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選書|好想解剖妳:解剖維納斯的誕生與意義

八月選書|好想解剖妳:解剖維納斯的誕生與意義

作者BIOS 選書
日期28.08.2017

雖然沒辦法真的做到,但是想扒開異性(或是思考方式與自己相斥的人)頭皮,看看他們腦袋底下到底裝了什麼,或者想要穿過服裝、越過皮囊,直取芳心的衝動,許多人應該都有過。優雅吃著人腦的漢尼拔,彷彿就替這樣的解剖慾望找到了個出口。不過,在漢尼拔還沒出現的時代,就有人發明了「解剖維納斯」。

上述所說的解剖欲,或許和醫學意義沒什麼關係。但其實在啓蒙運動尚未開展前,解剖學並沒有我們想得如此理性,反而與宗教、慾望密不可分。

「不可能細查了人體構造,卻不相信某種神聖力量的存在。雖然有少數可憐的哲學家膽敢如此宣稱,但在豐塔納的研究室裡,人們都要屈膝,相信有天主。」

在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期間,為了理解人體與神創造的宇宙之間的關係,並激發觀賞者讚嘆天主造物之奇,亦免除需要解剖人體造成的髒亂與道德爭議,義大利佛羅倫斯豐塔納的研究室裡頭,蠟藝師蘇西尼(Clemente Susini)打造出「解剖學維納斯」,成為當代解剖學的代表作。它(她)有著美麗精緻的外表,搭配上七層可拆卸式的部位,主要作為教導人體解剖構造的一種工具。選用古羅馬愛與美之女神的形象與名稱,有著消除死亡與屍體的企圖。不過,實際上在解剖學維納斯出現的那個年代,人們並不避諱談死亡,反倒對於「裸體」有所顧忌。因此當數十具解剖蠟像或以教育、或以觀光的意圖到各地展出,也成了男性凝視的正當理由。

對於解剖學維納斯迷濛的表情與昏迷姿勢,現代人多視為帶有性暗示的成分。十七世紀義大利及其他國家的天主教堂裡,大量描繪處於「神魂超拔」狀態的聖人與殉道者:當時所謂的神魂超拔不只有世俗性,更有神秘意義。而在《情色論》一書裡頭,巴代伊(Bataille)聲稱,性曾經是宗教表現的一部份,直到基督宗教將它排除。來到十九世紀,非理性與神妙被排除在一般討論之中,反倒使其轉化成另一種形式,具體的例證便是「物神」與「性戀物癖」。所謂物神,指的是某個被認為擁有超自然力量的人造物;性戀物癖則是將性欲投射在傳統上並不認為具有性吸引力的物品或身體部位。而解剖學維納斯所屬的女性雕像,正是戀物癖所依附的對象。

解剖學維納斯的影響不僅於此,在作者喬安娜.埃本斯坦的探尋下,發現十九世紀時女性塑像時常出現在遊樂園的玻璃櫃中展示,好似睡美人活人造景。同一時期「睡美人」也是時尚流行主題,當時的死後肖像照多將死者設計擺放成漂亮的睡姿,如同解剖學維納斯一般,優雅沈靜的睡著。

慘不忍睹的內臟與豔麗外表,讓解剖學維納斯給人矛盾詭異的感覺。但如果僅將它視為怪奇之物,就太小看它了。畢竟,它可是身懷理性與感性、科學與宗教,兼具美麗與死亡的女神啊!

 

《解剖維納斯:腐壞與美麗,150具凝視十九世紀死亡迷戀以及遐想的永恆女神》

 

 

 

 

 

 

 

 

作者:喬安娜.埃本斯坦/著
   崔宏立/譯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7.07.29

#戀物癖 #解剖維納斯 #性慾 #宗教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史比野塔
攝影蔡詩凡
圖片提供麥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