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廣告消失了|每天都往理想前進一點點——專訪人生百味朱冠蓁

如果廣告消失了|每天都往理想前進一點點——專訪人生百味朱冠蓁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4.03.2017

酸甜苦辣鹹,不只是舌頭上的體驗,更是生活的滋味。西裝筆挺跟販夫走卒都只是生存的方式,而普羅大眾所定義的成功,框架了街坊與人們原本應該更加多元的有機性。人生百味是一群關注街賣以及無家者議題的人們:「我們想讓大家看到無家者非常平凡的那一面。」人生百味的朱冠蓁,經由自身團隊的深度田野跟親身接觸,用溫柔的語言描繪出無家者更為立體的樣貌。

人生百味:連接街頭與社會的溝通橋樑

該怎麼定義人生百味這個品牌,以及團隊的工作內容呢?公益以及社企都不夠精確,冠蓁認為人生百味,是一個倡議團體。「我們是溝通的管道,對著大眾講述那些斷裂的故事。」在以前的農業社會,街賣是非常尋常的職業。挑選著扁擔裡的商品,大家對於這樣的消費沒有疑慮、更非出於同情或壓力。而當都市興起、街坊林立,為求統一與秩序的法規一一出現,反而扼殺了街頭上多元的選擇跟發展空間。大眾與街賣者之間缺乏能互相理解的語言,而人生百味正是為了連結彼此而存在。「石頭湯計畫」用彈性有機的方式,連結大眾跟街頭上無家的大哥大姐;「人生柑仔店」重新檢視街賣的商品選擇,製造更良性的消費循環。在未來的日子裡,人生百味更希望透過街賣,串連跨領域的議題,使街賣頭家們的籃子裡,賣的不只是商品,更是不同族群關切的理念。

作為橋樑並不輕鬆,何況接點的兩頭是如此南轅北轍的兩個族群。人生百味發布資訊的管道,全透過網路的傳散。如何吸引對相關議題有所興趣的族群,並將街頭上的故事向大眾訴說,人生百味也正在開發各種方式。「時常聽到兩種非常極端的說法:一個是『人生百味!你們很紅耶!我常常在臉書上看到你們的消息。』另一種就是完全沒聽過。」冠蓁說到自己對社群網路的觀察,也不禁感嘆演算法所製造的強大同溫層效應。面對非軟調的無家者、街賣議題,無法以輕鬆的短篇文章清楚地傳達理念跟故事,因此在社群結構中並不討喜。「但總是會有閱讀的人,所以管道必須存在。」冠蓁引用了端傳媒總編的話,並強調:掌握自己領域內的閱聽眾,便是人生百味秉持的社群觀念。「吃完碗裡的,再去看看飯鍋有沒有飯;飯鍋沒了,再去廚房找一找,廚房沒了就去市場買,市場沒了再去到田裡。」自己碗裡的同溫層,共識都不一定相同,何況是更外圍的族群呢!人生百味致力於在自己的區域說好故事,讓好質量的內容持續發散,自然吸引更多聞到飯香的他領域閱聽眾。

親身進入街頭教室,以相同視角看待生存

抓取到了大眾端的注意,人生百味更核心的功課,是與街頭上的大哥大姐建立關係、產生連結。為做到更深入的田野跟體驗,人生百味除了多方接觸各種社福機構跟非營利組織,更親身來到街頭教室,與無家者們共同生活,以相同視角看待街頭上所面臨到的生存問題。「真正深入到田野的時候,看法會跟直接地助人很不一樣,因為你是以第一視角去面對生存問題。」

