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港古典樂跨越藝術界線:不只音樂會的《音‧越‧薈》

以香港古典樂跨越藝術界線:不只音樂會的《音‧越‧薈》

作者香港週 2017
日期17.11.2017

一年一度的「香港週」即將於 11 月 24 日至 12 月 3 日舉行。第六年舉行的香港週,以「音樂」作為主軸,「跨越」地域及藝術疆界,帶出「音‧越」的主題。另一方面,台灣香港兩地人文薈萃,傑出的文藝工作者、音樂人,將在此次《音‧越‧薈》交流,將音樂結合新媒體、影像及舞蹈,一同演出,希望能分享香港原創音樂給台灣大眾。   

香港與日本自 80、90 年代以來,在流行音樂產業的影響力已遍及亞洲,兩地相輔相成,從郭富城《對你愛不完》翻唱了田原俊彥,張學友以《秋意濃》翻唱玉置浩二,可見香港樂壇與日本樂壇的羈絆深厚。而張國榮、譚詠麟、梅艷芳、郭富城、杜德偉等香港歌手在亞洲各地均有不錯的知名度,致使許多藝人想奠定亞洲級的地位,就必須前往香港或往日本發展,如葉蒨文、鄧麗君等。此外,眾多傑出的作詞家如黃霑、盧國沾、鄭國江,筆下一首首經典好詞,在成就粵語經典之外,更搭配香港電視劇、電影,讓香港歌曲如引領風騷。香港發達的流行音樂與電影,於是成為許多人對香港的第一印象。

香港其實也有許多在古典樂界耕耘的前輩,如香港管弦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等專業樂團。蓬勃的都市發展,造就高度發達的人文與藝術,甚至香港學習古典音樂的人,所占比例為世界前幾強。然而,香港也碰到與台灣一樣的問題:以古典音樂作為升學、技能,考取檢定換取證書的比例,遠遠高於真正喜歡古典音樂、愛好古典音樂的人,許多孩子仍然在痛苦的考試中學習,不了解古典音樂作品內容的涵義,更說不上喜愛。因此,對於這些身處香港的古典音樂家而言,向人們推廣音樂的美好,成為身為一個音樂工作者的使命。

兩組古典音樂組合,值得期待的磅礡演出

IMAGE

《音‧越‧薈》羅曼四重奏

 

為了讓台灣認識香港的古典音樂,《音‧越‧薈》邀請了兩組古典音樂組合。第一組是羅曼四重奏,以兩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組成弦樂四重奏的編制。四位音樂家都來自香港,羅曼(Romer)之名則來自香港的特有種盧文氏樹蛙(Liuixalus romeri)。在此次演出,羅曼四重奏將與台灣年輕傑出的編舞家張雅為合作,一同演出近代波蘭作曲家莫內克(Maciej Małecki)的弦樂四重奏作品《波蘭組曲》(Polish Suite),舞者將以肢體動作舞動,把樂曲與樂手表達的情緒具體地呈現。弦樂器視覺上特別明顯的弓法,搭配舞蹈呈現,所有的動作五位一體,音樂與舞蹈之間並非主客,更是親密相依的關係。

IMAGE

《音‧越‧薈》 香港城市室樂團

 

另一組古典音樂演出團體是香港城市室樂團,專擅演奏室內樂、管弦樂作品。香港城市室樂團由客席指揮喬納森‧貝爾曼(Jonathan Berman)帶領,將演奏義大利作曲家費拉里(Ermanno Wolf-Ferrari)歌劇作品《聖母的寶石》中著名的〈間奏曲〉,盈溢著那不勒斯的民謠風格。亦將帶來法國六人組中作曲家達律斯‧米堯(Darius Milhaud)的作品《膽小鬼》(Scaramouche),將由香港知名的薩克斯風演奏家謝德驥同台演出,藉由薩克斯風與樂隊,呈現丑角的張力。另將演奏上海作曲家司徒鋼的作品《二胡及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香港城市室樂團現任樂團首席,長期擔任美國西維吉尼亞首席的小提琴家陳詩韻,將與台灣最頂尖的胡琴演奏家張舒然合作。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兩天的演出中,香港城市室樂團選了幾個與中南美洲相關的作品,除了改編阿根廷音樂巨擘皮亞索拉(Piazzolla)兩首作品之外,也融入了《莫吝吻》(Besame Mucho)。試想當探戈、墨西哥浪漫民歌與口琴常演奏的《火之墨西哥舞》(Danse Mexicaine du Feu)同時在一塊,由一個古典室內樂團,才華洋溢的演奏家們任由音樂奔馳,所擦出的火花與熱力,值得期待。

