演你,之五|曾英庭

於此與我的導演你,之五|曾英庭

作者孫志熙
日期04.03.2014

不如搭火車吧,你在信中寫著短短幾行字。我特別欣喜,並也覺得寬心,沒有解釋太多你卻好似懂得這個寫作計劃的意圖,這個意圖到底是激發你們的想像力好奇心,還是誘使你們與我出走呢,這麼說來其實沒有什麼依據,大抵是一種頻率,或只是因為你生性純真開闊所以如此提議,那麼,則又和我在你幾部作品裡察見的溫儒謹慎不同了。你是質樸,但不是乖。

我也知道為什麼是火車,你的前兩部作品,短片《煙火》和長片《椰仔》裡都有火車:懇親後共乘的母子、落單打盹而坐過站的媽媽,以及沒搭上車的泰籍尋親女孩。你的故事背景總是去城市化的,就算放假的鄉鎮役男丟下母親北上和女友跨年,城市的喧囂雜沓卻成為他內心憂慮不安的映照,雖然後來你告訴我,你想去的地方多半是些國際大都會,因為有那麼多人的可能,有那麼多的事在發生,一切縱然使人歷練,可你我都已經從無數影像也從僅有的時光裡明白,那並不能給人真正的安慰,何況是台北。

在車站碰面後,我才知道我們原來是相隔只有幾條街的鄰居,也才曉得那個暫離市區的行程目的地。週五中午的台鐵擁擠但是沉默,沉默令得窗外飛逝的景色拔尖價響起來,滿百歲卻遭整型改建的山佳車站、接近桃園一座水泥廠的高聳塔台,它們化分為若干小節,從似近若遠的過去捎來片段曲調,織響成你高中與大學時期的幕後音樂,你順勢溶接成一個人前開朗風趣的學長,夜深人靜時會在房間裡聽陳昇的歌。理論上我們搭著列車南下,實際上我們順著鐵軌往你的記憶行駛,我向你拋出的問題有點像是咒語,讓你隨火車行進節奏微幅擺盪,並緩緩陷入催眠,裡頭果真又是那些解不開的苦隱約地作疼。

你談起同學老師友人,稱他們為生命中重要的人,也十分倚賴這些前半人生中的情誼與互動,有的寫成了劇本,有的你將之變造為更美的回憶。這樣對人微笑著的信任使我聯想到拉不拉多之類的大型犬,這麼說並無惡意,只是兩方都有鬆軟潔淨而且忠實的底心,情緒低落就以吃喝權充發洩,也會在偶爾蹓躂到角落時,晃眼間流露出少許不明所以的悲傷神色。元智畢業考上台藝大電影研究所,你立志要拍完三部談論友情、愛情、親情的短片,即為後來的《夜宿》、《禮物》和《煙火》,我擅自命名為「人情三部曲」而你未予指正,我還說近年見過以親情為主題材的台灣短片中,應屬《煙火》拍得最有滋味,你只是爽朗地笑。你喜歡聽人說話多於自己講話,我希望我能再多說一點。

有一個問題我經常拿來問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意識?本來舒緩的成長能量是怎麼就出現了突波,像一次電擊將蒙昧點亮,埋下日後不斷再往深裡走的種子?小學時你從科博館的太空劇場出來,在回家的車上開始思考人的渺小和死亡後的無,想到心理承受不住,只能以頭撞車窗,用痛覺阻止腦袋繼續思考。不過往後的經驗很快證實了痛感的無濟於事,這種思考一旦起了頭就再也阻止不了,所以才必須從自問自答自討苦吃的創作裡尋求答案。我們過了第一關,找到一條願意全心投入的路,第二關尚在摸索,該如何發展、強化自身健全的世界觀,站穩一個能與萬物相對應的位置。然後,總還有無盡的關與關。

回程的月台候車椅上,你比喻自己始終如一的當下狀態,就像《醉鄉民謠》風雪裡的夜車,大燈只能照到前方兩公尺,其餘依舊滿天的霧。但你知道嗎,這茫茫惶惶的感受不是因為你剛退伍,而是我們全都走在同一條夜路,這時候如果用吊臂把鏡頭高懸起,就會看見漫漫長路上你的前前後後其實錯落零零星星的亮光,它們照射,是因為渴望傳遞從一部好作品得到的悸動。夜再深再黑,人始終能夠互相鼓舞與啟發的。

道別轉身後我還記著這天你說的一句話:要把自己想得比別人都好,甚至是比真正的自己更好。我想我會記住,直到此刻,直到很久以後。

 

【曾英庭】
曾英庭,1982 年生,台中人,台藝大電影所畢業。大學時期開始影像創作,在校因選修影評人藍祖蔚於系上開設之電影課程,逐步確立電影愛好與創作志向;曾任其它短片助導、副導,亦於 2012 年受選金馬電影學院學員;2013 年,第三部短片《煙火》與首部長片《椰仔》,各獲金穗獎學生類優等獎與一般類最佳劇情片獎,《椰仔》同時入圍台北電影獎最佳劇情片;目前著手進行下一部喜劇題材短片,以及一個尚未成形的偵探電影計劃。獅子座,現居大安。

 

【於此與我的導演你】
近來對「於此當下」的概念很是著迷,儘管我從不覺得自己擁有過它。但當我看向身邊這群投擲著青春、願能為小島帶來一些改變的青年,便衷心想記錄屬於某段時間軸線的痕跡,寫一部我們的台北電影青年誌。

這幾位也許還未導演過長片,卻都是我心目中優秀的新銳。關於台灣電影創作者的處境,用青黃不接形容不知道是否確切,也許這亦適用於所有時空中年齡相仿的 人。想相信一切沒有太糟,就像每代人都渴望自己活過一個輝煌年代,幸得與否,至少留下證明,曾經努力在黑暗中擦出一點點光亮。

【孫志熙】
曾任《CUE 電影生活誌》、《SCOPE 電影視野》主編。現從事專欄與文案寫作、短片推廣、獨立製片、跨國當代藝術組織台北組頭、地下電台主持人等,擁有多重身分與很多款名片。

#於此與我的導演你 #曾英庭 #孫志熙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孫志熙
攝影孫志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