冠蓁跟我們分享了她親身宿於街頭的故事,由曾為無家者的街頭老師帶領他們,真實體驗在街頭流浪。第一晚他們選定住在有無家者落腳的艋岬公園。當時街頭老師就曾經提醒他們:艋岬公園非常危險、治安相當不好。但他們仍然決定露宿於此,並與公園內的無家者聊天交流。當他們結束此地的行程、準備移動到下一晚要住的公園外騎樓時,睡在艋岬公園內的阿姨卻疑惑地問他們:「為什麼要去外面?外面很危險。」公園外頭的人們覺得艋岬公園並不安全,而住在公園內的無家者反倒覺得外面的世界更加危險。即使是已經長期關注街頭議題的工作人員們,也跟真正的無家者擁有全然不同的觀看跟理解。人生百味試圖提供更多切入的視角,帶著大家看到街賣與無家者更為立體的生活面向。

人生百味同時鼓勵消費者直接與街賣商人做溝通,討論售價與商品,直接連結大眾與街頭頭家,促進更有效率的交流。「就曾經有頭家在聽到消費者建議之後跟我說:『我覺得他講得有道理,之前都沒有人跟我說過。』」在面對街賣者的兜售,我們時常遺忘街賣也同時是個正當且能夠持續優化的職業。主流就業市場的封閉和不友善,讓部分的人們被一道厚實的牆隔絕於外,街賣便成為一個敞開社會空間的游擊隊行業,打破制式成規、開拓都市規劃的可能性。

「如果有人需要這份工作,那這份工作應該要讓人感到榮耀、感到尊嚴,能夠讓人充實。」冠蓁回想起與許多頭家的接觸,她認為所謂尊嚴並不只是抬頭挺胸,對於部分的街賣者而言,能夠賺到錢養家,這就是他們所需要的尊嚴。大眾在經過更有脈絡的理解後,面對街賣的兜售,能有更正面的心態;而人生百味用和緩的方式,引導街上的人與社會有更多連結。任何社會問題都不該只是強制的根除,而是該去理解現象的形成原因,在其中看到更多的可能跟彈性。

記得別消耗自己,讓理想與生活維持平衡。

「我們希望到達的社會進展,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應該是看不到的。」喝了一口熱咖啡,冠蓁溫柔地說出這段話。在面對龐大的無家者議題,該如何不消耗自己、卻有效的將社會推進至理想中的樣貌呢?「當你知道這件事情無法以一己之力完全達成,每天你就能夠更踏實的多做一點、多墊高一點。墊高的不是自己,而是整個社會在往你理想中的景況前進的那個台階。這過程其實是非常紮實的。」有了這樣的認知後,面對無家者跟街賣者的態度就會有所不同。渴望成效的心情不再躁進,而是以更溫柔和緩的方式,慢慢將社會推向自己理想中的形狀。

「在做社會議題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是,我覺得不能消耗自己。」如果過度燃燒自己去完成某事,這件事所造成的心力磨損,反而無法循環成長久的模式。在能力範圍內努力做好,並記得與自己的生活相互協調。「人生百味在這個時代出現,並不是要讓某個趨勢或現象消失,而是讓人們在這個趨勢中有更多選擇的可能。讓人們在脆弱的時候,也能有更多的可能性。」

這個社會常常希望你是個功能鍵,只要符合某個功能即可。然而人的模樣應是有機而彈性的,而非只是格子中的樣子。人生百味不去定義優劣、也不扼殺任何可能,而是溫柔的提供大眾與街友們更多視角與協助,用故事搭建出情感的橋樑;就像晨起出門的一句早安、或冷冬中的一碗熱飯。

人生百味
2014 年學運後組成的團隊,發起「把回收拿給阿公阿嬤」、「石頭湯」等計畫。
2015 年以「人生百味」之名創立公司,推動街賣計畫。
透過各種簡單有趣的計劃,讓社會上每一個人就算力量再小,也有機會照顧周圍弱勢的人們。

 

2017 政大廣告系畢業展:如果廣告消失了 展覽資訊】
在中山藏藝所,邀請你一起發掘廣告的美好。
展覽時間:2017.05.05(五)—05.07(日)
展覽地址:台北市中山區長安西路 15 號(中山藏藝所)

#朱冠蓁 #如果廣告消失了 #人生百味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張語軒
攝影王晨熙
資料提供2017 如果廣告消失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