IMAGE

《音‧越‧薈》包以正五重奏(左上:Ted Lo、右上:Charles Foldesh、左下:Toby Mak、右下:Scott Dodd、最右:Eugene Pao)

 

呈現香港經典,記錄香港 30 年印象的爵士樂

相較由新生代所帶起香港古典音樂的風潮,爵士音樂在香港已發展近 30 年,從九龍的爵士酒吧,包以正老師與何思達(Ric Halstead)、Dave Parker 合作,推出了一張名為《Sketches》的專輯,嘗試以爵士樂混合中國樂器,記錄香港印象。專輯內細膩的音樂,吸引不少當時在九龍酒吧聆賞音樂的聽眾,逐漸成為爵士樂老饕。而爵士音樂與電影、流行音樂在 8、90 年代的混搭,也造成許多香港人開始逐漸認識爵士。包以正老師曾合作的音樂人眾多,有跨界音樂人,也有爵士音樂圈的同好。其中包含了同樣熱愛爵士樂的香港知名歌手林子祥,與曾替 Beyond 演唱會伴唱而聞名的李安琪(Angelita Li)。和包以正一同玩音樂的 Ric Halstead,也曾替林憶蓮 1988 年的專輯《Ready》中主打歌《滴汗》薩克斯風伴奏,登頂單曲排行榜冠軍(《Ready》專輯中彈奏 Bass 的 Rudi Balbuena 也是與包以正一同玩過音樂的友人),而 Ric Halstead 也曾和包以正一同替電影《舞牛》擔綱作曲。包以正在音樂圈的人脈廣闊,合作對象橫跨全球,除了精湛的技巧之外,在世界各地酒館、知名爵士音樂節、歐美表演廳豐富的演出經驗,亦讓許多音樂人慕名合作。或許,正是出於對現場演出的熱愛,與對爵士樂的癡迷,讓包以正成為世界級的爵士音樂表演者。

身為香港爵士樂發展史的重要人物,包以正老師此次將帶領五人爵士樂團,在《音‧越‧薈》演出。以往只能在國際爵士音樂節、國際演出場地看到的精采內容,登場華山,對爵士迷來說十分難能可貴。

IMAGE

《音‧越‧薈》Veloz 口琴四重奏(Credit:Martin Lee)

 

不只有弦樂四重奏,由四位來自英皇書院的年輕口琴家所組成的 Veloz 口琴四重奏,亦將與台灣的天狼星口琴樂團一同於音樂會演出,為台灣樂迷帶來風情萬種的口琴音樂。從拉威爾的《庫普蘭之墓》、Dave Brubeck 四重奏所演繹的爵士名曲《Take Five》,野人花園《Affirmation》乃至獨立遊戲開發者兼音樂製作人 Toby Fox 所製造的 RPG 遊戲《Undertale》中插曲《Megalovania》竟也能改編成口琴版本演奏。而兩組樂團,也同時會表演一連串耳熟能詳的歌曲,希望能呈現香港的文化與經典,將香港的流行音樂分享至世界每一角落。

創意跨界演出,全新港味風貌

「跨界」也是《音‧越‧薈》所重視的重點,將音樂結合遊戲,音樂結合影像,或結合舞蹈。本次香港週邀請了香港踢躂舞團 R&T(Rhythm & Tempo)與台灣舞工廠舞團一同演出。音樂部分,R&T 將分別與羅曼四重奏、Veloz 口琴四重奏及老銅鑼等音樂團體合作,以創新風格重新演繹各類型樂曲,並加上動人的踢躂節奏。同時,也希望把西方的踢躂舞,融合東方的音樂,呈現電影黃飛鴻《男兒當自強》的精神,將武打、棍棒與武術,放入舞蹈編排中。

IMAGE

《音‧越‧薈》R&T(Rhythm and Tempo)

 

IMAGE

《音‧越‧薈》老銅鑼

 

緊湊的節奏,武打與舞蹈,擊鼓是另一種節奏美的展現。由香港小交響樂團首席周展彤所帶領的老銅鑼,近年致力於推廣擊鼓教育,希望能將中國鼓之美帶給香港。本次《音‧越‧薈》,老銅鑼會與台灣天鼓擊樂團合作,表演曲目透過民謠、民間鼓樂改編,創作與實驗。透過表演前輩的作品,兩團將加入對中國鼓的熱愛與理解,透過民族音樂、敲擊實驗,為傳統鼓樂技藝,帶來新的感受與風貌。

《音‧越‧薈》跨界大型戶外音樂會將於 11 月 25 日、11 月 26 日兩日舉辦,音樂會將分為四個部份進行。兩日打頭陣的是作曲家及媒體藝術家梁基爵的視覺音樂表演,緊接的前奏曲部分將由香港管弦樂團藝術策劃總監林丰所設計,以港、台經典名曲為靈感創作新作,由上述五團組合一同演出。11 月 25 日之「地域無疆界」將由五團組合各自演出,分別邀請台灣音樂人與跨界藝術家同台,希望能傳承「香港週」旨在促進港台文化交流的精神;而 11 月 26 日之「音樂無疆界」則由五團之間交互混搭合作;兩日的壓軸將由國際著名爵士吉他手包以正帶領其五重奏演出,讓觀眾進入創意無限的爵士樂世界。在音樂會開始之前的兩個半小時,在華山劇場的草坪將會由五團組合帶領不同的藝穗活動,包括「巴西敲擊樂巡遊」、「失蝨狂想曲」、「默劇四重奏」、「齊來踢踢躂」及「親親口琴樂」。

除了《音‧越‧薈》之外,香港週還有《禾‧日‧水‧巷》多媒體跨界音樂會、《一零》媒體裝置音樂旅程,與《20 年香港遊戲x音樂巡禮》展覽。《禾‧日‧水‧巷》由作曲家林丰和爵士音樂人張駿豪創作,將與香港當代音樂團、張駿豪爵士樂四重奏、薩克斯風手孫穎麟及特邀的台灣鐵片琴手蘇郁涵合作演出。這部在英國大受好評的多媒體跨界音樂作品,將透過影像、音樂為您帶來一日香港的風采。由梁基爵聯手蔡明亮,以新媒體裝置結合音樂與影像的《一零》,觀眾不只聆聽,還需在劇場空間內行走;觀看蔡明亮的影像,感覺樂手與音樂在場域中流動,進而產生感動。此外,《20 年香港遊戲x音樂巡禮》展覽,將介紹多款由香港本地創作的電子遊戲,並於週末舉辦4場小型音樂會,演繹過去香港具代表性的遊戲歌曲。

《音‧越‧薈》
時間:11/25(六)17:30 
   11/26(日)15:30
地點: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華山劇場
免費入場
全長約 3 小時(音樂會前兩個半小時設有藝穗活動)

【香港週 2017】
由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主辦的年度文化交流盛事「香港週2017@台北」,將於 2017/11/24 至2017/12/3 盛大開展。今年特別從深度出發,以音樂作為主軸,跨越地區及藝術疆界,透過多元的音樂類型、媒體媒介和影像視覺的創新結合,帶出「音‧越」的主題。節目包括《音‧越‧薈》大型戶外逍遙音樂會、張駿豪 x 林丰的《禾‧日‧水‧巷》多媒體跨界音樂會、梁基爵 x 蔡明亮《一零(二)》媒體裝置音樂旅程,與及展示香港遊戲光輝歲月的《20年香港遊戲 x 音樂巡禮》展覽。

#古典音樂 #香港週 #文化 #音樂 #藝術 #香港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洪湛閎
圖片提供香港週

推薦文章